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首發 德媒:西方對俄國的歇斯底里威脅世界和平

作者:

《德國經濟新聞》(DWN),作者Ronald Barazon|2016年10月15日

http://deutsche-wirtschafts-nachrichten.de/2016/10/15/russland-hysterie-des-westens-gefaehrdet-den-weltfrieden/

摘要:對俄國的攻勢政治可能使西方以敗者呈現:在中東,俄國極為審慎地將其地位穩固,而且是出於美國鐵桿同盟的多種原因。周末在洛桑,美國可能有最後一次機會來矯正走偏了的政策。

在西方,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被視為是推動戰爭之人,更甚的是,在過去數天裡,言辭還更尖銳了,稱之為戰爭罪犯。在俄國與敘利亞政府軍並肩作戰,打擊阿勒頗反叛軍時,衝突在激化,起碼是在台前。反叛軍的大部分是僱傭兵,或是屬於聖戰-薩拉菲組織努斯拉陣線的支持者。反叛軍得到西方的支持,而且華盛頓將要考慮,美國軍隊是否要直接參與進作戰。要是這樣的話,俄羅斯和美國的軍隊就會互相打起來。在倫敦,也喊出了類似的聲調。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里-阿薩德覺得,在他的國家裡,嗅到的氣味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並非偶然。

這樣的發展趨勢要由美國外長約翰·克里和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洛夫這周末的洛桑會面來緩解。但在此前,華盛頓還排除了親自會面的可能性。因計劃這個地區相關國家的代表也參加會談,所以主輪會談只是克裡面對拉普洛夫。從美方角度看,是糾正普京的侵略政策。

利用其任期哪怕是最後幾月採取系列和平行動的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視普京為世界和平的威脅:吞併克里米亞和支持對於華盛頓來說只是殘暴獨裁者的阿薩德,就證明了這點。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政策並非是肆意的

可惜,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吞併克里米亞得與北約烏克蘭政策聯繫到一起來看。干預進敘利亞是與圍繞著伊朗、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土耳其的政治緊張相關聯的。在這兩個問題領域中,美國和北約,也包括歐盟的政策助長了緊張勢頭,而且顯然的是,不論是華盛頓,還是布魯塞爾都沒有認識到其後果。

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並非出乎意料,也非是所稱的肆意侵略。在此前,北約系統地推進烏克蘭加入西方防禦聯盟。即便(烏克蘭)沒成為正式成員國,但是達成了相當大程度上的協議。此外,還與歐盟以協約形式被確定為「成員亮點」,且當然了,自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協約」以來,歐盟是北約的夥伴。

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駐紮。這是基於老的、長年的協約。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一發展意味著,自己的艦隊實際上突然處於北約的地域裡了。反之,遇到類似情況,北約國家也不會認同的。此外,被西方定為無效、向著俄羅斯的公投也並非一定就是造假的。半島上,以及直至敖德薩的很多居民從業於海軍艦隊,且在情感上跟俄羅斯聯在一起。

再加上,烏克蘭增強軍事並非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即便總統彼得·波洛申科和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總是重申。這種政策只對軍火工業有好處。這個國家破產了,在所有領域急需數十億的投資。以相應的項目,烏克蘭就被與西方拴在一起了。當歐盟和北約的准成員,只會導致同俄羅斯產生無意義的衝突。

為寧息衝突,北約和歐盟應該後撤,因為克里米亞不僅是危機溫床,而且所處地帶也起著作用,烏克蘭在東部跟俄羅斯有很長的邊境。在東部的反叛戰鬥是對北約政策的回答。鑑於此,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應該停止。首要的是,應該給烏克蘭民眾一個可靠的信號,西方將會給予大量的建設項目。

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西方首先要修正其錯誤的政策。但疑問在於,當事者的虛榮是否能讓。

敘利亞戰爭和伊朗要擴大勢力

由美國推動的取消對伊朗制裁,使中東的政治環境發生根本的改變。讓這個國家一下子成了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時因為以前的發展情況,也促使它成了麻煩。在美國消滅掉獨裁者薩達姆·海珊政權後,伊拉克應該成為民主國家。像這個地區的很多其他國家那樣,推翻統治者之後,伊拉克發生了混亂,讓伊朗有利可圖。伊拉克政府現在在很大程度上由伊朗支配,加之也跟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有緊密的關係。在黎巴嫩有影響力的恐怖組織真主黨承認伊朗的精神和政治領袖阿里·哈梅內伊是他們的領袖。

也就是說,一個由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組成的、統治這個地區的伊朗大帝國曾是近在眼前。它被占領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的伊斯蘭國阻斷,並將這樣發展下去。伊斯蘭國是作為薩達姆·海珊的遜尼派繼承組織成立的,因而無論如何要與什葉派伊朗對峙。

(伊朗大帝國)這個方案也被僱傭兵和聖戰組織努斯拉陣線要推翻總統阿薩德而破壞。這些組織以是「阿拉伯之春」的一部分的面目出現,因而受到美國的支持。現如今,這些暴動者證明了他們是殘暴的恐怖分子。

對於莫斯科,這樣的發展局勢意味著,面臨在俄羅斯南部形成一個穆斯林大帝國的威脅,使俄羅斯的宗教緊張加劇。在此只提醒一下,數百年來,在俄羅斯帝國的內陸形成的飛地里,有很多車臣狂熱的、原教旨的伊斯蘭主義分子。

因而俄羅斯堅定地採取了兩手策略:

第一部分是:尋求與伊朗合作,且也通過給伊朗提供核電站技術來證明。在此提醒的是,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仍在俄羅斯核工業項目中,且營運;這種反應堆可在營運中迅速製造出武器用的鈽。在公布出來的,給伊朗提供的項目中,這種核反應堆並沒在裡面。

國內政治中的側翼保護是:總統普京和總理德米特里·梅傑耶夫在莫斯科經常強調與穆斯林同胞在感情上的親密團結。

第二部分是:為了阻止伊朗謀求大強國,普京增強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勢力,他雖然是與伊朗什葉派緊密聯繫的阿列維教派的成員,但是,並不一定想降低到成為德黑蘭的傀儡。此外,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俄羅斯有在地中海的唯一軍事基地,可能只有在阿薩德治下才有保證。出於這個戰略,產生在敘利亞打擊暴動者和轟炸阿勒頗的結果。也正是這個策略說明,俄羅斯為什麼只是遲遲才打擊伊斯蘭國,是因為這支恐怖主義隊伍阻止伊朗謀求強國。

利益有可能將俄羅斯和美國協調

俄羅斯政治的大多組成部分與西方的利益甚至是合拍的。美國也不能認可伊朗成為強國。況且哈梅內伊利用所有場合對美國進行粗魯的謾罵和妖魔化。美國應該也有興趣,讓這一地區的幾個國家保持政治上的平衡。也就是說,在此與俄羅斯商定怎麼辦是有可能的。

目前美國實施的政策是對現實的誤判:

•「阿薩德是一個殘暴的獨裁者,因此必須要將他清除掉。」毫無疑問,從人性來說,這個邏輯是對的,但是,政策上是錯的。尤其是,敘利亞不能像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或是卡扎菲之後的利比亞那樣陷入混亂,這是肯定的。

•「伊斯蘭國是恐怖主義團伙,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因而必須要消滅掉。」從人性講,這個邏輯也是對的,只是必須要預先把問題解釋清楚,怎麼能將伊拉克穩定住。

出於世界和平的利益,美國和俄羅斯必須一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前提是,在華盛頓不能簡單地將世界分成非好即壞,而是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土耳其是西方和俄羅斯外交的挑戰

土耳其的發展局勢是這一地區又一張危機溫床。埃爾多安政府系統地侵犯人權:警察向和平的示威者射擊、批評性的記者被關押。6月政變後,政府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在數小時之內,就準備好了數千受嫌人的名單,即刻就將他們關押起來,或者是解除了他們的職務。

土耳其是北約國家,且北約的公約上也有,只允許民主法治國家為成員國。那麼就該相應地解除其北約成員國的資格。但是美國不想丟掉其在土耳其的基地。再有,土耳其接收了很多萬難民,否則他們就來歐洲了。因此,西方想要與土耳其有好的融洽。但土耳其卻面向莫斯科,因為埃爾多安明確地認識到,西方的支持只是不情願,並且姍姍來遲。

因此,普京又有一張土耳其王牌,隨招數月以來衝突的不斷加劇,可以跟西方博弈。在此西方外交就面臨挑戰。北約並不依賴土耳其,鄰國希臘同樣也是北約成員國。沒有土耳其,歐盟也能解決難民問題。因而在這個問題上,重新定位,以及在土耳其問題上與俄羅斯達成一致應該不是那麼難的。

這個周末在洛桑,為了國際政治能好一些運作,克里和拉夫羅夫可能能扳道岔。可能。

***

作者介紹:羅蘭·巴拉佐(Ronald Barazon)曾多年任《薩爾斯堡新聞報》主編,在歐洲是一位受敬佩的經濟記者,現在是《國民經濟》雜誌的主編,以及奧地利廣播集團ORF的節目主持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野罌粟來稿首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016/82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