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真實的柳下惠:美德遠不止坐懷不亂

提到柳下惠,人們最熟悉的就是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天寒,有一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

其實,除了在男女作風方面有突出表現外,柳下惠在歷史上還有不少可圈可點的作為。柳下惠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姓展名禽。他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諡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一次,齊國派人向魯國索要傳世寶鼎——岑鼎。岑鼎是魯國的傳世之寶,魯國捨不得,卻又怕得罪齊國,遂做一假鼎冒充。齊國人不知道這鼎是真是假,但他們相信以說真話聞名天下的柳下惠,就說:「我們不相信你們,只相信柳下惠。如果柳下惠說這個鼎是真的岑鼎,我們就接受。」於是,魯國讓柳下惠去說這假鼎是真岑鼎,結果遭到了柳下惠拒絕。柳下惠說:「信譽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寶,我如果說假話,那就是自毀珍寶。以毀我的珍寶來保住魯國的珍寶岑鼎,這樣的事我幹不了。」最後,魯國只得將真岑鼎送往齊國。

堅持講真話,絕對不說假話,這是多麼美好的品格呀!可惜的是,柳下惠生不逢時,春秋時期是個禮崩樂壞的亂世,擁有說真話美德的人在現實中卻屢屢吃虧。柳下惠出仕之際,魯國的朝政把持在臧文仲之手。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說怎樣的外交辭令才能讓齊國退兵。柳下惠實話實說:「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大國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呀。」這樣的話當然讓臧文仲很不高興。領導不高興,後果也很嚴重。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一個掌管刑罰獄的官位),結果在臧文仲當政期間竟然連續三次被罷黜。

當時,柳下惠已經很有名了,各國諸侯都爭著用高官厚祿聘請他,結果他都拒絕了。有人問其原因,他答:「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說,自己堅持正直的做人原則,怎麼能不被三次罷黜呢?如果我一直堅持這樣的做人原則,到了哪裡也逃不了被黜免的命運;如果放棄自己這樣的做人原則,即便在魯國我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那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呢?可見,柳下惠對春秋後期的亂世是有相當了解的——「道之不行已久矣」,到處都是禮崩樂壞的狀況,待在哪個諸侯國都差不多。

對於柳下惠連續三次被罷免一事,一百多年後的孔子還替他鳴不平,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意思是說,臧文仲明明知道柳下惠是賢人卻不提拔他,實在是失職呀。

對於柳下惠,孟子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柳下惠不以奉侍壞的國君為恥,也不以官小而推辭;他做官不隱藏自己的才華,但一定按照自己的做人原則辦事;他不被任用也不怨恨,遭受困厄也不自怨自艾;同鄉巴佬相處,他也能高高興興的。他的理由是:「你是你,我是我,你縱然在我旁邊赤身裸體,又怎麼能染污我呢?」所以,受柳下惠美德影響的人,胸襟狹隘的人也能變得心胸寬大起來,刻薄的人也能厚道起來。因此,孟子稱讚柳下惠是「聖之和者也。」意思是說,柳下惠是隨和的聖人。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山東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05/86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