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馮小剛拍了部"交口"之作,卻用嘴炮埋葬了它

敢於讓整部影片聚焦於上訪,並將逼真的官場生態直截了當地呈現出來,馮小剛無疑有著值得敬佩的勇氣。

想玩畫幅卻得不到編劇、攝影師、投資人的支持,片子拍出來後又面臨著過審和定檔上的各種磨難……所以當片子口碑不錯時,馮小剛還是蠻高興的,還在微博轉載了自己一直不待見的「交口」先生們的「稱讚」:

可最後他還是坐不住了,也許僅僅是咽不下一口氣,也許是擔心自己作為導演的榮譽與作為投資者在利益上的損失……在片子上映12個小時後,他掀起了一場風浪,所有輿論的焦點都從片子本身轉移到這場撕逼大戰上了:

沒錯,話題熱度是上去了,對於票房也許也有助益了,但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兼具「高級」與「地氣」的作品,卻被馮小剛自己拉到了很low的境地里。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來說,多少覺得有點惋惜。

馮小剛到底是犧牲品還是不講理的大爺,大夥見仁見智吧。但敢於讓整部影片聚焦於上訪主題展開講述,並將逼真的官場生態直截了當地呈現出來,馮小剛無疑有著值得敬佩的勇氣與追求。

在電影中,表達的意圖並不隱諱:以「李雪蓮」這位婦女為引子,牽扯並勾勒出中國社會的醜態。

大鵬詮釋的基層法官在對待李雪蓮時的前後轉變,對待上級的卑微和順從,以及發自本能的推諉嫁禍和自我保護,演出了一段欺下瞞上、明哲保身的「葫蘆僧判案」。

繼而隨著李雪蓮的「撒潑」,各種官員粉墨登場,有退休領導試圖「干政」;下屬在飯局上對上級阿諛奉承,對待民眾粗暴推搡

縣長被攔了車告狀,糊弄了下就跑路。電影裡這個縣長窩囊得不太真實,小說里倒是給出了解釋:他趕著回去換衣服去市里開會。

張譯飾演的庭長則為了升遷而出詭計牽制李雪蓮,然後瞞著直屬領導向大領導邀功:

于和偉飾演的縣長在市長面前唯唯諾諾,對村婦時則「工作方法」簡單強硬:

張嘉譯飾演的市長張嘴就是大道理,還愛用成語典故,在「親自出馬」後碰一鼻子灰,又將包袱拋回給縣長:

大票官員完成了一出現代版「官場現形記」。

這些貼近真實的情節,迅速糾正了范冰冰蹩腳口音導致的出戲和疑惑,讓觀眾迅速沉入其中,並真正為官員而非女主角的命運開始發笑與擔心。

為了重現出小說所營造的語境,馮小剛已經做出了最大膽的試探。一段超過十分鐘的領導講話,鏡頭、場景和表演逼真得仿佛在觀看新聞聯播。

除此之外,各級官員針對李雪蓮多年上訪纏訪問題而進行的密謀、商討、軟硬兼施的解決處理,均得以展現,一掃以往影視作品乃至新聞里假大空的官場影像。

突然在電影院聽到這些十分正統的「官方話語」,多少顯得有些突兀,但在劇情推進之後,則不得不佩服馮導試探底線的勇氣。

強調這份勇氣,並非認為影片呈現出了真正的社會現實。從小說出版到電影上映,這個過程早就經過了自我修改和相關檢查。在敘述一些尖銳對立的時刻,馮導還是選擇了婉轉地表達。無論是李雪蓮在市政府靜坐三天還沒被處理,還是首長親自耐心聽從上訪農婦的長篇傾訴,這種不可能成為現實的劇情最終還是出現了。

這也是作為導演的馮小剛在方與圓,在堅持與妥協之間做出的權衡。

這不是馮小剛第一次在給自己在審查方面製造麻煩了。早在《甲方乙方》橫空出世之前,他已經跌過不少跟頭,1996年《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還沒開機就被禁了,後來他不甘心,改編成《一聲嘆息》又重新搬上銀幕;主演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也被禁了;早期的電視劇《月亮背面》「沒有任何禁令,但許多電視台領導自覺地抵制了它」。

「所有的投資人都躲著我,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狠下心拍商業片的。」馮小剛後來追憶說。

在把打造高收視率電視劇那份經驗用到電影上後,馮小剛縱橫中國電影市場十數年,直到這些年,那個不安分的馮小剛又回來了。

《集結號》裡,穀子地的部隊就被上頭當作棋子給拋棄了,正義凜然的革命戰爭里那些個不為人知的層面被曝光在銀幕上。

《私人訂製》裡,開篇范偉過了一把領導癮,就是《我不是潘金蓮》的一次小練兵。領導談話時的裝腔作勢、廢話連篇、綿里藏針……以及會所里泳池裡各種滿足我等屁民對官場腐敗細節求知慾的「科普」:

——當然跟現實比起來,馮小剛捅出來的不過一粒芝麻。不過到了《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終於把芝麻變成了西瓜

有意思的是,三十年前那部諷刺官僚主義的力作《黑炮事件》的導演黃建新、主演高明分別在《我不是潘金蓮》裡扮演了省長和首長。

高明與黃建新

《黑炮事件》當年送審時被找出一百多個問題,如今的黃建新還常被問起「要是《黑炮事件》放到現在還能過(審)嗎?我說我哪裡知道。」

馮小剛沒有迴避類似的問題,在清華大學他對學生說,我建議你們把能不能過審這些想法扔掉,如果大學生在學校就有這麼多自審意識,就沒希望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騰訊娛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21/83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