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4億年前的化石上 居然有黃庭堅的真跡

—北宋黃庭堅收藏的化石在寧展出 據已有可考資料 這塊古老中華震旦角石為首塊被人類收藏的化石標本

黃庭堅題詩的化石。(側面為題詩)

北宋年間,大書法家黃庭堅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頭,上面有一個很特別很罕見的印記,形似細長的竹筍。於是他揮筆題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為竹知何日」。昨天,第二屆中國科學院博物館名館精品展「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幕。200多件來自國內外的頭足類化石展品為我們揭開了它們的面目。那塊深埋4.6億年的中華震旦化石,因為留下了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的詩詞,成了目前全世界可考證的、首塊被人類收藏的化石標本,也是目前收集到的唯一一塊化石和名家書法集於一身的藝術珍品,堪稱無價之寶。

今天它們是盤中餐以前它們可是海里吃霸王餐的

頭足類動物是什麼?說起這種遠古生物,大家可能一頭霧水,但是提到它們不斷演化至今的親戚後代,比如烏賊、魷魚和章魚,您肯定熟悉——吃貨們可沒少在餐桌上跟它們親近啊!

想想章魚的模樣吧,正好幫我們理解什麼是「頭足類」。沒錯,這個族類的軀體主要就是腦袋和那些軟軟的腕足或者觸鬚。只不過有的身體外還套著各種形狀的硬殼,比如海螺。

南京古生物博館館長馮偉民介紹說,別看現在頭足類「虎落平陽上餐桌」,它們可曾是軟體動物的最高類型,早在4.86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曾是地球海洋中的絕對霸主,它是地球上生活過的體型最大、最兇猛的肉食性無脊椎動物,體長最大者可達10多米,以吃蝦、小魚甚至其他小的同類為生。

黃庭堅收藏的化石叫中華震旦角石

而在這次展覽中,黃庭堅題詩化石格外引人注目。馮偉民介紹說,震旦角石化石只產於中國,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竹筍,故在古代民間稱「竹筍石」「寶塔石」。

而這塊化石的罕見獨特之處,就在於其上刻有的書法,經考證研究認為極有可能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早期作品,這說明早在900多年前黃庭堅就已經開始收藏化石了。

古老中華震旦可媲美現代頂尖潛艇

中科院古生物所研究員張允白,是研究頭足類的專家。他介紹說,震旦角石其實是一種古老的直角類螺的化石,和鸚鵡螺是近親。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外殼又直又長,像個尖尖的竹筍,而且它還真能像竹子那樣,越長越長。據說目前發現的最長的震旦角石化石長達5米。

切片研究發現,震旦角內部有對稱的多個氣室,通過貫穿全形的內腔連接起來,專家估計氣室裡面充滿了氮氣等氣體,這種長長的螺類就靠增加減少這種氣體,實現在水中的沉浮,其實現代潛艇就是按照這個原理實現上浮和潛水的。

最絕的是,您猜猜震旦角是怎麼在水裡前進的?專家研究推測,它的角其實是尾巴,它軟軟的頭部和腕足是從底部伸出來的,向前進,它就靠嘴往外強力噴水,推動自身向後前進。直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人類最先進的核潛艇才開始嘗試採用噴水推進的動力方式,比這個震旦角足足落後4億多年啊!張允白還測算過,震旦角長得越大,抗水壓的能力越強,它們可以潛到最深400多米的海洋深處,這個下潛能力,也完勝一般軍用潛艇。

目前可考世界首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收藏的這枚化石如何在900多年的時間中重見天日,輾轉被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收藏?該所頭足類化石研究專家陳挺恩先生向記者講述了這塊化石的「前世今生」。

陳挺恩說,1968年,時任江西省武寧縣政府機關幹部塗兆慶曾在江西武寧縣老城石家祠堂亂石堆中無意中撿到一塊奇怪長方形石塊,長約19厘米,寬11.4厘米,高2.5厘米,石中有一白色石筍化石,起初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意,撿回後將其作為壓醃菜的石頭,被相識的歷史教授俞明光看到後,覺得這塊石頭不尋常,後經武寧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指派專人調查後送往北京,請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先生鑑賞,後來又因其上的震旦角石而輾轉送到了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陳挺恩研究員說,經過多方研究和考證,該化石上的詩文有可能是由黃庭堅在1079年至1080年,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至其赴江西太和任知縣期間,在其武寧朋友石家小住半年期間所得,黃庭堅觸景生情,寫下此詩。石頭側面刻上的詩文據考證就是黃大師的手筆。

據已有的可考資料,該刻有黃庭堅詩文的中華震旦角石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更難能可貴的是,北宋時期,黃庭堅從民間得到這塊保存完美的化石標本,在其側刻下詩句,雖然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歷程,仍能保存至今,它的發現更進一步證明了我國在北宋時期對化石的認識已比較普遍,不但已有收藏化石的記錄,而且開始將化石製成工藝品流傳於世。

記者王晟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京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621/75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