新聞 > 人物 > 正文

被折磨摧毀的大師梁思成:把一切獻給中共

—一個你不熟悉的梁思成

作者:
「在意識形態和專業領域的雙重批判中,梁思成的學術自信受到重挫。他的學術生命,幾乎在此刻終結。」「1956年2月,梁思成向毛澤東本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稱自己從此將成為『再生的青年』,『準備著把一切獻給您』。」

1956年2月,梁思成毛澤東本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稱自己從此將成為「再生的青年」,「準備著把一切獻給您」。就這樣,從1949年底至1956年初的6年中,梁思成歷經各種思想改造運動。他在之前20多年積累下來的建築等領域的知識、思想和成果,都被冠以「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的標籤,一概加以否定。本文摘自《東方早報》,作者石劍峰,原題為《一個你不熟悉的梁思成》。

1938年在昆明西山華亭寺,左起為周培源、梁思成、陳岱蓀、梁再冰、金岳霖、吳有訓、梁從誡

這是一個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1949到1959年間,梁思成深陷中共建政後政治運動的漩渦,他頻繁地進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時也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同道。建築評論家朱濤在《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中,用大量文獻和新的史料追溯了梁思成在中共建政後第一個十年裡的心路歷程,探討了中國現當代建築發展與政權更迭、政治運動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朱濤認為,究其原因,這是政治上的任意化導致建築任意化。《梁思成與他的時代》即將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出版。

並非否定對偶像的崇拜

每一個在中國學建築的學生都無法繞開梁思成,這個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建築領域,成為一個知識分子在1949年後政治遭遇的典型。

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朱濤對這個名字的印象是梁思成在1955年因「復古主義」受批判,又在「文革」中備受迫害。「但我完全不知道,在中共建政伊始,梁思成在忙著參與北京各種城建工作的同時,就已經開始接受一輪又一輪的思想批判,寫一份又一份的思想檢討了。建築史研究對此幾乎隻字不提,《梁思成全集》更沒有收錄這些材料。」朱濤在該書前言中說。

不過,朱濤認為,這並不是要把梁思成拉下神壇。他認為,梁思成的思想歷程充滿急劇的扭轉、中斷和切換,到最後徹底迷失。他構築起的「中國建築」體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的衝擊下分崩離析。「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梁思成那一代建築師在中共建政後成立的十年間,以沉重代價換來的精神遺產,不該被遺忘。他們的心路歷程與中國建築文化的演變過程,以及與那個時代的互動經驗,在今日中國的語境中,仍有著極強的相關性。」

文學評論家梁文道看過該書後認為,朱濤的並不是要簡單地否定對一位偶像的崇拜;相反,「他把梁思成放回他的歷史處境中,讓我們看見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與局限、掙扎和痛苦。這恐怕才是對梁思成最大的尊重。在此意義下,我覺得梁思成仍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因為他的命運就是整代人命運的縮影。」

將梁思成的思想納入歷史語境

在寫作這本關於1949年後的梁思成的著作中,朱濤陸續搜集到一批梁思成在1949至1959年間寫的檢討。同時,他閱讀了大量史料,試圖了解1950年代中國發生的各種政治思想運動,以及它們對城市和建築發展的影響。

「我認為1950年代的『中共建政後建築運動』是靠一篇篇建築師的檢討展開的。在眾多建築師的檢討中,梁思成,這個『中共建政後建築運動』的中心人物,寫得最多,也最深刻、全面。」在朱濤看來,多年來對梁思成的讀解流於空洞的緬懷和頌揚,而鮮有將他的思想、作品納入特定歷史語境中,貼近而又動態地進行分析。

在《梁思成與他的時代》裡,朱濤認為1949年將梁思成的事業分割為新舊階段。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檢查《我為誰服務了二十餘年》,標誌了這個轉變。1950年代的「中共建政後建築運動」中,梁思成的檢查最具代表性,「構成了我們今天解讀他和一整代中共建政後建築師的思想歷程、理解中共建政後建築與政治之間複雜關係的系統的文本材料。」中共建政後成立之初,梁思成積極改造自己,為的是把自己對中國古建築的熱愛和學識,重新放置到兩個他自認為無比堅實的政治基礎上: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民族形式」的倡導和史達林的「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方針。

1952到1954年,在「一邊倒」向蘇聯看齊的情況下,梁思成嘗試將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原則,與他自己對中國「民族形式」的倡導結合起來。梁提出了「台基、屋身、屋頂」三段式構圖的中國「民族形式」構想,後被俗稱「大屋頂」。

情況發生了變化。「大屋頂」首先遭到了毛澤東的質疑:「大屋頂有什麼好,道士的帽子與龜殼子」;同時,蘇聯建築界1950年代中期也開始轉向。在此情況下,一場席捲中國建築界的「反浪費、反覆古、反形式主義」運動開始了,梁思成成了運動的中心批判對象。

「在意識形態和專業領域的雙重批判中,梁思成的學術自信受到重挫。他的學術生命,幾乎在此刻終結。」朱濤在書里寫道,「1956年2月,梁思成向毛澤東本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稱自己從此將成為『再生的青年』,『準備著把一切獻給您』。」

就這樣,從1949年底至1956年初的6年中,梁思成歷經各種思想改造運動。他在之前20多年積累下來的建築等領域的知識、思想和成果,都被冠以「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的標籤,一概加以否定。

「反右」開始之後,梁思成撰寫了「知識分子中第一篇反右文章」,躲過了隨後而來的風暴,並成為「反右運動」急先鋒,1957年下半年他還寫了大量批判鬥爭檄文。

「大部分曾大聲鳴放的建築師和學者,在運動中被打倒。從此,建築界沉寂20年。」朱濤說,「1955年對梁的批判,從思想、話語上摧毀了他的建築學術體系,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國慶』期間,北京在城市建設上的一系列『大躍進』,則以空間現實全方位地擊破了梁的建築理想。」

1959年1月8日,鑑於在「反右運動」中的積極表現,梁思成入黨。同年3月,梁發表《決不虛度我這第二個青春》再次表達決心。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11/67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