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空姐為何要求長得漂亮: 最初是公認的

雖然只是「推個車倒點水」,經過完整禮儀訓練的空姐做的也是奢侈品級別的倒水。

為什麼在天上倒水,非要長得漂亮?這是貴州大學校長鄭強一直想不明白的一個問題。

空姐誕生的時候,就是作為完美女性的典範。上世紀三十年代剛開始有民航飛機時,條件跟現在沒法比。當時的DC-3客機不僅顛簸而且噪音極大,坐飛機基本就是受罪。波音航空公司駐舊金山董事史蒂夫·斯廷普森(Steve Stimpson)於是提議在飛機上提供醫療項目,培養了一批護士作為波音飛機的空中醫療隊。

第一批空中護士

這批護士就是美國航空的第一批空姐。在當時的美國,她們被看作是完美女性的符號:不僅美麗、體貼、有知識,而且未婚,還是白人。她們是賢良淑德和未來科技的結合,是關於未來的一切美好。

1939年民航招貼畫

優雅的空姐迅速成為民航行業的代言人。在上面這張1939年的西部航空招貼畫中,空姐在圖中獲得了比飛機重要好幾倍的展示空間。可以看出,當時的空姐制服和第一批護士的服裝相比已經被改動了很多,高跟鞋+西服+短裙+軍帽的設定基本確定。這位空姐誇張的胸部曲線也勾勒出當時空姐的社會形象。

美國40年代的空姐

中國空姐並沒有落後美國很多,1937年,中國歐亞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的前身)第一次招聘空姐。登在《申報》上的招聘條件為:年齡20歲~25歲,體貌端正,身高1.5米~1.7米,體重40公斤~59公斤,能講國語、粵語、英語,並能讀寫中英文。

30年代的中航空姐

從30年代到40年代末,全世界天上飛的都是人們公認的仙女。她們是科技發展中的一抹紅暈,坐飛機難受,看看美女就好了。她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上流階層的乘客對民航事業多了一份包容。直到今天,空姐都是男人最中意的性幻想對象之一。

到了50年代,中外空姐的審美開始出現分歧。二戰後的美國全面商品化,民航飛機也經歷了技術革命。30年代到40年代人們坐飛機最怕的是會摔死,而50年代美國乘客最常抱怨的是行李丟失。

50年代的空姐著裝指南

在消費者為王的觀念主導之下,空姐進入了被高度物化的「黃金時代」。50年代的空姐裝扮指南不僅在著裝上描述得極其細緻,連噴香水、剃腋毛都是明文規定。

相比之下,50年代的中國的空姐則隨著新中國一同進入了社會主義時期。1955年,新中國的第一次空姐招收充滿了神秘色彩。此次空乘招收,家庭出身、社會關係等政治條件被放在首位,共青團員尤其受歡迎;其次是本人是否品學兼優。至於外表、長相,則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直到文革結束以後,中國的空乘才和整個社會一起重新開始追趕潮流。民航客機作為連接國內外的交通工具,開始重塑中國的文化形象。從1975年開始,乘坐中國民航國際航班的旅客可以免費喝到茅台酒,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取消。

空姐在給你倒茅台,一張經典圖

在中國開始商品化的時候,美國空姐已沉浸在70年代的女權風潮之中。在美國的飛機上,空姐的制服既亮麗又鮮艷,越來越短的制服裙向全世界宣布美國的70年代既性感,又時髦。

「我們靚不靚!」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進入商品社會,國人開始對「服務」有了追求。對坐慣了火車的中國人來說,飛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算是交通工具里的奢侈品,幾乎只有出國旅行才會乘坐飛機。人們有多嚮往藍天,就有多嚮往空姐。

《重慶森林》裡穿著空姐制服的王菲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就充滿了對空姐的美好念想。過去的愛情是一張船票,你在這頭,我在那頭,而90年代的愛情就是一張登機牌,說走就走,遠走高飛去加州。

在90年代,空姐的工資就可以達到上萬元,是絕對的高收入行業。雖然只是「推個車倒點水」,經過完整禮儀訓練的空姐做的也是奢侈品級別的倒水。

今天,美國的飛機已經比火車還要普遍。空姐也早已褪下了仙女的光環,航空公司更希望留住經驗豐富又穩定的空中服務員。隨著社會地位的改變,空姐的工資更是據說10年沒漲過。所以,鄭強校長在美國的飛機上看見又黑又胖的大媽倒水也就不足為奇。

資深空姐

現在的國內的空姐也常常需要從事代購等副業,才能維持美美的生活方式。在廉價快消品稱王的今天,我們只能祈禱讓那些懷著藍天夢的女孩在天上多飛一會兒。這樣在每一次換好登機牌之後,我們還能有些期待。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雜家Mis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20/72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