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雄安新區366平方公裏白洋淀污染嚴重已成生態災難

作者:
自從北京決定在河北省建立類似深圳特區和上海自貿區的雄安新區之後,這塊本來不甚起眼的華北荒蕪之地瞬間已經進入全國人民的眼帘,房地產投機商人無視當局禁令蜂擁而致尋找發財機會,但外界必較乏人關心的,就是這個新區區內擁有一個全華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而且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種種複雜因素已經使得面積達到366平方公里而一度有「華北明珠」或「華北之腎」的白洋淀,成為了一個生態災難。

2017年4月3日河北雄縣街頭的標語橫幅。圖片來源:路透社/Jason Lee

自從北京決定在河北省建立類似深圳特區和上海自貿區的雄安新區之後,這塊本來不甚起眼的華北荒蕪之地瞬間已經進入全國人民的眼帘,房地產投機商人無視當局禁令蜂擁而致尋找發財機會,但外界必較乏人關心的,就是這個新區區內擁有一個全華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而且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種種複雜因素已經使得面積達到366平方公里而一度有「華北明珠」或「華北之腎」的白洋淀,成為了一個生態災難。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該報記者梳理了三縣基本情況指出,三縣環繞白洋淀,白洋淀是中國河北省最大的湖泊,有大小淀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淀較大,總稱白洋淀。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大部分位於保定市安新縣境內,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水資源較為豐富。

但報導沒有告訴讀者,當局治理白洋淀已經20多年,但對嚴重的污染問題,仍然是一籌莫展。財新網在有關雄安新區的報導中,特別重提10年前白洋淀觸目驚心的污染及死魚滿布湖泊的報導,似乎是提醒政府在發展雄安新區時,不要忘記對付這個環保災難。

新華社今年年初報導,河北保定市將投資近246億元人民幣用於改善白洋淀的生態環境。由於白洋淀湖泊生物結構的破壞和食物鏈的斷裂,造成了草型湖泊水體日益惡化,湖泊生態系統功能也逐步退化,這將不利於平衡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

但這並非是當局首次對白洋淀的治理痛下決心。2005年底,保定市和亞洲開發銀行簽訂了一項貸款9600萬美元協議。這個總投資超過80億的規劃,更被當時傳媒形容為治理白洋淀的最後一把鑰匙。但白洋淀的生態問題,似乎是越治理越嚴重。

根據財新網2006年的報導,白洋淀的安新縣端村鎮河南村,清冽的晨風擋不住刺鼻的腥臭味。湖水呈墨色,每隔數米,就可以看見數百條銀白色的死魚漂浮在黝黑的湖面上。湖面上,漁民撐船的暗影穿梭往來。「早上4點開始撈魚。死魚一浮出水面就要趕緊打撈,否則就沉到水底,整個白洋淀都會發臭。」漁民馮永祥對記者嘆息道,「今天撈了上千斤魚,虧了多少錢啊!」

報導指,從2006年初,白洋淀遭到嚴重的水污染侵襲。隨著春暖冰融,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湖水已經變黑髮臭,死魚隨處可見。其中,尤其以保定地區的安新縣和滄州地區的任丘市損失最為慘重。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氣候乾旱、上游斷流、大量水庫修建、上游和周邊城鎮工業的興起等等,諸種複合因素,使得白洋淀陷入了持續十餘年的干淀和污染的惡性循環。從2000年開始,白洋淀死魚事件頻頻見諸報端,爆發於2006年的,根據財新網,只不過是最新一輪污染惡果而已。

據財新網的調查顯示,白洋淀污染的成因遠較官方公布的情況更為複雜。「補水,關廠,撤人,以前也是這麼幹的,但水還是越來越黑,魚還是越死越多。」一位漁民一臉漠然地對記者喟嘆:「白洋淀已經完了。」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05/90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