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一國元帥 被120噸飛彈燃料化為灰燼

美蘇冷戰期間,蘇聯為了率先發射第一顆洲際飛彈,冒險帶燃料搶修飛彈故障,結果飛彈當場爆炸。現場指揮的炮兵主帥涅傑林屍骨無存。但蘇聯為掩蓋真相,一度稱其死於空難。

在冷戰初期,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除了競相研發當量更大的毀滅性核彈,還在飛彈火箭武器上搞起了軍備競賽。到50年代末,競爭的焦點是:誰能拿出射程上萬公里的超遠程洲際飛彈,就能把敵對陣營的全部國土納入自己的核打擊範疇,大大增加自己在冷戰中的籌碼。

蘇聯設計師米哈伊爾.楊格利就領軍了蘇軍洲際飛彈的設計研發工作,上級給他和剛剛成立的戰略火箭軍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先於美國拿出洲際飛彈。

楊格利和科羅廖夫一樣,曾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波及,50年代才恢復名譽。他和很多科研人員都知道這個項目背後對他們命運的決定意義。

楊格利設計局最終拿出的是體積巨大的、被西方稱為SS7的洲際飛彈。其最大射程達到11000公里,可以攜帶上百萬噸當量級的核彈頭。只要試射成功,蘇聯就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

1960年10月,第一枚SS7飛彈被運到了發射場進行組裝。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飛彈只能在發射架上臨時加注燃料。

 

涅傑林,攝於1939年

蘇聯戰略火箭軍的首任司令員涅傑林炮兵元帥親自到發射現場指揮和觀看。涅傑林並不是那種僅僅到現場「圍觀」一番的官僚。他在衛國戰爭期間就曾是集團軍、方面軍級大軍的炮兵主官,歷經戰火的磨鍊,對大炮、火箭武器也很熟悉。

楊格利設計局和飛彈工廠方面的技術人員更是全軍出動,圍繞著超級飛彈忙前忙後。

10月23日傍晚,火箭進入發射準備的最後階段,120噸的高烈性、高毒性的燃料也已經加注完成——飛彈在加注完畢燃料後的總重量達到了140噸!但最後檢查中卻發現燃料罐和發動機的部分部件出現了問題。

如果放棄這次發射,拆掉飛彈重來,很可能在1960年年內都無法進行第二次發射了。前蘇聯最高層在收到報告後決定,在沒有排出燃料的情況下搶修故障,第二天繼續發射。

涅傑林知道事情的危險性,但在當時的體制下,他不可能提出反對意見。

10月24日的爆炸現場。這已經是在發射場的外圍了。核心區域的高溫沒有讓任何影像資料留下。

悲劇在24日發射前的半個小時發生了。飛彈二級發動機竟然莫名其妙地提前點火了,隨即整枚飛彈的燃料被發動機的烈焰點炸!120噸烈性的火箭燃料在瞬間爆燃開來,前一秒鐘還熱火朝天的發射場瞬間變成了烈焰地獄。沒有人能從如此可怕的烈火中倖存,涅傑林元帥在爆炸的一開始就被吞沒了。

事後,人們在打掃現場時,甚至連元帥的遺體都沒有找到......如此的高溫中,連鋼鐵都變成了扭曲的殘渣,更何況是人......

楊格利卻活了下來:作為一個老菸鬼,他當時正躲在附近的一個地下掩體裡抽菸。事後,楊格利已經瀕臨崩潰:他設計的飛彈在發射前讓100多名技術員、將軍甚至是元帥化為了灰燼,他的前途完蛋了......

但事情的結局卻是,經過事故調查後,赫魯雪夫親自打電話給楊格利,說事故責任不在他,讓他「繼續為祖國設計飛彈」。

第二年,經過完善改進的SS7終於成功發射。

令人心寒的是,為了對外界掩蓋事故真相,蘇聯宣稱涅傑林是死於空難。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5年——涅傑林犧牲35年後,事件的真相才公之於眾。

據維基百科資料,涅傑林1950年3月至1952年1月和1953年4月至1955年3月期間為炮兵司令,1952年1月至1953年4月和1955年至1959年12月期間曾擔任國防部主管裝備的副部長,同年8月5日升為炮兵主帥,1959年12月後成為蘇聯新成立的戰略火箭軍首任司令。1960年10月24日,在他負責的R-16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試驗時,由於火箭第二級發射故障造成燃料外泄燃燒,坐在發射現場不遠的涅傑林當場身亡屍骨無存,只有肩章、鑰匙等金屬物殘留下來,這場事故有時也被稱作涅傑林災難。為了掩蓋事故真相,蘇聯對外宣稱涅傑林死於飛機事故,直到戈巴契夫時代才公布了真相。

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226/88803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