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新常態 VS 李克強經濟學

2013年習李上任後,堅持深化改革路線,無論是外媒吹捧的「李克強經濟學」,或是習近平定調的「新常態」,目的皆在致力改變大陸發展模式,以犧牲短期經濟增長,來貫徹改革路線,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

但是,去年6月以來大陸股災不斷,更蔓延到人民幣遽貶及資金大量外流,習李對經濟政策路線的分歧也逐漸浮上檯面。

近年大陸經濟增長日益走緩,李克強為達成北京當局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避免經濟「硬著陸」,在某種程度上,又重蹈刺激經濟的回頭路,尤其人民銀行持續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信貸擴張,激化陸股的「政策牛市」,紓緩房市泡沫的瓦解。這些「穩經濟」措施,在去年股災後,遭遇空前挫折;各種違背市場法則的救市措施,更被國際社會批評是改革開放的大倒退。

為挽救經濟頹勢,大陸國務院更積極鼓勵信貸擴增並加強財政政策力道,同時放手任由人民幣貶值,期能提振日益疲弱的需求,這些政策和習近平去年底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明顯背道而馳,也導致很多後遺症。

例如,供給側改革重點之一就是整頓殭屍企業,去化過剩產能,北京更鎖定產量占全球逾半、過剩產能是美國產出四倍的鋼鐵業,勒令嚴重虧損的「殭屍企業」限期關閉,但國務院政策風向讓市場預期北京將重回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老路,基建等投資需求將大增,從而帶動鐵礦砂及鋼價在今年4月後大漲逾五成,產能原已過剩的大陸鋼廠又紛紛增產,尚未關閉的「殭屍」鋼廠也恢復生產;去化過剩產能的努力付諸流水。

今年5月9日人民日報所刊登、據信是習近平指示幕僚所撰寫的「權威人士」專訪,即明確指出,中國大陸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且L型會持續一段時間。該人士同時強調,要徹底拋棄試圖透過寬鬆貨幣政策加碼來加快經濟成長的幻想;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股市、匯市與房市應該回歸到各自功能定位,不應該被賦予許多不正確的「成長功能」而被扭曲。

上述談話反應習近平高度不滿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為保增長而扭曲市場的做法。媒體更透露,習近平對今年1至3月大陸釋出4.6兆人民幣(約6,970億美元)的銀行貸款感到憂心,因為此一信貸規模甚至超過2009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的經濟刺激規模。李克強支持的債轉股計畫,也被視為用來維持殭屍企業營運的錯誤方法。

這些對處理大陸經濟問題的不同態度,加上供給側改革的延滯,加深習李的心結,也讓路線之爭浮上檯面。坦白講,習李均堅持深化改革路線,根本差異不大,然而,對於如何達成改革目標,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站在第一線,對經濟增長不斷下滑首當其衝,其放緩改革、加大刺激經濟力道,無疑是一種自保的反應;相對上,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深化改革小組及財經小組組長,決策權集於一身,對改革成果期許甚高,自無法容忍決策和執行的落差。

習李間日益擴大的分歧和矛盾,是否已惡化到難以修補、彌合?是否須賴權力結構的重整才能有效化解?各方仍在靜觀其變。

由此亦可見,中國大陸改革之路荊棘叢叢,習近平能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鄧小平,未來兩年將是關鍵所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UD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726/77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