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他是赫本的藍顏知己,好萊塢最偉岸的正人君子

格利高里·派克

2016年4月5日,是格里高利·派克的百年誕辰,距他離開我們,也已過去了13個年頭。

提起格里高利·派克,人們最先想到的總是《羅馬假日》和《君子協定》裡的記者,《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律師,又或是《士海蛟龍》裡的船長,不一樣的裝飾和打扮,卻是始終如一的高大俊朗、剛毅果敢、正氣凜然。如果你看過三部以上派克主演的電影,時常會產生一種錯覺,無論他是戴著優雅的禮貌還是身著一襲粗糙的牛仔服,都是那個幾無瑕疵的男神,永遠在以最嚴苛的紳士風度要求自己的言行,在為人類的不平等而奔走呼號。以致於他在《羅馬假日》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角色差不多算是最「不道德」的人物了,因為他一度為了「搞一條大新聞」而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多少算是欺騙了清純的安妮公主。

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

與奧黛麗·赫本的一世情緣

《羅馬假日》留給我們一段永恆的浪漫愛情,以及一個超越了時代的銀幕偶像,但這部電影留給派克和赫本的,是一段比片中的戀情更令人唏噓不已的友誼。拍攝《羅馬假日》時,派克已經是頗具影響的大明星,而赫本卻是第一次擔綱主演的新面孔。在最初版的海報里,主演一欄只寫了派克的名字,但派克卻對製片人早早預言赫本將贏得奧斯卡,建議將海報上最顯眼的位置放上赫本的名字。最終的結果大家都已知曉,赫本幾乎是初出茅廬就贏得了全世界的喜愛,加冕奧斯卡影后。

兩人在影片拍攝期間就互有好感,但彼時的派克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赫本不知道的是,那時派克的婚姻已經快要走到盡頭,在赫本新婚後不久他就與第一任妻子離婚),赫本又恰好認識了才華橫溢的梅厄·菲熱,在不久之後嫁給了後者。在赫本的婚禮上,派克送了她一枚蝴蝶胸針作為禮物,這枚胸針據說陪伴了赫本一生。

《羅馬假日》劇照

婚後的二十年間,赫本的婚姻也面臨分分合合的局面,與梅厄分手後又與第二任丈夫安德烈·多蒂不睦,後者的出軌讓赫本飽受煎熬。但在這期間,赫本始終與派克保持著親密的友誼。只要去美國,赫本一定會首先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因為有特殊的事情耽擱導致不能前往,赫本也總會提前打電話向對方致歉。就在赫本飽嘗婚姻之苦的時候,派克也遭遇著人生的重大打擊。1974年,他30歲的大兒子自殺身亡,情緒低沉的他把自己鎖在屋裡,拒絕與外界接觸——赫本是唯一的例外。

1993年,赫本離世,已經77歲高齡的派克也在妻子的陪同下,千里迢迢地趕去參加葬禮。葬禮上,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道:「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著她的手翩翩起舞,是我無比的幸運。」說罷,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留下一吻。

曾有文章提到,當年派克在婚禮上送給赫本的那枚蝴蝶胸針,依然完好無損地珍藏在她的首飾盒裡。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飾的慈善義賣活動。那天,派克親自前去買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他始終沒有告訴赫本的是,這是他的祖母留給他的傳家之寶。派克與赫本的一生情緣,也只能在《羅馬假日》裡去緬懷和追訴。

《士海蛟龍》

戲裡戲外如一的偉岸

最能反映派克紳士風度的角色,其實並非《羅馬假日》裡的喬,而是古典海戰片《士海蛟龍》中的霍恩布洛爾船長。霍恩布洛爾是英國暢銷作家佛瑞斯特筆下一位具備正直、勇敢、智慧、富有冒險精神的古典英雄人物,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不折不扣的海上傳奇,在歐美擁有大量忠實粉絲。在1951年由大導拉烏爾·沃爾什執導的電影中,派克傳神地演繹了這個偉岸高大的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一幕,就是當霍恩布洛爾面對自己喜愛且對方也鍾情於他的姑娘時,依然要強迫自己正襟危坐,不動聲色。在戰場上,他的一絲不苟是船員們爭相傳頌的對象,但在情場上,如此嚴苛地奉行紳士之道,則顯得有幾分呆板木訥。當然,是一種儒雅的羞澀與可愛。

《殺死一隻知更鳥》

派克最偉大的角色永遠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芬奇律師,在2003年,AFI評選的100位最偉大的英雄中,派克飾演的律師芬奇高居榜首,在他的後面才是印第安納·瓊斯、詹姆斯·邦德這些以拯救世界為己任的動作英雄。這位勇於突破偏見,為黑人辯護的正直律師,才是美國人心目中最高大的英雄。《殺死一隻知更鳥》生逢馬丁·路德·金用他的《我有一個夢》把黑人民權運動推向高潮的偉大時代,芬奇在法庭上為黑人勞工湯姆發出的有力呼喊,就像是為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吹響了嘹亮的號角。而派克本人在現實中正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權運動支持者,因此該片導演羅伯特·馬利根對芬奇的扮演人選幾乎不做他想,而派克也欣然應允。最終,派克也憑藉這一高大的正義形象贏得了他生平的唯一一個奧斯卡影帝。

《君子協定》

與芬奇律師齊名的另一角色,是獲第2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君子協定》中的記者菲利普。在這部1947年的影片中,派克飾演的是一名立場堅定的反反猶主義鬥士,並非猶太人的他以身試法去切身體驗了一個猶太人在美國可能遭遇的種種歧視,從而為自己的報導增添了十足的力量。考慮到影片上映的時候正值美國反猶主義甚囂塵上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當政時期結束不久,發出如此明確的反對呼聲也可謂開一時風氣之先。

幾十年來,派克主演的絕大部分影片裡,他所扮演都是這樣一些最能體現美國精神和道德模範的正面人物,僅僅是在演藝生涯的末期為了嘗試更寬廣的戲路才偶爾嘗試一些相對陰暗負面一點的角色,例如在《流浪記》(Billy Two Hats,1974)中飾演一名銀河劫匪,又或是在《巴西來的男孩》(The Boys from Brazil,1978)中演繹一位納粹軍官。就正直這一點而言,銀幕內外能和派克一較高下的或許只有詹姆斯·斯圖爾特,但後者也早於50年代便開始嘗試一些性格更為複雜陰鬱的角色,所以在好萊塢提及正人君子時,第一印象仍然會落在派克的身上。

而派克之所以能在大銀幕上為我們奉獻一次又一次毫無違和之感的「偉光正」表演,都是因為生活中的他本人就是那個一身正氣的翩翩君子。很少有一個好萊塢明星會像派克一樣,畢生最尊敬的偶像是亞伯拉罕·林肯。史匹柏則直言,「無論在台上還是台下,他(派克)都是好萊塢的道德坐標」。事實上,由於派克多年來對於公益事業的巨大推動,以及他在黑人平權運動中起到的不可磨滅的作用,他也獲頒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2003年6月12日凌晨4點,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莊的寓所里悄然長逝。這位高潔的君子終其一生,留給人們的只有美談,幾無瑕疵。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騰訊娛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09/72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