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神秘"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L型運行 他到底是誰?圖

人民日報日前再發表「權威人士」文章,闡述股市、樓市要遵循各自發展規律、反對拉高槓桿來推動經濟的做法。該「權威人士」身份再度引發猜測。有媒體分析,文中的「權威人士」應該是參與中央政策制定和部署級別的官員或專家。還有報導稱,上述文章是習近平辦公室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撰寫。也有評論稱,這篇文章應該理解為,高層達成了一個共識,而不是一個個人觀點。

《人民日報》頭版9日(周一)再次刊登了「權威人士」對大陸經濟的分析。《南華早報》稱,這篇評論風格有強烈個人色彩,與該報慣見的官樣文章截然不同,當中也透露出對中國以債務刺激增長的不滿。

「權威人士」在文章中說,高水平債務正在導致外匯、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並說中國應該把去槓桿化作為首要任務。這位「權威人士」還說,通過貨幣寬鬆刺激經濟的「幻想」應該拋棄。

那些希望中國增長迅速反彈的投資者將會失望,「權威人士」說,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年的走勢將遵循L形。

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對大陸未來經濟走勢的分析,這與習近平在去年11月財政會議上的觀點極為相似。當時習稱,「我國目前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形反彈,我國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因此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評論文章中同樣運用了「V形」、「L形」等相同詞語,並稱目前的經濟走勢「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東部沿海地區與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文章作者對用槓桿推動經濟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用加槓桿的辦法來硬推經濟增長,無異於飲鴆止渴。

這位「權威人士」還三次提到股市、六次談論樓市,承認這些領域存在的弊端,同時提出要尊重這些市場的自然發展規律,讓它們回歸各自的功能定位,不能將這些領域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就在上述「權威人士」文章發表的第二天,穆迪周二(5月10日)對中國不斷膨脹的債務負擔也提出擔憂。

穆迪在報告中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總債務達到GDP的280%,其中大多數是屬於政府或跟政府有關,使得北京有可能要為其中一部分買單。報告說,中國實際政府債務大約是GDP的40%,國企債務為GDP的115%,高於任何其他國家。

「權威人士」身份引猜測

《人民日報》刊登「權威人士」的評論並非第一次。去年5月「權威人士」發表內容關於中國的經濟情況;今年1月第二次發表關於中國的「供應側改革」。

法廣報導稱,從熟悉北京政情人士得知,上述人民日報文章是習近平辦公室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撰寫,代表了中南海南院(黨中央)觀點。

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韓孟告訴彭博社,這篇文章應該理解為,高層達成了一個共識,而不是一個個人觀點。習李當局發誓要重組經濟,並決心扭轉上屆政府大量借貸的做法。周一的文章試圖重申這個承諾。

《人民日報》國際版在微信帳號里說,「權威人士」的言論可以被視為來自最高領導層。它說這個信息是發給兩個群體看的:市場和各級官員。

大陸《新浪網》和《新京報》等部分媒體稱,《人民日報》過去引述過的「權威人士"一般都是直接參與決策的官員。比如習近平的首席經濟智囊劉鶴,64歲的劉鶴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同時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曾參與設計多項國家改革方案,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則認為,「權威人士」談話代表了最高層對經濟形勢的意見,代表權威的聲音。

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511/73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