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口碑暴跌 樂視影業縮水28億 小米影業要「黃」了?

小米影業要「黃」了?1月19日,媒體紛紛傳言,小米影業可能要被砍,其宣發部門已經解散。當天下午,小米影業負責人黎萬強在朋友圈發消息證實了這一傳言。他表示,小米影業確實做了調整,目前只是一個十多人的部門,核心職能是助力小米品牌,不涉及內容製作。而且,小米的核心業務還是手機,不會有自己單獨的影片上映,所以不需要宣發部門;如果需要宣發,可以由小米的市場部來做。然而,去年6月,小米影業還宣稱自己的重點是製作不是投資。從註冊到如今僅剩十幾個人,不到半年時間,小米進軍電影業的豪言仿佛變成了一個笑話。

尷尬的不僅是小米,縱觀那些近年成立電影公司的網際網路大咖,去年交出的首份答卷,都不太令人滿意:阿里影業主投的第一部電影《擺渡人》,縱然有半個娛樂圈的明星為其站台,仍挽救不了觀眾一邊倒的差評;騰訊影業主投的第一部電影,選擇了偏小眾文藝的懸疑片《少年》,最終票房僅1500萬元,連點水花都沒濺起;樂視影業出品的電影雖多,《爵跡》《長城》《28歲未成年》的口碑卻都不怎麼樣……儘管在各種資源上占盡優勢,網際網路公司拍電影仍然沒有那麼容易。牢記內容為王,或許才是做電影的立足之道。

口碑暴跌

樂視影業估值大幅縮水

1月15日,融創中國150億元融資「火線馳援」危機中的樂視,堪稱最土豪的雪中送炭。其中10.5億元用於樂視影業15%的股權置換。按此計算,樂視影業估值為70億元。然而,這與2016年5月樂視影業的98億元估值相比,縮水28億元。

作為較早進軍電影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根據貓眼網提供的資料,樂視影業2016年主出品的電影票房成績,在一眾網際網路影業公司里排第一,在國內電影公司里排行第14名。其中《盜墓筆記》票房還過了10億元。然而,高票房帶來的結果反而是估值縮水,這不禁讓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固然有2016年電影行業不夠火熱的因素,更重要的,應該在於樂視影業去年幾部重磅作品的失利。

《盜墓筆記》票房雖破10億元,但樂視影業並非最大贏家,拿到的票房分成並不多;《爵跡》是去年樂視影業最被看好的項目,然而最後3.8億元票房,卻只有虧本的份兒;《長城》票房目前已達11億元,但樂視不是主要出品方,投資只占十分之一左右,獲得的盈利也不可觀。除了票房,樂視影業更大的隱患在於口碑。以上三部電影口碑均比較一般,《爵跡》更是被無數觀眾罵得狗血噴頭。

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影業,首部主投電影《擺渡人》的結局,也只能用慘敗形容。該片導演張嘉佳曾透露,影片票房過10億元才能保本,但在負面口碑的發酵下,該片票房僅為4.7億元,遠達不到目標。而且,阿里影業自2014年成立以來,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持續6個季度虧損,2016年上半年預計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擴大近300%。從目前來看,阿里影業距離盈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至於一向低調的騰訊影業,首部主投影片《少年》,市場表現也低調到許多觀眾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樣一部電影。

圖集

內容為王

拍電影用不上「網際網路思維」

2012年後,中國電影市場一片紅火,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新貴」。在各個行業布局,希望以網際網路思維顛覆各個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自然也不會放過電影業。然而,網際網路和電影始終是兩個獨立的行業,對於如何做好電影,大部分網際網路人都不熟悉。電影產業專家蔣勇毫不客氣地說,網際網路公司拍電影,跟煤老闆、礦老闆投資電影「區別不大」,「都是外行」。「網際網路公司除了在營銷層面有平台、用戶上的優勢,在內容上完全沒資源。」

當良莠不齊的各路土豪紛紛躋身內容產業之時,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傳統影視公司無疑具有強大的博弈優勢:面對一堆剛剛入道的新手,只要能繼續創作出優質的影視產品,便能盡顯其「鶴立雞群」的風範,完全不必顧及什麼「網際網路思維」。新影聯影業前總經理周鐵東認為,電影的目的就是給消費者看,可以說影視製作與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觀眾要的是內容,至於這個內容用什麼平台和渠道去傳播,他們並不在乎。影視公司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為觀眾提供賞心悅目的故事。從傳播的角度而言,網際網路僅僅是故事的一種傳播方式而已。沒有內容,整個網際網路就只是一坨坨毫無生命力的伺服器而已。」

網際網路人才跨界電影業後的水土不服和缺乏經驗,則直接導致了單個電影項目的失敗。「一部片子賣還是不賣,還是跟該公司的打法、理念、團隊水平有關。」中青新影總經理瞿曉坦言,他實在不能理解阿里影業和騰訊影業選擇《擺渡人》和《少年》作為首秀的做法,「《擺渡人》劇本改了一百多遍,這肯定就有問題。《少年》導演楊樹鵬的前兩部片子都是賠的,再投他就有點莫名其妙。」

走為上計

多數網際網路影業應考慮撤出

當然,首次跨界電影就成功,也實在難為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公司拍電影,目前還處於嘗試階段,需要試錯成本和試錯項目。

當網際網路已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時,網際網路公司與傳統電影公司相比,反而存在許多獨特優勢。憑藉強大的資本優勢,網際網路公司擁有很多自己的IP資源,這是轉化成電影的基礎。「優質的用戶和粉絲,讓網際網路影業公司一開始就在營銷上占盡優勢,入口網站、客戶端、社交平台都可以成為他們發行推廣電影的平台,而且效果往往非常好。像淘寶這種電商平台還能做衍生品開發,可能比賣電影票更賺錢。現在的導演、演員也更願意跟年輕、時髦的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飛天影業董事長李飛表示。

在做優質內容上發力,增強篩選項目的能力,不光是對網際網路影業公司的要求,也是傳統電影業公司今後需要做的。「發掘真正好看的、市場化屬性強的故事,做好劇本是核心。別一上來就追求情懷。」瞿曉說。至於那些只想玩票兒或者想在電影上撈一把就走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年漸冷的電影市場已經表明,這一招兒行不通。蔣勇建議,那些規模較小的網際網路影業公司可以考慮撤出,不要把太多精力花在電影上。「目前來看,也就BAT和樂視還比較專注,已經成為國內電影公司的生力軍,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可能機會比較少了。」

2014年,博納影業總裁於冬一句「電影公司都將為BAT打工」曾引發傳統電影人的恐懼,但就目前趨勢看,只要做好內容,傳統電影公司仍將有一席之地。於冬最近提出了網際網路勢力的新趨勢,他預言:「網際網路公司經過兩年多的沖刷,勢頭已經減弱。它們更想滲透到電影產業中去,而不是僅僅拿到所謂的大數據和流量。

責任編輯: 唐冬柏  來源:北京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31/87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