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台灣歷史教科書如何評價李鴻章袁世凱

—台灣的歷史教育中沒有仇恨

作者:

台灣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二十一條,跟中國教材也大相逕庭。條款中提及袁世凱,未見賣國等相關字眼。沒有賣國概念,沒有反動概念。不同於中國教材中提及的李鴻章賣國、北洋政府反動等。

任內閣總理大臣時期的袁世凱(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N年前,我開寫了《紅與黑:林則徐評傳》,但我特別想知道,台灣的中學歷史教材,是如何評價林則徐的。問題是,同一片天空,不同一個夢想,蝸居河南安陽的我,買不來台灣的中學歷史教材。記得自己當時病急亂投醫,見人就問。

有朋友說,廣東福建那邊有台僑子弟學校,你可以從那邊入手;有朋友說,你看誰去台灣旅遊,讓誰給你捎好了,只是不知道海關能否通過;最後還是朋友托他在大陸做生意的台灣朋友,台灣朋友又托他的妻子幫我買了書,然後這位台灣朋友回家探親時幫我帶了回來。

由於輾轉託人,所以帶回來的《高級中學歷史·革新版》(三民書局中華民國2006年版)只有下冊,而沒有上冊。所幸下冊一開場就是第十一章《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恰好論及林則徐。

仔細看了看,有關林則徐的章節講得很簡略,只有事實判斷--道光派林則徐禁菸了,然後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煙;沒事價值判斷--「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偉大的民族英雄」、「大長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外國人的威風」、「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它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的氣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對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的決心」……這些器宇軒昂的宏大敘述統統沒有。

當然,中國的高中歷史教材,比如人教社2007年版里,有關林則徐和虎門銷煙的章節,也找不到這樣的價值判斷了,但我們都知道,通過這些中學教材的上位教材,比如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林增平的《中國近代史》、陳旭麓的《中國近代史》、陳振江的《簡明中國近代史》等權威著述,導致這樣的價值判斷早已成為模版,深刻地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林則徐的問題搞清後,通過台灣這本教材,我還發現了其他很多東西:

其一,教材最後的附錄一是大事年表。眾所周知,1895年是中國割台灣給日本。但是這個大事年表里,1896年的條目下,居然就是堂而皇之的清日兩套編年並行了。第一行是明治29年,第二行是光緒24年。以下皆如此兩套編年,不但沒有大陸通行的「偽」字加諸前面,且明治編年都是在上一行,清國編年反而在下一行。

其二,日本統治台灣50年,教材里居然沒有一句祥林嫂式的控訴,只有一些客觀的講述,比如割台與台民抵抗;日人對台人的差別待遇;雖然比不上日人及說日語的台人的學校優越,但好歹也設公學給本地學童實施教育;給台人以有限度的選舉權;日籍台人跟著日本勢力在海外推進並取得諸多海外經驗;台人對日本統治的抗拒與調適等等。最要命的是最後一個節點,調適。一句話,調適到最後國軍來光復了,台灣民眾反而不適他們了。這裡可以摘錄教材上的一段原話: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除改良台灣一些不良風俗習慣外,在調查事業及基礎建設上有其成就,再加上台人的海外經驗及培養相當程度的人力資源,這些建設及制度對戰後台灣的經濟有極重要的影響。但對台人採取差別待遇,並迫台人『進入』中國與南洋,卻造成台人精神上的苦悶與認同的混淆,這也是戰後台灣人對」國民政府「的統治無法適應的原因之一。」

這節課後,居然給學生留了這麼兩道討論題:

1.日本人治台五十年給台灣帶來的正、負面影響為何?

2.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海外經驗,對往後台灣的發展起了何種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課外活動參考題:拜訪親朋中七十歲以上,曾受過日本統治者,請他們現身說法談被日本統治的感想;調查本縣市日治時期即已設立的專門學校、中學校、國民學校;調查本縣市日治時期擔任過日本貴族院議員、總督府評議員、州、市、街庄議員的名單。

其三,台灣光復,國軍沒有把自己打扮成台灣人民的解放者也就罷了,居然還詳細講述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在基礎建設方面有何成績,在社會改進方面,更是列了一大堆,什麼改善環境、改善公共衛生、設立醫院、培養醫藥人才、培養人民守時守秩序守法律的習慣、普及教育等等。

其四,有關二十一條,跟中國教材也大相逕庭。這裡原文照錄:

「二十一條要求等於將中國視為日本的殖民地與保護國,袁世凱故意將日本的要求泄露給英美各國,列強群起對日本施壓。最後日本取消第五號要求,其他各號,仍迫中國接受。民國四年五月,中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合約,大體接受了一至四號要求。此一中日和約,只是一種原則性的共識,中國一時尚無具體與立即的損失(例如港灣本來就可不租與他國,漢冶萍公司因股東反對,並未中日合辦),日本為遂行其侵略政策,必須另尋其他藉口。」

條款中提及袁世凱,未見賣國等相關字眼。雖然我一直認為,袁世凱還確實是日本當時在中國的最大的假想敵,但僅是個人私見而已。

教材中這樣的細目,不勝枚舉,簡作總結:

1.沒有馬列主義,沒有五大社會形態,所謂的封建社會,僅指商周。

2.沒有賣國概念,沒有反動概念。不同於中國教材中提及的李鴻章賣國、北洋政府反動等。

3.沒有馬列主義也罷,居然未提三民主義;沒有國民黨一成立,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的表述;單獨講孫中山時,又吝嗇得很,只稱他是國民黨總理,A4的紙,行距寬,繁體字大,每行16字,只講了15行,旁邊還配了個插圖。

4.單獨講蔣中正時,更吝嗇。內容不及孫中山的三分之一,我查了下字數,一百一十來個字。只說就影響與實力,他成了國民黨領袖,僅此而已。

5.講二二八起義,明明知道那是台灣人民反抗民國政府的,還叫學生回家走訪親人調查去。

6.最讓我驚駭的是,教材居然把民間罵「國民政府」的段子搬上教材,叫學生歸納二二八起義的原因。段子如下:「天下來,地下來,老百姓活不來;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轟炸驚天動地,光復歡天喜地,接收花天酒地,人民呼天喚地……」

最後,我再列一些教材上布置的課後活動題吧:

1.何謂戒嚴?戒嚴會使國民喪失或限制那些自由?

2.解嚴後,台灣新舊政黨林立,你知道現在有那些政黨,有沒有準備以後加入那個政黨?為什麼?

3.黑金政治會對民主政治帶來什麼影響?

4.假如你是台灣的現任領導人,你要做什麼樣的改革?

5.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你認為應該採取什麼策略,才會對雙方有利?

6.如果你是教育部門負責人,你會對台灣當年的教育做什麼樣的改革?

7.你認為未來兩岸關係應如何發展,才對台灣有利?

8.你信奉什麼宗教,為什麼?

9.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中國一再受到列強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欺凌,這種外力衝擊,對中國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如何?

10.清末中國很想振作強國,有自強運動、維新變法、立憲新政等努力,任何建設都需要大筆經費,大家想一想,這些經費從哪裡來?

11.改革與革命孰優孰劣?辛亥革命的成功代表政治上的革命一定比改革好嗎?

12.中國人的天朝意識歷經數千年,到鴉片戰爭之後打破,一個堂堂大國,要接受夷狄列強欺凌,心理上必需面臨強大的調整。請以家族及個人為例分析一下碰到類似情形,精神與心理上如何適應?

……

光看這些課後題,我就很慚愧了。你說我們跟人比啥,比傻吧。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01/82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