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程曉農 何清漣 夏業良:中國經濟能否再現繁榮?

最近,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中求進」的方針,顯示施政重點已從政治維穩轉向經濟維穩,經濟穩定首次成為當局最為擔憂的頭號大事。在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因素?政府在外匯存底和房地產泡沫等方面採取的維穩措施,是否會傷害經濟的健康和民眾的利益?

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表示,2016年12月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並未推出新政策,而是強化2016年的各種政策措施,重在經濟維穩,主要內容包括貨幣維穩、穩定房地產市場、化減債務、去產能,調整經濟結構等等。其中,貨幣維穩是第一要務,外匯市場失守,一切後事免談。中國經濟進入維穩階段之後,就不是什麼短期行為傷及長期健康發展的二選一問題,而是必須熬過今天才有明天的問題。去年全球有蒙古、委內瑞拉與印度三個國家先後陷入經濟危機,貨幣失守是關鍵,其中委內瑞拉的通脹率達百分之1900,人民陷入飢餓狀態,有報導形容為從幾年前跑全世界買買買,到如今成了吃飯難難難。有這些前車之鑑,中國政府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不要讓本國步委內瑞拉之後塵,中國人民也只能祈求政府不要學習印度總理莫迪,先推出廢鈔令剝奪人民財產,繼之以沒收黃金與不以本人名義購買的住房。過了這道難關之後,中國才可能談明天。

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夏業良說,黨國體系的統治基礎是掠奪和控制國民財富,大踏步的計劃回歸而不是繼續向市場化方向推進,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範疇的偏好抉擇,也是維持高成本統治所必須擁有的經濟保障能力。剝奪個人經濟權利與經濟自由的反市場化行為之所以能夠暢通無阻,主要是由於中國私有財產保護在現實中無法有效落實,由於沒有獨立的司法體系,以及黨直接控制公檢法系統,實質上消除了公檢法三方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功能內涵。因此,要想保證「政治維穩」,在一定程度上要有「經濟維穩」作資源保障的基礎。用行政手段來替代依法行政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公然干預,無論是對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還是外匯管理制度的粗暴干預,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文革化權宜政策」(即政府主動破壞自己設立的既有秩序,用臨時政策措施替代長期制度安排)的痕跡。

夏業良說,從目前來看,中國政府未來可能會採用的非常手段包括:包括國有企業的外匯收入和外匯存底池中所持有的美國國債,隨時準備採用臨時性強制結匯及拋售美國國債,以避免人民幣大幅貶值。對外匯進行更加嚴格的管制,甚至可能會實際限制個人與企業的外匯兌換與匯出,嚴格禁止對外投資項目(包括對海外房地產、證券、各類保險產品等方面的投資)。這樣將實際倒退到改革開放之前的經濟封閉狀態,經濟增長無望,效益銳減,甚至可能通過系統性金融風險引發一定程度和範圍的經濟危機,使國民失去對經濟的樂觀預期與長期投資、消費的信心。

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中國政府之所以施政思維強調經濟維穩,是因為經濟穩定首次成為最令當局擔憂之事。眼下及今後有三個隨時會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國家安全」的重大因素,一是外匯存底,二是房產泡沫,三是金融風險。中國的外匯存底雖然高居世界第一,貌似政府很有錢,其實,因為引進外資數量太大,經不起外企撤資或匯走全部利潤,也經不起企業和中產階層大規模換匯。控制外匯兌換,能一定程度上減緩資本外流,不過,當局同時還希望能吸引境外投資再度掀起對華投資熱潮,從而擺脫外匯存底危機,所以控制外匯兌換的措施不敢太硬太狠。這種既不願讓外企匯錢出去、又想要外資繼續湧入的期待,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外企和政府現在都怕自己陷入「雞飛蛋打」的困境。

程曉農說,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的經濟繁榮主要靠兩個因素,出口景氣和房地產泡沫,這兩個因素都淡出了,而且不可複製。前者是上世紀90年經濟全球化帶給中國的好處,大批外企為中國提供了一次性出口景氣,其效果早就開始萎縮,去年出口已變成負成長。出口景氣逐漸消失的過程中,中國用營造房地產泡沫來拉動經濟,房產投機支撐了房產泡沫。現在當局不敢讓房產泡沫進一步擴大,所以加強限購措施;同時它又不敢讓房地產泡沫破滅,怕引起中產階層恐慌和金融危機。這種畸形的經濟結構當然無法支撐經濟穩定,當局對此一清二楚;但它因害怕房產泡沫破滅的陣痛而捧著泡沫左右為難。維持房產泡沫這種短期行為可能造成未來更大的經濟崩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07/86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