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國內參"不到10個人有權打開 川普卻不想看

作者:

《總統每日簡報》是美國最高度機密的情報文件,然而,川普認為一周看一次就夠了,只因為內容太無聊。

1962年,時任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的赫魯雪夫偷偷將飛彈運往古巴,一場核危機悄悄醞釀。但美國情報系統及時發現了古巴和蘇聯的動向,在每天例行的《總統每日簡報》匯報當中,情報官員們趕緊向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匯報此事。

後來的事情就比較清晰了:美蘇兩國爭鋒相對,核戰一觸即發。後雙方妥協,核戰警報解除。

這個案例清晰表明《總統每日簡報》對美國總統的重要程度和存在價值。但當選總統川普認為這事兒沒那麼重要,「作為聰明人,我不需要在未來8年每天被告知同樣的事。」

最近川普和主持人克里斯•華萊士在福克斯新聞聊到了《總統每日簡報》(簡稱:《簡報》)的匯報——「聰明人」川普認為一周看一次就夠了:「我們需要知道事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國防部長和彭斯(副總統)也會拿到《簡報》,我也會拿到,如果他們過來告訴我同樣的事,事情不會發生多大變化。」川普說。

《總統每日簡報》,即President's Daily Briefing,並不是一份報紙,而是美國最高度機密的情報文件,記載著中情局過去24小時認為最重要的情報,更確切更完整的表達應該是,President’s Daily Intelligence Briefing。

在過去50年的歷史中,《簡報》就像是美國總統的每日例行公事,但川普卻認為讓國防部長和副總統知道即可,他不需要每天看《簡報》。同時間,副總統彭斯每周需要研究6次《簡報》,並且向川普重點匯報。

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等美國媒體感到憂心:川普會不會因無法獲得足夠情報而有礙判斷,雖然他有足夠情報也可能判斷失誤。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2012和2014年,川普就已經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總統看《簡報》是很不重要的,尤其是作為個人。」還稱,「如今,他在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是的,這位當選總統的確不尋常,已經打破好些政治慣例,看不看《簡報》是最新一起。

不到10人能看的《簡報》

紐約時報》稱《簡報》為「世上發行量最小的報紙」,美國總統的一天就是從閱讀它開始的。

(紙質版《簡報》)

《簡報》會在每天7點45分送到總統辦公室,內容來源由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和其他情報機關提供。目前能看到簡報的高級官員,除了總統外,還有國務卿、副總統、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顧問等,不會超過10人。看完後,《簡報》會被中情局回收。

大約10頁的《簡報》被美國媒體稱為是全世界保衛最嚴密的每日讀物,因為文件中包含的是全世界最敏感的情報報告和分析,提供來自機密和非機密來源的精確、及時和客觀的情報,以幫助總統保護美國本土和海外利益。

它誕生於「非常之日」——冷戰時期——1946年,因「戰時總統」羅斯福突然離世,副總統杜魯門上位。他要求中央情報局每天給他的情報匯整――《每日簡報》就此面世。

量身訂做的美國「內參」

1961年,甘迺迪對《簡報》的形式做了改進,把名字改成了《總統情報調查表》,他希望「包含所有值得總統注意的大事,足夠小巧,以便總統隨身攜帶,在總統空閒時隨時閱讀。」這奠定了《簡報》輕薄的特色。

前中央情報局分析師大衛•普利斯表示,目前《簡報》的名字是在1964年是由林登•詹森總統和中央情報局一起決定的,然後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簡報》會根據歷任總統的需求不同而量身定做,有些總統可能會要求對某個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以小布希為例,他曾經在9•11事件之後,要求《簡報》補充關於「威脅矩陣」的內容,也就是恐怖分子對美國的潛在威脅。在歐巴馬時期,《簡報》也在內容上進行了小幅更動,尤其是針對網絡威脅的部份進行了擴充。

除了內容,《簡報》也在形式上有所演變,小布希習慣用口頭報告來理解文件,但是歐巴馬則是更喜歡通過加密的安全平板電腦閱讀《簡報》的情報信息。

(歐巴馬看平板電腦的《簡報》)

而川普總統的量身定做,就是「一周一次」。

川普也不是第一個對《簡報》有意見的人。尼克森在白宮期間,不僅拒絕接受中央情報局官員每天面對面的報告,《簡報》他也不太看,國務卿基辛格負責這些「無聊」情報的匯整。

責任編輯: 劉益  來源:傳媒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16/85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