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對不起 那不叫努力 叫重複勞動

作者:

很忙的人

你有沒有那樣的同學,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遠釘在課桌上讀書做題。你拉她出去逛個街,她都說:「沒時間啊,要月考了我要在家裡背書。」考出來的成績卻永遠在中下水平。

你有沒有那樣的同事,早來晚走,天天加班,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你拉他出去吃個午飯,他都說:「沒時間出去吃啊,叫外賣吧。」從老闆到同僚提起這個人做的事卻都搖搖頭,一副一言難盡的樣子。

他們很忙,做的事卻不漂亮。

他們在忙什麼?

你覺得奇怪,他們這麼努力,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好呢?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你去看她每天釘在書桌前都讀些什麼,發現每道做錯的題,她都要將題目到答案一字不漏原封不動地抄到錯題本去。

你問:「為什麼要每道題都抄呢?直接在試卷上看不可以嗎?」

她認真地說:「不行,翻試卷複習錯題太慢了,一本錯題集複習起來比較快。」

你又問:「那隻記重點行不行呢?一字不漏地抄太花時間了。」

她認真地說:「當然不行了,萬一以後再看時看不懂怎麼辦。」

你再問:「這些題做錯的原因你研究過嗎?」

她疲憊地說:「我現在哪有空研究為什麼做錯,等我抄完再說吧。」

你去看他每天在公司忙什麼,發現他一直在寫文檔。

你問:「為什麼有這麼多文檔要寫?」

他鬱悶地說:「每次寫完老闆總是不滿意,又要推翻重來,改七八次就相當於寫了七八份文檔的工作量。」

你又問:「老闆為什麼不滿意?」

他鬱悶地說:「老闆覺得我寫的東西不是他想要的,真討厭,也不交代清楚。」

你再問:「不能寫文檔前先跟老闆溝通清楚他想要的東西嗎?」

他疲憊地說:「哪有空啊,每次都要得那麼急,馬上開始寫都不一定寫得完。」

別人家的孩子在忙什麼?

他們最不忿的是,總有一群「別人家的孩子」比他們悠閒,卻得到了無數讚譽。

她說:那個綠茶,平時都不怎麼讀書,還考了前三名。她爸爸是企業老總,家裡有錢,說不定賄賂老師給她透題了!

他說:那個小李,是我招進來的,現在竟然已經升到部門經理。我天天加班到深夜,他一到點就收拾東西開溜。論資歷,升上去明明該是我,老闆太偏心了!

為什麼有的人做事情看起來就那麼輕鬆呢?

你去問那位考了前三名的同學:「請問你抄錯題集嗎?」

她說:「每道錯題我都先研究自己到底錯在哪兒,是概念不清楚,思路錯誤,考慮不周全還是粗心。概念不清楚的,我會重新去研究概念,看看自己之前的理解哪裡有問題。思路錯誤的,我會回憶一下自己當時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不該用這個思路,正確答案的思路跟我的思路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它那樣才是對的。考慮不周全的我會看看自己漏了什麼情況,為什麼會漏了這種,以後要怎樣才會記得,我還會看看有沒有別的題目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出錯。只有特別有價值的題目我才會將題目重點和思考總結記進錯題集。如果當時已經研究透,確定以後不會再錯的就不記了,每題都抄太浪費時間了。」

你去看那位晉升迅速的小李,問:「請問你寫文檔時會碰到老闆要求推翻重來的情況嗎?」

他說:「寫文檔前我會先問清楚老闆寫文檔的背景是什麼。他希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是用來向高層匯報工作、向外界介紹我們公司還是用於內部學習。什麼人會看到這份文檔,專業人士還是業餘人士,公司內部人員還是外部用戶。根據這些信息我會準備一份大綱,先跟老闆探討一下這個結構是否合理,有沒有他希望增加或刪除的部分,再探討一下每個部分我的寫作思路,看看老闆覺得是否合適。如果還有其他對這份文檔有決定權的相關人士,我會挨個拿著大綱去溝通。全部溝通完以後我才會動筆,寫的過程中如果有不太確定的部分,我會準備幾個方案去請老闆定奪,老闆確定後我才會繼續寫。所以通常完稿時都比較接近老闆和各方的需求,不太會有大的改動。每次都推翻重來太浪費時間了。」

重複勞動與努力

為什麼前者花了大量時間做事,卻比不上後者花少許時間的效果好?

前者將時間投在低效重複勞動中,後者將時間投在最值得努力的環節。

為什麼說「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居然還比你努力」?如果你學會一樣東西要半小時,他學會一樣東西只要15分鐘,那不可怕。你可以多學15分鐘補回來,你只要比他少喝一杯咖啡少刷一會兒朋友圈,就可以和他在同一水平。

可怕地是,你投入數百個小時,一直在做無腦重複動作,永遠在低水平徘徊。他也投入了數百個小時,全部都在最有價值的環節。每多投入一小時,你與他的差距就會拉大一點點。

就像兩人一起爬台階,一人一直在一二級台階處上上下下,另一人卻每次向上爬了一個台階。剛開始雙方差距並不大,花點時間就可趕上。時間越長,差距越大,當後者走上十級、五十級、一百級、一千級台階時,前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的背影越來越小,變成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小黑點。

怎樣才能擺脫重複勞動?

重複勞動的人是可悲的,他們投入了大量時間,犧牲了生活與娛樂,卻始終無法得到提升。這樣的努力,除了感動自己外,沒有其他的意義。

重複勞動最大的特徵是在反覆做對結果沒有實質影響的事情

比如對於考試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對題,要做對題,就要充分理解每一題的出題思路和解題思路。至於是不是每一題都原封不動地抄到了錯題本上,錯題本上字跡是否工整漂亮,對於提升解題能力,並沒有實質影響。

又如對於寫文檔來說,最重要的是將信息用正確的方式組織起來,傳達給閱讀文檔的人,達到傳播、解釋、說服等作用。同樣是介紹春夏秋冬四季,對著三歲小孩要說春姐姐來了,她帶來了一籃子綠色撒向了大地;對著中學生要解釋四季成因是由於地球公轉地軸傾斜;對著博士生導師要寫《冬季北半球大氣活動中心異常規律和遙聯成因研究》。若未了解寫文檔的背景、目的和閱讀對象就貿然下筆,自是難如願的時候居多。

要擺脫重複勞動,首先要堅持做最有價值的事。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事?對目標最有幫助的事,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開始做事前先確定目標,先問問做這件事是要達到什麼效果?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時間搞清楚。不要因為時間急就匆匆忙忙地開始。想清楚再開工,永遠比匆忙開工搞著搞著發現不對勁再推倒返工要省時間多了。

搞不清目標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老闆說:「這裡有個急活!很急!下星期一就要!現在都周五了,你趕緊周末加班把它趕出來!」接到命令的人什麼都沒問按照自己的理解想當然地吭哧吭哧忙活了一個周末。周一提交時,老闆皺皺眉頭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啊。我要的是xxxx。現在來不及了,這東西明天一早就要交給客戶。你今晚加班弄一下吧。」這位可憐的仁兄如果在接到任務時多問幾句,周末有兩天可以做好這個任務。現在卻只剩下一個晚上,只好熬個通宵趕出一份粗製濫造的成果。他辛苦嗎?辛苦得很,周末加班兩天,周一又熬通宵。老闆滿意嗎?老闆覺得這人能力不行啊,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交給客戶的東西也太糙了,但沒辦法,時間不夠了,也只好湊合用一下。年末升職加薪有他的份嗎?你說呢?

如何確定哪些事情對目標有幫助?知識、經驗和悟性三者缺一不可。

從書本、課堂、別人嘴裡學習到的是知識,從過往經驗中積累的是經驗,憑感覺直覺的是悟性。父母帶第一個孩子主要靠知識,帶第二個孩子通常靠經驗。沒帶過孩子也學習過育兒知識的小保姆,帶孩子只能靠悟性了。

只有知識,變成了刻板的書呆子。

只有經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不小心就變成了不敢摘香蕉的猴子(注1)。

只有悟性,厄……你確定自己有當然也可以啦……雖然我也老做夢自己是天才,現實大海總是冷冷拍下……

可能有人要問:不能光靠知識,不做事我就沒有經驗,可沒有經驗我就不知道哪些事情對目標有幫助,又不能指望悟性,雞生蛋蛋生雞我該怎麼辦?

持續思考,反覆探索,勤復盤勤總結

沒有人可以一開始就不犯錯,只是重複勞動的人不停地跌入同一個坑裡,花大量時間辛苦爬出來。真正努力的人每跌倒一次,都要研究自己為什麼掉進了坑裡,再花時間研究以後怎樣才能不掉進同樣的坑裡。在反覆的思考摸索中積累出的經驗,與從不思考只靠反覆犯錯的血淚教訓培養出來的經驗,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若是花大量時間學習了相關知識,用大量時間練習總結出經驗,知識與經驗互相驗證促進,99滴汗水再加上最後那1滴靈感(悟性)——

倚天一出,誰與爭鋒。

注1:不敢摘香蕉的猴子指一個實驗,將猴子關進鐵籠中,籠頂掛著香蕉,每當猴子摘香蕉時,就有高壓水龍頭噴射籠中猴子。導致最後每當有猴子去摘香蕉時,其他猴子都群起而攻之,最後所有猴子都不再敢摘香蕉。哪怕籠中全部替換成新猴子,高壓水龍頭也早就不再噴射,猴群依然保留著這個行為。指僅憑經驗做事,不知經驗產生背景前提原因,盲目遵守經驗總結出的行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壹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507/73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