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發中國陰霾財 這家美國公司靠一個口罩賺300億

你只要經歷過霧霾,就一定戴過口罩。你只要戴過口罩,就一定知道3M。

3M口罩不是來自義烏的小商品,3M公司也不是一家五金雜貨店。它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百年老字號,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構,全球員工接近9萬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在現代社會中,世界50%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7萬種產品,爆品製造王,靠小發明成為百年企業

想要成為一家生存了115年的公司,秘訣在於保持創意。

1902年,美國淘金熱的尾聲。5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採礦公司,打算開採該地豐富的剛玉礦石,用來做砂輪。

公司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於是就被簡稱為3M公司。

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挖到適合做砂輪的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3M公司因此經營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債。

1907年,助理薄記員威廉·麥克奈特加入3M公司,他看到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受到賞識。

在威廉·麥克奈特的帶領下,3M於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研磨砂布,幾年後又升級為乾濕兩用砂紙,成為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察·德魯的員工,因為看見修車工人對遮擋噴漆的膠帶的苦惱,於是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隔離膠帶。之後,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影帶,60年代的干銀式膠捲、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

在100多年的時間裡,3M平均每兩天研發出3個新產品,品種類超過6000種,包括無痕掛鈎、便利貼、信用卡、百潔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麼都造。」有人說,3M一直在追求下一個爆品,「如果你沒有不斷地改變你的產品,沒有爆品出來,公司會死。」

「15%規則」,不務正業和犯錯成了文化標誌

3M有一個著名的「15%規則」,是1948年威廉·麥克奈特提出的。

他規定研發人員每個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在那個「人人都在工業流水線上擰螺絲釘」的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不論這些研究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威廉·麥克奈特有一句著名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牆,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3M在管理上的創新讓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規則做了升級,允許谷歌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項目。

3M對創新的定義是這樣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思想,而是一種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思想。

如今3M涉足63個行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分公司或實驗室。因此,3M的每一個獨立技術員都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特定業務、實驗室和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3M全球技術社區的一部分。

在創新的道路上,3M鼓勵員工犯錯,3M的哲學是: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麼都沒有做。

比如3M一個化學家的故事——她偶爾把一種新化學混合物濺到網球鞋上,幾天之後,她注意到濺有化學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會變髒,該化學混合物後來成為斯可佳牌織物保護劑。

早在2005年,3M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12.4億美元,這些研究費用大部分用在基礎研究或者非直接實用性研究上。

此外,3M對創新的獎勵也非常給力,每年都會選出年度最佳創意,給出的獎金高達是10萬美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新的火種,它有多大的能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空間和多少給養。3M公證明了一件事:創新不是刻意求來的,更不是被擠壓出來的。

《基業長青》中這樣寫到,「如果拿生命做賭注,賭我們研究的哪一家公司會在今後50到100年繼續成功和適應,我們會把賭注下在3M上。」

3M口罩,因霧霾在中國火了,一年賣一億個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

3M生產口罩有50年的歷史。1967年,3M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是幫助採礦、冶煉和爐窯等工人應對惡劣的職業環境所用。

其實,街上人手一隻的3M口罩,設計的原型是以前發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後經過幾次改進,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臉上。

1984年,3M進入中國,開始向國內工廠銷售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客戶都是礦產、鋼鐵和造船廠等重工業。

因為工業把安全放在第一,導致3M口罩有種粗獷的風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無紡布製成,口罩上留有明顯的警示語和標識,兒童口罩型號缺失,以及用戶體驗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因為工業防護的產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設計方面躑躅不前,只是把工業防塵用口罩進行民用化。

霧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3M。

惜命的中國人開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場上最受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最難買到正品的品牌。

2013年,在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3M中國公司很多員工都在上班時間找口罩,要麼幫朋友,要麼幫客戶,那時官方網店中3M的口罩早已賣斷貨。

以往3M口罩零售占20%,工業銷售占80%,而2013年有好幾次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突如其來暴漲的口罩需求,讓3M難以招架。

即使對3M這樣有經驗的企業來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購置口罩的情形。市場來得太快,3M被龐大需求打暈。

於是,來自全世界3M工廠的口罩都被調到中國,2013年3M在中國銷售的口罩價值達到1億美元以上。

2013年中國防顆粒物口罩市場需求達到25.3億元,75%的份額被其他公司瓜分,其中包括3M的假貨。但產能不足讓3M交出了大部分市場。

供應不足、設計缺陷和假貨橫行讓3M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國組建消費品事業部,承擔零售包裝口罩的銷售工作,業務劃分調整後,3M口罩正式和超市裡販賣的百潔布、報事貼和無痕掛鈎等擺放在了一起。

結語

3M的偉大不是建立在中國的霧霾之上。

如今霧霾從北方飄到了南方,從大都市肆虐到小縣城,以犧牲環境來拉動經濟,靠再多的3M口罩,也拯救不了中國的霧霾,中國霧霾需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選擇權,是被霧霾改變生活,還是讓生活去改變霧霾。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鳳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07/86284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