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作為性奴被賣去美國,她卻成為後世華人之光

人們追尋的是翻開歷史煙塵中那股東方特有的堅韌與勇氣所彰顯出的中國力量。

1872年,在一輛從香港前往舊金山的貨輪上,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姑娘。

她不是去旅行,是被她的父母以2500美金的價格賣給了距舊金山1300公里外的愛達荷州沃倫鎮。這個女孩,就是後來見證著美國「淘金熱」與西進運動的「撲克新娘」。

她的一生並沒有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以這平凡無奇的普通人身份,在排華運動最為轟轟烈烈的年代裡,擺脫了人們對「華人」和「女性」的雙重歧視,翻過美國種族歷史中最不堪入目的一頁,在異國他鄉紮根,成了美國人歷史記憶的一部分

她的名字叫波莉。

加州淘金熱。

19世紀早期,中國戰爭頻發,戰火紛飛里人們失去了家園和土地。顛沛流離中恰逢美國加州金礦開發熱,「遍地黃金」的美國吸引著無數平民與冒險家鋌而走險,踏上未知的國度開啟「金山之路」。

章安兄弟。

此前,大多數美國人對於華人了解還只停留在「章安兄弟」的面龐上。他們是一對泰國華裔連體兄弟,許多醫生試圖分割他們的身體無果。這對兄弟後來參加馬戲團,在歐美地區造成轟動。兩兄弟最後定居北卡羅萊納州,各自成婚,安享晚年。

與此同時,北美大陸上針對華人的不滿卻也在持續升溫。

太平洋鐵路修建環境極端惡劣。

語言不通、環境惡劣、薪酬微薄,可想而知早期華人移民背井離鄉的過程中受到過多少歧視與排擠。但是再艱難困苦的環境也沒有阻擋華人的腳步,他們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修建了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大平洋鐵路中最為艱險的路段

為此,有人凍死冰雪之中,有人葬身懸崖之內,最終還是鑄就了這條「內華達山上的長城。」

正是這樣無堅不摧的華人,以更低的薪酬和奮不顧身的工作態度,奪走了包括開礦以外洗衣搬運等各種工作機會,也換來了白人的反感與厭惡

當時美國的報紙開始警示當地白人:「小心黃潮。」

聖路易巷就是曾經人口拍賣的地方。

與此同時,「淘金熱」也催生了非法交易。許多中國家庭來到美國後因為太窮,不得不賣掉女孩果腹。即使是那些追隨丈夫來美的婦人,在跳出中國傳統束縛之後,又不得不跌進另外一種脅迫與剝削。

她們大多被許以一個「幸福自由」的美好未來,卻在到達舊金山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所在,站在「候宰欄」中等待拍賣。從100美元到1200美元,女孩們被明碼標價,在各種骯髒擁擠的場所里被迫做著皮肉生意

克里斯多福·科比特的著作《撲克新娘》就記錄了19世紀美國"淘金熱"時期華人移民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波莉

波莉原名「拉魯·納順」,來自中國東北中蒙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家庭。她的父母為了換取糧食,將她賣到愛達荷州沃倫鎮。

採礦業的發展,使得這座原本蕭條的邊緣小鎮變得熱鬧嘈雜起來。人來人往之間,妓女交易暗流涌動。當馬蹄聲漸進,不知誰說了一句:「波莉來了。」她便易名為「波莉」,也從此成為其主人的私有財產。

當時的沃倫鎮實在荒涼得鳥不生蛋,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眼望穿。波莉的主人洪金經營一家酒吧,作為「白人與華人的交集之地」,幾乎成了鎮上最為熱鬧的商業中心。波莉在此煮飯、打掃、端咖啡、陪客人跳舞,可是決不出賣自己。

比起主人洪金,波莉與鎮上另一家酒吧的主人查理·貝米斯顯然更聊得來。

貝米斯原是英格蘭名門之後,不滿家族安排前往西部淘金。而每每受到主人強迫做不願做的事時,波莉便逃進貝米斯的酒吧里。艱苦環境下,貝米斯給予波莉愛與關懷。久而久之,他成了波莉的依靠。

在一次與貝米斯進行的撲克賭博對決中,洪金不惜壓上了波莉作為賭注。最後貝米斯贏得賭局,也贏得了波莉的自由。

後來,兩人步入婚姻殿堂,而以一副撲克贏到手的波莉也因此得名「撲克新娘」,他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是典型的美國西部片中牛仔與美人的浪漫結局。

其實一開始,重獲自由之身的波莉並沒有立即嫁給貝米斯,獨立要強的她在查理酒吧旁開了一家寄宿公寓,她為礦工洗衣,還用在東北老家學習的中醫知識為鄰居孩子治病

多年以後,人們回憶起這位來自中國北方的少女,想起的都是她的智慧和善良。波莉深受當地人們尊敬和愛戴,人們都喜歡去她的公寓裡閒聊做客。

波莉在美國的檔案。

貝米斯尊重波莉的選擇,也始終守護在她身邊。細心的他甚至因為波莉身材矮小,將家裡的家具改變規模,以便波莉起居方便。

而波莉也以自己獨特的方法感謝貝米斯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1890年貝米斯因為中槍,昏迷了十幾天生命垂危。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是波莉用編織鉤針清理傷口,用中草藥精心護理,奇蹟般地拯救貝米斯的性命。

兩個人就這樣相濡以沫幾十年,即使沒有那一紙婚書作證。

當時排華法案頻出。

1892年,排華運動進一步演變,《基瑞法案》要求,沒有身份註冊的華人將被遣返。這意味著在沃倫鎮生活多年卻沒有居留證的波莉可能面臨驅逐。

於是在1894年8月,貝米斯與波莉結婚了——結婚證書是波莉留在美國最重要的保障。兩年後,波莉拿到居留證。

此時的她已經43歲,距離初次踏上這片異國土地已經過去24年了。

簡單的婚禮之後,貝米斯帶著波莉搬到了18公里外的農場。他們在薩蒙河岸邊的河谷間找到一塊平地,蓋房種地,過上了愜意安寧的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這裡,波莉一如既往地勤勞能幹。這平靜的20年,恐怕是波莉一生中最為安穩的時光。

1922年,房子失火,查理離世。河岸的朋友幫助波莉重新建造起小木屋,她獨自一人堅強地生活在這片遼闊的荒野之上,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十年。

在這十年間,為了緩解晚年喪偶的悲痛,波莉曾離開偏僻的牧場,乘汽車前往格蘭基維爾訪問早年熟識的友人。在這座城市裡她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看到鸚鵡。這次奇妙的旅程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頭條,她被記者稱為「現代的瑞普·凡·溫克」。

當波莉布滿皺紋的臉龐面向美國西部的這座小城,用歷經滄桑的瞳孔注視著「淘金熱」與西進運動中的一角時,恐怕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此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

當初漂洋過海紮根異國,在蠻荒年代書寫一段自由奮鬥史。波莉的生平被改編成了電視劇與電影,她所生活的農場也已經成為歷史遺產保護地之一。

根據波莉生平撰寫、改編的小說和電影。

人們懷念波莉,人們讚美波莉,人們追尋的是翻開歷史煙塵中那股東方特有的堅韌與勇氣所彰顯出的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010/81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