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四大行集體瘦身 300萬裁員潮來襲

近日,一份針對中國四大銀行收益的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底,中國四大銀行員工總量共計減少17,824人,其中被戲稱為「宇宙行」的中國工商銀行主動裁減14,090名前台櫃員,占工行163萬員工數接近1%。這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四大行首次出現員工數量減少現象。

2016年,中國四大行淨利潤為8,582億人民幣(約合1,260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2%。隨著利潤率增速放緩,人均獲利能力低下,長久以來中國銀行業人員編制浮腫的問題正式浮上檯面。據統計,目前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數達380萬人,在人員精簡壓力下,總數逾300萬人的網點櫃員恐成為首波受衝擊對象

利率市場化吹皺銀行春水

一直以來,憑藉著特許經營資格的行業准入門檻,銀行成了中國社會中最令人眼紅的行業之一。在國有經濟當頭的中國,享有特許經營資格的銀行占據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最上游的位置。而在計劃經濟體制傳統下,四大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更在銀行生態圈中截取了巨額的上遊資金流量。

對金融資源的寡占使銀行成了民眾眼中「幹活不彎腰」的大爺;此外,央行對利率採取管制措施無形中也讓銀行享有「坐地收費」的特權。所謂利率管制是指政府以行政手段對市場資金供需價格進行干預。在行政干預下,銀行間缺乏競爭意識,金融資源的配置不依據市場因素而是依據政策因素,後果就是銀行效率無法提升。

此外,存放款利差過高更讓外界認為銀行「只收錢不辦事」。由於存放款利差偏高,銀行無需競爭便可賺得豐厚利潤,但後果便是儲戶、企業遭到剝削。在央行持續降息為景氣提供支持的同時,銀行的放款利率卻紋風未動。央行雙降舉措不僅未能激活貨幣流動性,反倒讓銀行不費吹灰之力便在存貸款市場兩頭賺。根據推算,國有四大行的淨利潤超過70%來自於存放款利差收益。

除了利率差過大外,銀行不合理收費以及附加貸款條件等問題也引發諸多不滿聲浪。2011年底,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便明確要求銀行解決收費不合理的問題。

2013年,中國央行展開利率市場化改革,存放款利差順勢成了這波改革重點。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有序開展,銀行「坐地收錢」的惡習也隨之發生變化。2012年,商業銀行淨利潤率同比增長18.96%,2013年起,銀行淨利潤率縮減至14.5%。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銀行的利潤率逐漸趨於合理。在收益區間持續縮窄情況下,如何精簡組織結構成了銀行發展的重點。

銀行業寒冬將至

除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給銀行業帶來轉型壓力外,「網際網路+」在金融領域的業務創新才是逼迫銀行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

隨著行動通信技術的相關應用持續創新,以往區域間金融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已獲得有效解決。此外,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使得以往金融資源流向失衡現象獲得緩解。在P2P平台上,資金供需的媒合效率獲得顯著提升,雖然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但以往「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已獲得好轉。外部環境劇烈變化已給傳統銀行業帶來「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面對來勢洶洶的網際網路金融,中國的銀行業組織結構性缺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長期以來,金融領域投資不足使得銀行業一直呈現著賣方市場(市場需求大於供給),也因此,銀行的人事配置以日常性營運為主要考量。據推算,目前中國銀行業就業人口超過380萬人,其中前台櫃員占比高達80%。相較於歐美等國60%至80%銀行雇員從事市場銷售工作,中國的銀行業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後果就是網點盈利能力較歐美同業薄弱。

可以預期的是,在四大行帶頭下,中國銀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結構性改革。隨著自動櫃員機(ATM)、網銀的持續普及,以往從事日常營運的沉員將大幅裁減,據部分推測顯示,此輪人事精簡恐上看300萬人次。

長久以來,中國的銀行業都因效率低落為人所詬病。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在四大行帶頭下,銀行業的人事結構可望趨於合理。然而,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轉業、裁員潮,銀行乃至政府都不可輕忽可能造成的相關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13/91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