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首次亮相達沃斯 習近平將面對尷尬局面

國際社會期待將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與川普將在3天後於華盛頓發表的總統就職演說一作比較,來為中美誰將在未來的世界經濟中擔任領導角色、世界經濟全球化何去何從等問題尋找答案。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在今年1月17日至20日舉行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天(1月17日)將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的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在美國下任總統川普的國際政策走向不明、反全球化浪潮高漲、中美在亞太地區矛盾加深的局勢下,習近平在該論壇的首次亮相令人關注,外界希望藉此機會了解北京在2017年將如何協調複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局勢。

近年來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都是由美國主導議程。但即將在本周就職的川普已經多次明確表示,美國應該放棄它自從二戰以來一直在扮演的傳統超級大國角色,包括它在全球自由貿易議程中的領導地位。加上以英國脫歐為標誌性時刻的反全球化情緒在美、歐蔓延,令外界認為,達沃斯論壇,以及全球經濟,都站在一個十字路口。

以往,中方出席該非正式性論壇的最高級別官員是國務院總理,從未有過國家主席參會的先例。分析認為,習近平親自出席意在爭奪全球話語權。正如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對《紐約時報》的解讀:「他覺得到了真正出場的時候了。這背後可能有這樣一種假設和一廂情願的想法:美國局勢混亂、歐洲軟弱無力等等。」

今年達沃斯論壇在1月17日至20日間舉行,口號是「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國際社會期待將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與川普將在3天後於華盛頓發表的總統就職演說一作比較,來為中美誰將在未來的世界經濟中擔任領導角色、世界經濟全球化何去何從等問題尋找答案。

全球化的是與非:誰是最大受益者?

與川普的反全球化論調相反,習近平在行前通過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署名文章,重申在杭州G20峰會上的建議:支持經濟全球化,並希望引導全球化進程向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

始於1990年代初的經濟全球化是由美國的大企業推動發展起來的,中共則是其中的一大受惠者。美國企業為獲得巨大利潤,藉助全球化浪潮將生產線轉入低人權造成的低工資國家,其中就包括中國。這令中國製造的商品「占領」美國,貿易順差給中國帶來以環境惡化為代價的所謂的經濟高速發展。當時剛剛發生了六四天安門屠殺,中共開始拋出「只要不涉及政治,國人在掙錢上盡可以放開手腳」的論調,有分析認為,正是經濟全球化拯救了六四後陷入危機的中共政權,所謂的「大國崛起」令「六四屠殺有理」站住了腳跟,同時中共權貴開始瘋狂攫取國家資產,財富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

《動向》雜誌提到,經濟全球化對於中國只富了中共權貴,普通中國人除了成為外國資本的奴工外,無從在經濟全球化中享受到好處。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成為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中國有了兩億多離鄉背井到城市尋找活路的農民工,連一條活路也找不到的就成為唯有以死亡擺脫貧窮的楊改蘭和他的子女、丈夫。中共政權則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反噬西方國家,向美歐發起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挑戰:他們有用不完的錢收購西方的企業,有用不完的錢向美國與歐洲國家開展「大外宣」和輸出國家恐怖主義。

專欄作家、實證分析人士文昭在談到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時曾說:全球化前,一個國家的政界、商界、學術界精英主要的活動舞台在本國內,所以哪怕出自個人利益,他都會去關注社會公平、解決社會矛盾;但全球化令金融業全球對接,精英階層一方面可以把財產通過離岸公司轉移到國外,他的家人可以送到國外居住,導致他的切身利益和所在國家脫離,他對本國的社會矛盾就熟視無睹了,「這種情況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再明顯不過了」。

習近平在達沃斯:領頭羊還是眾矢之的?

全球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後,逐漸進入全球化支離破碎的局面。2012年,習近平開始執政。他面對的是前任江澤民製造的千瘡百孔的經濟格局。

江澤民當政時期,重新玩弄了中共在六四後轉移矛盾的手段,用鼓勵中共官員「求財」來換取他們在迫害法輪功這一問題上的支持,最終導致國內房地產業與各種基礎設施嚴重過剩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成為全球各種礦產、農產品的最大買家,給國際社會造成「中國在世界經濟危機中擔當了經濟發展引擎」的錯誤印象。

習近平上台後不得不調整國內畸型的經濟結構,這也令中國對資源與龐大原材料需求急劇降低,無法再擔當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經濟學家何清漣在《美國之音》上提到,這也是世界各國開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起點,加上中共歷來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跨境投資及盲目發展經濟造成的環境問題令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破壞全球化的罪魁禍首,這直接導致習近平在杭州峰會上一度成為各國政府與智庫的眾矢之的。

在達沃斯論壇上,中共體製造成的資本管制及對外資公司的審查制度等問題仍可能令他面臨尷尬局面。

中國一直是外匯管制國家,個人每年的購匯額度為5萬美元。多家分析師測算的中國外匯存底警戒線在2萬億到2.7萬億美元之間。2016年1月中國股市和匯市的動盪曾導致北京的外匯存底以每月1000億美元的速度下降。好在當時美聯儲決定不做春季加息,令中方獲得喘息的機會,開始謹慎收緊資本管制使外匯存底回穩。但到了2016年年底,美國加息前景重現,且習近平調低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導致中國資本外流再度加速。根據中共央行本月7日公布的數字,12月末的外匯存底為30105.17億美元,創2011年3月來新低,比11月再減少410.81億美元,更加逼近3萬億美元的心理關口。一位中資銀行交易員曾表示,這個重要心理關口一旦突破,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因此北京方面對此高度警覺,悄悄推出了一系列資本管制措施,包括對中國企業的境外投資和外國投資者的利潤匯款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中金、摩根史坦利及瑞銀等多家金融公司都認為,中期來看,中方還會堅持收緊外匯管制這項與經濟全球化背道而馳的政策。

同時,雖然中共為本國投資能在外暢通無阻,一直口頭承諾會放開市場,但中共體制令這一承諾不可能實現。中共對外資在華企業執行各種准入限制,令在華外企不斷抱怨中共與西方國家的市場准入規則不對等,更甚的是,中共要求外企在人權問題上做出各種讓步,比如谷歌曾因不向中共的審查制度妥協而退出中國市場,臉書及川普熱衷的推特一直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令去年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滿15年後,美國、歐盟及日本相繼宣布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福布斯》在1月15日刊登的《習近平是達沃斯最強勢的乞討者》就顯示出習近平將面臨的難題。文章認為,一個專制制度主導的市場不可能與開放經濟契合;中共官媒報導習近平將強調中國支持全球化進程,但在中國(中共)封閉市場、限制境外資本流動、與世界切斷聯繫之時,這種說法很難服眾;習近平可能是「自信」「包容」「合作」的,但他絕非是「開放」的。畢竟,他一直通過增加國家補貼、不必要的國家安全法規限制、對跨國公司的歧視性起訴等方式封閉中國的經濟。

雖然習近平強力推行旨在解決國內過剩產能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等經濟全球化政策,但考慮到以上問題,在不觸及中共體制的情況下,即使不考慮中國難以提振的國內經濟,習近平恐怕也不可能在達沃斯論壇上獲得全球經濟領頭羊的地位。就像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的學者史宗瀚(Victor Shih)對《紐約時報》表示的那樣,在一些全球議程事項上,北京方面的影響力實際上可能「已經中期見頂」。

《動向》雜誌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說,美國之所以在經濟全球化以來在每一個國際經貿合作與互惠組織中都占有主導地位,是因為美國的經濟總量在這些組織中所占比重最大。中國依賴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貿合作與互惠組織最深,卻不具備主導這些組織的能力。一旦美國退出,失去了主導者的這些組織,功能便將喪失。世界便可重回國與國簽訂雙邊貿易的時代。川普的當選絕非偶然,或許川普將以終結經濟全球化,拯救美國、整治中共而名垂青史。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17/86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