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程曉農:中國經濟「兩個景氣」消失和「新常態」天花板

作者:
新常態」含義:下滑無底但上升有天花板;中國的有錢人千方百計想把錢轉到外國去,把人民幣換成美元,覺得這樣就比較安全一點。因為人民幣不斷貶值,但政府也相應地採取了相應措施限制老百姓換美元。由於換美元受阻,一些人把錢轉到香港,想在香港換美元,結果又引起港幣的危機。這些現象都說明一些問題,就是國內的老百姓和有錢人都在準備應付今後的危機。

2016年1月19日,中共官方公布: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6,9%,這一數字創下25年來新低,引發各方關注。之後,法國多家媒體刊出報導分析文章,提出「是否應對中國經濟放緩感到憂慮」的疑問。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分別為3,4%和3,6%,並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到2016年的6,3%和2017年的6%。但習近平曾經明確表示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底線是6.5%。

程曉農:中國經濟「兩個景氣」消失和「新常態」天花板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先生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天中國經濟的放緩正如同它過去的竄升一樣,同樣都讓人觸目驚心。在今天的國際縱橫節目中,我們採訪著名的旅美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先生,探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二三十年間的「兩個景氣」和未來「新常態」等問題。

中國經濟從「天堂」回到「人間」的「新常態」

法廣:為什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二三十年後,出現了一個從「天堂「掉到地上,從而又回到人間的過程呢?

程曉農:其實中國政府去年提出一個說法,叫做「新常態」,但沒有解釋到底是什麼含義。其實「新常態」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告別繁榮」。指的是過去中國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長,看來以後不會再重複了。

究竟過去中國二三十年快速高速的增長是一種常態還是一種非常態?如果是常態,今後還有沒有可能恢復呢?這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事實上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期盼中國恢復快速增長,像澳大利亞,巴西這樣出口鐵礦石國家的經濟就會跟著繁榮起來。如果中國過去二三十年快速高速的增長是非常態的,就意味著今後低增長才是常態。這些對中國經濟再度繁榮的期望就可能破滅。

對於中國過去二三十年快速增長,中國人可能也不太清楚其中的奧秘是什麼?我把它簡單歸納為兩段,第一段叫做「出口景氣」,第二段叫做「土木工程景氣」。

「出口景氣」

出口景氣」主要是從2002年初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之後,迎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大量投資,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製造業向低工資國家轉移的潮流。這帶來了中國連續五六年出口的高速增長,有幾年中國的出口增長是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有的時候甚至是百分之三十五,出口規模基本上是兩三年就翻一番。這個速度確實是很驚人的。全世界看到中國產品幾乎覆蓋各個領域,當時中國深為自己進入經濟增長快車道而自豪,但很少有人分析過:這種快速衝刺有可能長期維持嗎?中國這樣的國家能不能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的速度,連續出口增長二十年?

其實從常識上想一想就知道是不行的。如果中國只是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小國,出口額在世界上再大,也只在世界市場上占很小一塊兒,但中國是超級人口大國,中國勞動力占世界四分之一,如果中國保持這樣高速的增長,結果就是全世界的工廠都得關門。全世界的市場如果真的都讓給中國一個國家,那個時候中國還能保持那麼高的增長嗎?當然不可能,因為世界市場就那麼大。

如果占四分之一勞動力市場的國家要拼命增加出口的話,勢必與其他國家會有貿易摩擦。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是有限的,世界市場可沒有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五的速度增長,所以很快地中國的高速增長就會達到極限,這個極限就是世界市場的有限規模。到了一定程度,中國的出口也就基本達到頂峰了。

正巧的是,中國出口所帶來的「景氣」在2008年遇到了美國的「次貸危機」,已開發國家的消費迅速萎縮。這個時刻點就剎住了中國「出口景氣」的車,所以中國的「出口景氣」也就經歷了六七年,08年以後就不行了。到了今年,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的出口景氣已經基本結束,前兩年的時候,中國出口年增長降到了百分之六至百分之七,2015年中國出口是減少百分之三,不但不增長,而且出口景氣徹底消失了,出口越來越少。

「土木工程景氣」

那麼,為什麼前兩年在出口已經減少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繼續維持高增長呢?那是因為2008年次貸危機後,中國政府擔心高增長停下來,就推動了一個四萬億的政策。表面上看只是中央政府拿出1萬多億,地方政府拿出1萬多億,但其真正的含義是允許地方政府借債搞房地產開發。這個做法同時也被中國的央企,即國資委所屬的大型企業(從中石油中海油)所效仿,就形成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大型國企都從事房地產投機。

做法第一是把大城市的老房子拆掉,改建成高檔公寓和高檔辦公區商業區。第二是開發城市郊區,開發新的住宅區,第三是為了開發新區而進行大型土木工程,如遠郊需要的鐵路道路等基礎設施,使土木工程在全國開花,全國成了大工地。這個現象使全國經濟出現很大轉變,就是從以出口為主,轉變為以土木建築為主,哪個行業沾上了土木工程的光,比如說鋼鐵,鋁合金,建材,水泥,玻璃等等,都在中國興盛了起來。以至於中國的鋼鐵產量在幾年內翻了一倍多,達到10億多噸。中國一個國家因為大興土木工程而生產的鋼鐵超過全世界總產量的一倍。

這個「土木工程景氣」給中國帶來幾年的經濟繁榮,但它是不是可以延續?看來還是不行。原因是蓋房子是為了賣房子,如果蓋的房子賣不掉,那些借債蓋房子的機構,地方政府也好,房地產公司也好就會破產,中國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問題。中國首先是房價上漲,讓一部分人得到了好處,原來有房子的中產階層的資產上漲,幾年之內覺得自己成了富翁了。但同時對沒有房子的人來說,這樣高的房價他們從此就買不起房了,結果是蓋出來的房子賣不掉。

根據去年北京大學的一個調查:中國百分之十幾的城鎮居民是沒有房子的,也就是說是自己租房住。百分之六十多是只有一套房,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人是擁有兩套以上的房子,其中的幾百萬戶到上千萬戶,擁有平均六套以上房子。從中可以看到:雖然全中國房子越來越貴,但真正炒房子的人也就是千把萬戶,而他們已經戶均6套。他們買房子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炒作,等著房子升值再賣出去。

這樣一個房地產市場是非常畸形的:造房子的是賣給不住房子的人,但只有不住房子的人才有錢買房。這種畸形的供需結構導致「土木工程景氣」沒有辦法延續下去。因為我們都知道全中國這麼多地方政府拼命地蓋房子,蓋出來以後都指著那千把萬戶從戶均6套再買到戶均16套,26套,160套,這可能嗎?絕對不可能。因為這些買房子的人的目的是最終再把房子賣出去。賣給誰呢?實際上現在中國城市裡並沒有太多的人有錢買得起這樣高價的房子。

房價高到一定程度,超出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後,房地產市場就飽和了,賣不動,房地產公司就開始虧損,資金鍊斷裂,然後「土木工程景氣」也就開始消失了,這也是發生在去年。所以2015年「土木工程景氣」遇到嚴重困難,「出口景氣」徹底消失,從十來年的出口正增長變成出口負成長,這兩個疊加在一起,中國經濟就進入一個困難時期,也就是中國政府說的「新常態」。

「新常態」天花板

那麼「新常態」會不會重新回到高增長?從中國現在的情況看就取決於一個:還能賣更多的房子給更多的人嗎?從現在中國的情況,我們看到房價已經到頂了,一般的家庭是再也買不起了,北京四五萬一平方米的一套房子比美國比東京還要貴,而中國普通人家庭收入也就是每月萬把塊錢人民幣,這個收入水平無論如何承受不了這麼高的房價,所以房價是不可能再上去的。房價上不去意味著房地產繁榮不可能再來了。

高增長帶偶然性景氣不再來

我們前面提到「出口景氣」,現在已開發國家產業改造正在帶動新一輪的結構變化,像美國出現了再工業化,製造業企業回流美國,或者在美國周邊地區比如墨西哥建立了大批加工區,所以很多產品原來是中國製造的,現在已經變成了美國製造或者是墨西哥製造。另外就是中國工資和地價的上漲導致原來在中國投資的外國或香港企業都陸續轉走了,因為工資太貴,其他稅收也太重。他們轉到東南亞或者印度,還有中國企業轉到非洲去的,這些公司生產的產品以後就變成衣索比亞製造,印度製造,斯里蘭卡製造,唯獨和中國沒關係了。這樣一個「出口景氣」曾經給中國帶來過短暫的繁榮,但是它無法再回來了。

新常態」含義:下滑無底但上升有天花板

過去中國十幾二十年的高速增長其實是帶有偶然性的,現在所有這些偶然因素都消失了,中國也就進入了中國政府所說的低增長的「新常態」,其含義,我的理解就是:從此中國經濟只會有低增長,至於低到什麼程度,我們就無法判斷了。但是我想如果出現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比如房地產崩盤,或者世界經濟再次動盪等等,那麼這個經濟往下再滑也是可能的。2016年初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15年中國的GDP增長已經比前一年下降。也就是說:「新常態」的含義是:經濟增長下滑是沒有底的,但經濟增長往上升是有天花板的,高不過現在這個水平了。現在,可以講是今後中國經濟最好的狀態了。

現在中國國內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現在要重新回到過「苦日子」的階段了,所謂「苦日子」,不是過去吃不飽的狀態,而是說老百姓兜里的錢頂不住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大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對這種情況國內老百姓已經開始有一些準備。中國的有錢人千方百計想把錢轉到外國去,把人民幣換成美元,覺得這樣就比較安全一點。因為人民幣不斷貶值,但政府也相應地採取了相應措施限制老百姓換美元。由於換美元受阻,一些人把錢轉到香港,想在香港換美元,結果又引起港幣的危機。這些現象都說明一些問題,就是國內的老百姓和有錢人都在準備應付今後的危機。

法廣:股市呢?

程曉農:中國股市在2015年已經讓股民心灰意冷,據說去年參與股市的股民們,平均每戶的損失都在好幾萬,血給榨乾了。今後股市可能就是在低水平上來回震盪。平均而言,股民要想在股市上賺錢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為有錢人把錢從股市房市上撤出來了,想換成美元匯到海外去,這樣的趨勢恐怕不會扭轉,就是說:股市房市正在失血。

法廣:人民幣自從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籃子貨幣」後就不斷在跌,今後會怎麼樣呢?

程曉農:人民幣現在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成員國,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想成為外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前提是這個國家的幣值比較穩定。中國人民幣現在不斷貶值而且還會再貶,預期是今年會貶到7,3人民幣兌換1美元。按照這種狀態,沒有一個國家的央行會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因為你選了人民幣,買了中國國債,緊跟著就是貶值,這個國家的外匯存底就縮水了。所以我想外國的外匯管理局局長也不會像中國外匯管理局局長那樣去跳樓自殺,所以人家不會買。他們不買,也就意味著人民幣的這個「特別提款權」不過是個空頭的名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在以上的《國際縱橫》節目中,我們採訪了著名的旅美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先生,探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二十年間的「兩個景氣」,「新常態」的含義等問題。這次節目由肖曼編播,感謝程曉農先生,也感謝Julie的技術合作和各位的收聽。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27/68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