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讀了那麼多書 腦子裡卻全是別人的思想碎片 怎麼破

現在很多朋友好奇我一年怎麼能看一兩百本書,其實我早年讀書,很是貪多,翻得多翻得快,一年下來看書破百都不是個事。

我記得在2002年到2003年一年間,我囫圇吞棗看了近500本書,多的時候一天可以看十來本。

看完有沒有收穫呢?坦率說,沒多大收穫。

其實,閱讀時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讀一本新書時經常看到一些過去看過的觀點,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但如果你問我是在哪本舊書里看到的,我真不記得。

再一個收穫就是偶爾大腦靈感一來,冒出一些妙言,可能文字是自己的,但思想其實是別人的碎片。

這是為什麼呢?

我當時讀書的心態就好像是一個貪心的胃,想把什麼好吃的食物都試一遍,結果卻消化不良。

後來我漸漸明白,如果一個人一開始沒有扎紮實實讀幾本書形成思考框架,書讀得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完全是糨糊,今天聽這個人說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也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有自己的道理。

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

花了十多年時間

我才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思考框架

2000年

說來慚愧,我第一次系統讀書是在2000年。當時從事產品數據管理軟體實施工作,必須要了解這個信息管理系統的來龍去脈,我就買了所有可以買到的關於這個領域的書,還下載了2000多篇這個領域的論文,全部看了,做了總結。讀完後的結果是寫了一系列文章,叫《水煮資訊化》,當時在一個刊物連載,反響還不錯。

通過這一輪讀書,我基本明白了什麼是數據,什麼是信息,什麼是資訊化,什麼是業務流,什麼是知識管理,遇到這個領域的問題,我就有一個知識框架去梳理了,再吸收新東西,就十分輕鬆了。

這次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從概念定義出發,慢慢理解現象,讀書要把一些基礎的東西讀透。

2004年

2004年我正式開始做項目經理,需要系統了解項目要如何管控,還要帶人,沒有人教,只好繼續讀書。

那時上班也忙,就只買了兩三本業內推薦的項目管理領域還不錯的書。其實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這些書是否真的是經典,但是老老實實反覆讀了幾遍,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反思,總結。到了2005年,單位搞封閉討論,討論了三天三夜,我突然就開竅了。

所謂開竅,就是我自己的頭腦里形成了一套分析問題的框架,只要是和這個領域相關的問題,也不管合適不合適,我可以先拿這個框架去套用一遍,大概也還能得出一個結論。

這次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收穫就是,反覆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的關於某一領域框架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覆讀,讀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的方法論底子了。

這和我大學讀書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學時讀得多,看得多,也忘得快。為啥?就是沒有把一本入門的書反覆讀,讀透讀爛讀懂別人的方法論,化成自己的,「淺嘗輒止」說的就是我那種讀書方法。

那時拼的是年輕,記憶力好,能夠混過及格線,等一畢業,要走入社會,大腦就一片茫然了,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本錢面對社會。

2006年

到2006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這兩個分析問題的框架用了蠻多遍,已經開始形成了自己思考問題的結構,再看什麼內容,都會有一個定心錨,看到別人說相關的內容,有用的,就吸收到自己的知識框架裡面,而不是變成各種碎片。碎片知識的特點是看到了激動一下,過幾天又被新的碎片衝掉了。

其實,這和管理電子資料夾的邏輯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的資料夾分類條理清晰,又有合理的編碼導引,那麼再多的文件進來,也可以很快梳理好,後續查找也井井有條,十分方便。

而有的人來了新文件就隨手放桌面或者下載區,不分類也不歸檔,時間長了,硬碟里全是這種碎片化的文件,貌似有價值的電子文檔,其實真要用起來,一點頭緒都沒有。

人的大腦好比是硬碟,而且可以看作是容量無限的硬碟。會讀書,就要學會給硬碟建立索引,然後往裡面放資料,但是很多人沒有先給硬碟分區,直接把吸收來的東西一股腦兒丟進去,以為反正容量大,結果悲劇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分了區卻也無法很好地整合信息,就好比一個360G的硬碟,只分了兩個區,一個區4G,一個區356G,然後基本全部的信息都塞在4G的區,填滿了後面的就衝掉前面的,人的大腦看起來在不斷更新,整體的潛力卻完全沒有發揮。

2010年

2010年前後我大量讀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書,這就是出於興趣閱讀。這兩類書都有個特點,暢銷書特別多,可讀性特別強,說服力也好,讀多了,好像自己也懂一點經濟學和心理學,但是又不能系統說清楚問題。這裡面業餘和專業的區別,我覺得就在於有沒有反覆系統讀通幾本經典教程,再陸續進化。

我的確有心讀幾本這兩個領域的經典書,也確實讀了,但是我得老實承認,由於精力限制,我沒有像研究知識管理、研究資訊化、研究項目管理、研究PPT、研究新媒體一樣做完整的結構化閱讀和修煉,所以在這兩個領域,我採取的閱讀策略是經常讀新書,不斷刺激過去的閱讀經驗,這樣在這些領域也不至於完全外行,但也絕不敢冒充專業人士,偶爾藉助書中的理論觀點想清楚了一些問題,就寫一篇書評自娛自樂。

及早培養批判性思維

2011年我發現自己思考問題時還是有缺陷,經常被別人的邏輯謬誤繞進去,於是我就開始系統學習如何閱讀和思考,當時是先看《如何閱讀一本書》,後來又看《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這一看我才發現,在已開發國家的高中就需要普及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我到30多歲大腦依然一片空白。

也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我就自己嘗試寫讀書筆記、做讀書PPT、和朋友交流,在微博上嘗試用批判性思維寫微博,包括吵架,統統悄悄練起來(我會告訴你類似的圖書我買了40多本,看了30本嗎?)。

這樣做很辛苦,但是我的確發現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也能看出別人文章裡面的一些問題和錯誤了。到了2013年,我大概能夠系統建立自己的批判性閱讀、思考、寫作的框架了,真不容易。

我覺得,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有時間可以先系統讀一讀這個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經典作品,耐著性子多讀幾遍,一輩子受益。不要像我,36歲了,才發現還有這門好玩的學科。

不過我36歲讀這種思考框架的書,也有一個優勢,就是我過去積累的讀書框架,還有閱歷,有助於我更快理解這些知識。

用一個詞總結——功不唐捐。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821/79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