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小傷口釀大禍,這幾種傷口要警惕破傷風!

專家提醒,對一些被異物扎傷的小而深創口,一定不要麻痹大意,應儘早到醫院進行清創和破傷風免疫注射治療,否則一旦感染破傷風,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事件回顧

今年60歲的胡女士,家住在白雲區江高鎮雙崗村,在過年前到掃衛生的時候右手小指不慎被家具木屑扎了一下,本以為沒有什麼大礙,但沒想到,正是這小小的一根刺,卻釀成了大禍。

胡女士回想起自己的治療經歷,至今仍心有餘悸。由於被木刺扎破手指後並沒有及時對傷口做處理,一周後,胡女士的小指開始疼痛,隨後疼痛逐漸加劇並伴有小指紅腫,出現吞咽無力和哽咽感。

在當地診所進行消炎治療後,創口紅腫並沒有明顯減輕,反而出現化膿,於是胡女士自行將膿液擠出並換了藥,創口開始結痂。

然而在此之後胡女士的病情並沒有隨之好轉,擠出膿液後她開始全身乏力,吞咽困難、張口咬合無力,頸肩部肌肉也開始酸痛,當地醫院醫生認為胡女士可能患有口腔疾病,於是建議胡女士到口腔醫院就診,然而就診檢查結果發現口腔並沒有異常。

由於手指持續疼痛,胡女士便決定到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創傷手外科進行治療,出診的顧立強教授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檢後,考慮到胡女士極有可能存在破傷風感染,於是建議她立即入院治療。

入院後,顧立強教授立即組織了全科醫師護士集中討論胡女士病情,為她制定了詳細的治療和護理計劃,並成立專門的治療組和護理組對胡女士進行治療,同時專門騰出一間病房,進行隔離。

顧立強教授醫療組對胡女士右小指進行創口急診清創,並取創口分泌物培養、進行創口引流。然而在清創時,突然出現了緊急的情況,胡女士突發全身抽搐、不能自行停止,顧教授及時予以對症治療後抽搐才停止。

清創術後顧教授為胡女士做了面罩吸氧、破傷風抗毒素(T.A.T)中和游離毒素、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注射,而隨後的創口培養結果也證實了胡女士為破傷風感染。

術後,胡女士再次抽搐發作,口角無力、張口困難,雖經治療有所緩解,但胡女士及家屬知道破傷風診斷明確後,害怕不良預後,胡女士非常緊張。不過經過護理組資深輔導護士的心理指導之後,胡女士的病情逐漸穩定。

在治癒出院的時候,胡女士以及家人對顯微創傷手外科治療護理團隊的精湛醫療技術和周到護理表示非常滿意,並贈與牌匾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健康詞典:破傷風

據顧立強教授介紹,破傷風目前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疾病,為外傷後破傷風梭菌感染所致,常與被生鏽鐵釘、木刺等不乾淨異物扎傷後創口處理不當有關,少部分為產婦以及新生兒分娩消毒不當所致,所以發病率很低,僅有萬分之幾的概率,但顧教授強調,破傷風的致死致殘率卻很高。

破傷風毒素會導致肌肉麻痹、痙攣,毒素結合神經元後產生的破壞是不可逆的,肌肉和神經需要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再生。

除此之外,破傷風還會引發許多併發症,如肺部感染、局部感染轉全身感染導致身體多器官衰竭、代謝消耗導致抵抗力下降以及肝臟、腎臟的損害等。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對一些小傷口都不予重視,不作處理。對於這種現象,顧教授提醒,對一些被異物扎傷的小而深的創口,一定不要大意,應該儘早到醫院進行清創和破傷風免疫注射治療,否則一旦感染破傷風,後果不堪設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傷口是不宜縫合的,由於破傷風芽孢桿菌為厭氧菌,比較深的傷口若縫合處理,可能會增加患破傷風的風險。

哪些情況尤其需要打破傷風?

顧立強教授強調,這3種外傷一定要到醫院打破傷風:

傷口被污染:破傷風芽孢桿菌普遍存在於生活中,如鐵鏽、泥土、下水道污染物、木屑、未經烹飪的海鮮、肉菜等。動物和植物造成的傷口,游泳時的意外劃傷也要注意打破傷風。

損傷重、傷口深:小而深的創口極易形成厭氧環境,有利於芽孢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有異物存留:如果傷口有異物殘留,一定要到醫院做清創,然後在打破傷風針。

注意:

常見的破傷風針有兩種,分別為破傷風抗毒素(TAT)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

TAT有可能會導致過敏,尤其是對兒童,因此注射前需要做皮試,而TIG的注射是不用做皮試的。另外需要注意,對孕婦來說,TAT或TIG毒理作用不明,注射的時候務必要遵循醫生醫囑。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315/70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