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銀監會:中國貨幣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11月23日,在當天舉行的"2016新浪金麒麟論壇"上,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演講中指出,中國貨幣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於學軍表示,近兩年來銀行的信貸結構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第一,地方政府融了很多資金;第二,房地產貸款成為最大主力軍;第三,實體企業融資困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於學軍透露的數據,截至8月末,全國的房地產貸款大概是24.8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占比則達到了24.1%,即"三個24"。另外,以房地產做抵押的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也超過15%。這樣,兩項合計就在39%以上。

對於上述變化,於學軍表示,自2000年開始,中國的外匯存底就出現不斷的上漲局面,不少年份甚至巨額增加,直至2014年的6月達到最高點,但自2014年6月之後卻出現持續下滑的局面,最新已降至約3.12萬億美元。

"現在的情況變了,外匯存底由不斷增加變成不斷減少,那麼就會影響到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由過去不斷的擴大,變為現在不斷的自動收縮。"於學軍表示,"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流動性適度的充裕,近三年來中央銀行創造出幾大項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有兩項極為重要,一個是MLF即中期借貸便利,另一個是PSL即抵押補充貸款。兩項均可直接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但要有相關資產做抵押。

於學軍說,掌握這些可抵押的資產的主要正是各級政府,大部分投入到基礎設施投資。所以,這些基礎貨幣投放只能流入到政府的手中,由政府投資再流向社會。這就出現一些融資中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前面所說三大塊信貸結構的變化,背後均與貨幣投放發生的變化直接相關。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24/84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