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貿易數據巨大偏差折射中國資本外流窘境

什麼時候1=64?--當出現一些虛假交易時。

或者說在虛假交易還不止一點點時。去年12月,中國內進口自香港的產品貨值較上年同期增長64.5%;然而香港方面公布的數據是,當月香港對大陸的出口僅增長0.9%。本應大致相等的貿易雙方的數據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偏差?經濟學家們給出了答案:懷疑是資本打著外貿的旗號,從管控嚴格的邊境逃出了大陸。

近幾個月以來,儘管中國加大了阻止資本外流的力度,但大量資金仍不停地湧向海外,尋找更好的投資回報。在這種局勢下,貿易資金往來成了投資者們繞開限制的最新選擇。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全球市場研究部門主管陳仲華(Cliff Tan)稱,這一現象非常符合人們利用貿易帳戶將資金轉出中國大陸的做法。他表示,這在開發中國家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做法,即高報進口貨物的貨值,並低報出口貨物的貨值,這樣就可以將資金套至境外。

中國並沒有坐視不管。例如,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加大了針對非法貨幣兌換者的打擊力度,鼓勵更多企業投資中國,強化了對於跨境交易的監督管理,還禁止外資銀行買賣在岸和離岸貨幣。

但資本持續外流,中國政府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也消耗了政府手中的外匯資金。中國的外匯存底自2014年6月以來下降6,630億美元,去年12月下降規模達到創紀錄的1,080億美元。而同一時期,中國每月的平均貿易順差接近500億美元;貿易順差一般會導致外匯存底增加。中國的外匯存底已從2014年6月最高時的3.99萬億美元下降至2015年末的3.3萬億美元。

瑞穗證券亞洲有限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 Limited)經濟學家沈建光說,即使中國實施嚴密控制,但漏洞在所難免,他表示,這是中國政府擔心的地方。

中國政府實行嚴格的資本控制,消費者的個人年度購匯額度為5萬美元等值外匯。但經濟學家稱,通過外貿訂單作假可以規避日趨嚴格的限制。

舉例來說,一家中資公司從香港的合作夥伴或下屬公司以每件5美元的價格進口10萬件商品,支付50萬美元貨款。然後把這批貨物以每件1美元的價格重新出口到香港,從香港公司獲得10萬美元貨款。貨物回到了原處,但40萬美元已流到境外。

澳新銀行(ANZ Group)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稱,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之間巨大的匯差促使一些人將貿易作為金融套利的潛在渠道。

經濟學家稱,中國阻止資本外流的最佳方法是安撫市場,掌控局勢,並降低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的預期。瑞穗證券的沈建光稱,中國政府需要進行非常明確的干預,而不能讓市場來決定匯率水平。他表示,需要進行清晰的市場溝通,而中國政府最近的舉措並不是很透明。沈建光曾就職於歐洲央行。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12月份大陸進口自香港的產品貨值為人民幣1.05萬億元(合1,641億美元),增幅64.5%。香港政府統計處報告稱,12月份香港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為1,681.3億港元(合215.7億美元),增幅不足1%。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陳仲華稱,這是投資者正在將資金轉移至境外。他表示,中國政府需要安撫他們的恐懼,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穩定經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27/68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