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念之差 博古李德在「長征」前沒有留下毛澤東

作者:

蘇聯要求毛澤東留在根據地

當年在贛南中央蘇區的博古和李德,一個是中共中央「一把手」,一個是國際欽差「太上皇」,不僅處於中國革命和黨政軍權力的頂峰,也是他們個人歷史上最為顯赫輝煌的時期。與此恰成反比的是毛澤東,他艱苦創建了中國第一塊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帶出了第一支最強的工農紅軍,又為中央領導機關提供了安身地和保護神,得到的回報卻是正過著自己一生中挨批最狠、受壓最重因而最倒霉、最憋氣的日子。他作為「右傾機會主義」、「游擊主義」、「富農路線」等的總頭頭,早已成為「控制使用」的「靠邊站」幹部,至多是個黨內的「統戰對象」。僅僅由於蘇區軍民還他這個「黨代表」、「總政委」和「毛主席」,國民黨又特恨最怕他這個「匪首」、「賊酋」,才給了他一個「加里寧」式的蘇維埃主席空職,保留著黨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的虛銜。在博古、李德當權執政時,他只能掛在一邊呆著,即使偶爾被通知來參加中央的某個會議,也常常是陪坐末位看人家「唱戲」。但是他並未真的完全沉默,李德回憶說當時「博古已經聽到一引起謠傳,說毛澤東向他(在)軍隊裡的追隨者提出的口號是『口頭上服從,行動上反對』」。認為毛澤東正在行使韜晦之計。結果毛澤東越是不動聲色,博古等卻越是不敢大意。因此博古等人見到毛澤東就有點發憷,總不願他在自己近旁身後呆著,還一度想使其「調虎離山」。

就在毛澤東因為「健康原因」難以經常參加中央高層活動時,博古和李德策劃真實性「照顧」一下毛澤東,給他一次出國「待遇」,讓他到蘇聯治病療養去,把這個「不安定因素」送得遠遠的,免得總是在跟前使人防不勝防。假如毛澤東去了外國,放在王明、共產國際和史達林的眼皮底下「監護」起來,就成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孫猴子」,不僅再也翻不了天,還可能將他「改造」一番,從此「皈依」國際路線,博古和李德對自己的設計十分滿意,為此與國際執委會積極聯繫力圖辦成此事。也許莫斯科沒有搞清他們的意圖(有些話事實上也不能見諸文字),或者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竟沒有接受博古、李德的「好意」。國際執委會復電說,現在蘇區內正是反「圍剿」的緊張時期,大家都應堅守陣地,不應讓毛澤東離開根據地,因此不同意他去蘇聯養病。結果使博古、李德計劃落空,但卻使他們別有所獲。

共產國際不是不同意毛澤東離開根據地嗎?現在正好,遵照國院指示,就不讓他走。讓毛澤東和瞿秋白、何叔衡他們一起留下來,蹲在老蘇區,哪兒也不准去,使中央從此甩掉這個「包袱」。博古和李德的這個意圖及其「另冊」上的人員名單,當然是絕對機密,當時毛澤東本人又在於都等地布置和檢查地方機關的轉移工作,竟不知道自己並無轉移「資格」。他回瑞金時曾經為瞿秋白和王稼祥能夠隨軍轉移,特地去找過甚至求過博古,並且為王稼祥爭取成功,竟沒想到自己會如何。直到轉移出發前不久,毛澤東的警衛見別人都去供給處領取行軍所需的布鞋、草鞋、綁腿、背包帶和馬袋子以及過冬的棉軍衣等各種裝備物資,他也去為自己的首長及自己照領一份。哪知供給處的同志在應發以上物品的隨軍轉移人員名單上,怎麼也找不到毛澤東的名字,這才發現這位中華蘇維埃主席和中央蘇區、中央紅軍的創建者,已經和瞿秋白、何叔衡等「老弱病殘」者一樣,被博古、李德列入將被甩掉的「包袱」之中。

博古想把毛澤東管束起來

此事一經暴露,從警衛與供給處的人到中央和軍委機關的幹部們,都議論紛紛和批評反對這種做法,一致認為毛澤東應該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起隨軍轉移。有的負責幹部和領導同志也正式提出意見為毛澤東說情,提出如將毛澤東留下,由於他的名望和影響,萬一發生什麼意外情況,對內對外對上對下都將不好交代。面對這些意見和呼聲,博古倒並不怎麼動心,有一點卻觸動和提醒了他。人們認為毛澤東應走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實際是他白手起家一手創建的,現在把他丟下未免有點太不「仗義」了。博古忽然從中悟到,毛澤東既然過去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拉起一支軍隊,打出一塊天地,現在他經驗更豐富了,黨羽也更豐滿了,不是更可以再創大業重振威風嗎?把毛澤東留在他「起家」和「發家」的地方,不等於是「放虎歸山」,為他提供了「東山再起」的大好機會了嗎?與其如此,不如還是將毛澤東管束起來,留在自己的股掌之中,就讓他還跟在中央機關里,以切斷其「後路」。

他把自己的新想法對李德說了,李德連聲說好,認為他有戰略眼光。他們以虛心接受意見為名取得了周恩來、洛甫的支持,毅然決定收回成命,將毛澤東的名字從「另冊」上提拔到「正冊」上,批准他隨軍轉移。因為毛澤東當時正發瘧疾,「擺子」一來就得躺倒,博古又特批他享受重傷員王稼祥同樣待遇,讓他發病時可以躺在擔架上作業病號隨隊行軍。當人們為博古終於高抬貴手深感中央領導「聖明」時,作也為自己和李德活學活用了史達林引用過的外國典敵,從而斷了毛澤東的後路而暗自慶不已。

不過毛澤東並非安分安靜之人,他一獲准參加轉移,卻給博古等的決策方案提出修改意見,並使博古、李德只得又採納改變,按照他們原來的計劃,中央機關的一些老人和王稼祥這樣的傷員病號,加上一些體弱甚至有孕的女同志以及後補的毛澤東等人,全部「下放插隊「分散到各個軍團去隨軍行動,以免拖累中央機關。毛澤東認為此議不妥,說各個軍團都是作戰部隊,必須格外機動靈活地輕裝前進,如果隊伍中帶了些老弱殘兵,必將影響大軍行動,到時候既要衝鋒打仗,又要照顧老弱,就不能兩全了。他提出既然隨中央轉移的還有大量物資輜重運輸大隊,不如也讓這些老人和傷病號仍跟中央一起走,他們集中在一起也更便於照應可保全全。博古他們正想將毛澤東放在自己直接監管的視線之內,加之周恩來對將老人們「下放插隊」很不放心,博古他們也就順水推舟地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再次收回成命,改變原有決定,成立了一個全部由老弱病婦等組成的號稱「特殊連隊」的休養連,跟在中央機關後面行動。又讓毛澤東和王稼祥等一起隨中央與軍委的二隊(博古、李德在一隊)行軍,真的放在他們能「照應」到的視線之內。只是明確規定毛澤東等不得干預中央軍政大事和干擾博古、李德的工作,並且讓他和妻子賀子珍各在一隊,分別行動,正懷孕的賀子珍參加「特殊連隊」行軍,毛澤東則坐擔架跟著中央。

此事說來挺懸,如果當時博古執意不帶毛澤東走,或者雖讓他跟著走,但卻將他限定在一支,使其接觸範圍和活動天地很小,能量也無從發揮,看來就很難說了。如今許多關於長征和毛澤東的史書及著作中,都曾引用當年給李德做翻譯的伍修權幾十年後的話說:

「如果他(指毛澤東)當時也被留下,結果就難以預料了,我們黨的歷史也可成了另一個樣子。」

這的確很值得人們深思:若是毛澤東真的落得瞿秋白、何波衡同樣的命運,還會有後來的中共建政嗎?再若被留在蘇區的毛澤東後來果然東山再起了,歷史又將如何呢?似乎可以說博古那次改變決定,實際上也是一個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大抉擇。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解謎李德與長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14/83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