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哈佛招生官:中國人申請造假 我們當然知道…

近在三士渡來了一位帥氣的實習小哥S,比小哥更帥氣的是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做的「中國美本申請黑幕」的調查。於是,一位好奇心甚強的同事H在和小哥秉燭促膝長談了一夜後,感慨良多,非要把內容整理出來,拜託主頁菌分享給大家。

H:做這個項目的動力是什麼?

S:一開始其實是我們大家去香港考SAT,然後成績因為泄題被取消了,就很費解,為什麼會這樣,就覺得這裡面可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黑幕。所以我們就開始做留學相關的一些黑幕的調查,成績單只是(調查的)一個方面。

H:所以開始就是留學黑幕,然後在裡面選了一個點:成績單?

S:對。

H:為什麼選這個作為突破點?

S:成績單只是很小一部分。一開始,我們起的題目比較大,是「留學黑幕」。成績單只是裡面一部分。剛好我們覺得成績單是一個不同的人對它看法很不一樣的(課題):有的仲介覺得成績單很重要,有的仲介覺得不重要;有的學校願意給學生該改成績,有的學校不願意給學生改成績;有的大學說成績單很重要,有的大學說這個好像沒有那麼重要。所以我們就決定去專門做一下成績單方面的調查。

H:一開始你們是怎麼認為的?

S:一開始我們覺得因為我們自己都是開過(被修改過的)成績單的,反正怎麼說呢,大家的分數都是往高里開的,這裡面肯定是有手腳的,沒那麼乾淨。但是我們主要是想調查美國大學是否知情,以及如果知道他們有採取什麼措施這兩方面的問題。

H:所以一開始你們猜他們是知道還是不知道的?

S:我一開始猜的是他們可能不是特別清楚,但是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們這個成績單可信度不是特別高,但是他們可能也不是特別了解我們各種造假的手法。

H:(笑)造假手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S:但是後來我們去(採訪)之後...

H:你們去了耶魯和哈佛對吧?

S:耶魯和哈佛的(招辦)都去了。但並不是為了這件事情特意去的,只是剛好有這麼一個機會,就約了Info Session直接開門見山問了。

H:所以是在Info Session上當眾問的?

S:耶魯是當眾在Info Session上去問的,他們的基本意思就是說覺得成績單或許沒有那麼可信,但是說他們還是非常看重成績單的。也就是說他們覺得高中的成績還是申請大學成功與否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條件。這一點在哈佛耶魯的招生會上都得到了認證,他們都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高中成績單應該是一個放在SAT, AP等其他所有成績之上的一個東西。他們會先看高中成績單再去看其他成績。

H:是負責亞洲區的AO(招生官)嗎?還是隨便一個招生官回答的?

S:隨便(來的人)。一開始是這樣,耶魯本校的AO,不是負責亞洲區的,只是專門負責Info Session的一個人。然後我們又遇到了哈佛在亞洲的招生官,準確的說是專門針對中國區的招生官。一個是招生官,還有一個是面試官。雖然不是全職的面試官,是校友面試官,但他現在應該是在為哈佛的校友會工作,也是他主要的工作。然後我們問出來的感覺和在Info Session上當眾問是完全不一樣的。

H:(笑)就是那個(本校)是官方說法?

S:對那個是官方說法。

H:那他們二位說啥了呢?

S:面試官說的比較含糊,招生官說的就比較清楚。他說沒有哪個美國大學是不知道中國人的推薦信是自己寫的,還說你們高中成績單怎麼造假美國大學基本知道路數。如果你不是去美高或者去讀IB課程,成績單的水分他們還是十分清楚的。又說了一句,我們不會對成績單進行橫向對比,不同學校之間不太可能對比,但是同一個學校之間,比如說這一年有5個學生申請NYU,那麼他們還是會對5個學生做一些對比的。他們是覺得同校之間對比的價值和校與校之間對比的價值更大。但是後來我們又去採訪了一個當年去耶魯的學生,當時馬上要大四了,很神奇的就是當時人大附中要辦一個國際班,那一年突然不給學生的成績單做任何修改。他(的成績單)就各種六十多分,好的也有差的也有,就這樣交上去了,但是最後耶魯還是錄了。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成績單分高當然是好的,但是分低也可以,關鍵是你得比你同學高。

H:他六十多分還是比他同學高?那他同學考了多少?五十幾?

S:至少在杭高(杭州市高級中學)平均分數比如說物理一般都是五十幾四十幾。所以說六十幾分可能已經在他們學校算高了。

H:我覺得有可能,不過還是得看同樣申請耶魯的學生的(成績)。

S:後來我們還遇到了另一位哈佛招生官,不是我們去採訪的,沒有問他什麼問題。但是他說的很坦率。。他應該還是在招生委員會裡職位比較高的一個人。具體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但他說了兩個事,第一個是好的學校是不會有一個標準的模式或者一套標準的體系來評判學生,不會說你的成績單多少,成績單的分數給你打幾分,其他比如說活動的分數再給你打幾分——這個(套路)常青藤盟校這個等級的好學校是沒有的。但是他也說得很直接,他知道其他一些學校是有這個模式的,有些學校會用這個模式來招學生。另外他還透露了一個信息:招生官,不管是不是亞洲區的招生官,都知道仲介可能會給學生造假成績,寫推薦信啊等等。

H:任何國家還是說只是指中國?

S:主要是中國。

H:(笑)

S:主要是中國,來自中國的學生。因為他們已經發現有很多中國去的學生在去了以後完全不行。他說的比較模糊,沒有說具體哪個學校。他說不僅是在哈佛,其他很多學校的招生官都有這樣一個趨向:哎我今年招過來的這些學生怎麼不行呀,我明明覺得我招過來的學生應該是挺好的,結果GPA怎麼就莫名其妙滑到2.0以下了。這(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他們會覺得有這麼一個趨向。

H:就是去了留不下。留著也很困難...2.0他自己肯定也很難受。

S:或者是本來覺得這個學生應該比(現在的)實際情況要好,本來期望沒有達到。

H:你覺得現在這種情況,可以被改變嗎?

S:可以改,但是比較困難。

H:你覺得應該怎麼改呢?

S:我覺得如果真要改的話,可能需要美國這麼多大學聯合起來對中國的教育部發一個東西,說我們(美國大學)可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希望教育部可以統一做一個系統來登記成績,同時美國大學在註冊系統之後也能看到這個成績。其實需要這樣一個比較高級別的深入合作才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像現在的情況,可能一些國際高中是會願意做這些改變的。他們有像是IB課,AP課,A-level課,是會願意做改變的。但是其實這些願意做改變的人,可能他們的可信度本來就比別人要高。而那些真正需要改變的普通高中反而可能被落下。

H:本來就好的,好上加好。本來不好的,還是什麼也沒有辦成。那你覺得還有第二個方案嗎?

S:第二個方案我們還沒有想到。之前設想過嚴刑峻法,比如真的發現某個學校的一個申請者成績單造假,那這個學校的所有學生都拒絕。這個當然是很困難的,比如說一個學校一年收到1500個中國學生申請,那你怎麼判別這1500個學生中哪幾個是成績單造假的,你不能隨隨便便聽信別人的舉報,你一個個去聯繫當地的學校嗎?如果去聯繫了學校結果發現學校也幫忙造假那要怎麼辦?這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H:你覺得這個事要有人負責嗎?我們找一下原因,為什麼成了這樣。

S:我覺得可能關鍵是監管不夠。

H:對,那誰監管?

S:這個監管我覺得還是得靠中國的教育部門。因為你看,其實我們後來調查過就發現,很多學校改成績單,最後要通過肯定是要蓋章的。真的讓仲介全部去造假一個成績單,去刻私章,風險就很大,仲介可能不願意做。但是如果讓學校去做的話,學校就覺得這個學生如果錄了好大學,那麼對學校本身還是有利的,學校本身也願意給學生改成績單。改完成績單以後他們會把這份改了的成績單在學校留個底,如果真的有美國大學來問他們會說這個學生成績的確就是這樣。相當於說學校就在幫著學生造假。我覺得幫學生造假成績單這個事情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是不對的。最終造假成績單的出口時學校,所以顯然我們的教育H管部門沒有對學校做好一個把控。比如說這個學生要去美國大學,要開成績單,學校可以幫你造假。但是如果這個學生要去參加中國大學的自主招生,要開成績單,這個時候因為有中國教育部門的監管,所以學校就不敢這麼做了。所以是這麼一個情況。

H:你舉的這個例子很有借鑑性啊。同樣是開一個成績單,而且同樣是一個比較看重綜合素質的選拔,中國的自主招生也是很看重綜合素質的,但是中國高中在申請美國造假,在中國就不敢作假。

S:對,因為你這個要是一旦作假被學生舉報,那懲罰是很嚴厲的,你學校的資格直接就被取消了。其實對學生來說,都是申請大學,但是為什麼教育部只監管高考自主招生,不監管出國呢?這個教育部門其實是有一定責任的。他們沒有很好地限制這些學校。

H:你認為其他方還有責任嗎?

S:還有美國大學也是...怎麼說呢...仲介和美國大學和學生自己,其實每一個環節都是有一些責任的。因為這是一件通力合作的事,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做,這個事情就完不成。如果美國大學能更重視這件事情,能更積極應對這件事情,那就能好很多。而不是永遠藏著掖著,說得很模糊,也不說你們成績單造假,你開過來我大不了不看(的態度)。

H:我很同意。但我覺得在這個事情上,還是別指望中國教育部,他不會做任何事情,因為他沒有動力去做,這和中國八竿子打不著。唯一有可能做出改變的是美國大學自己。也別指望仲介成立什麼聯合協會監管互相舉報,這都是扯淡。只有美國大學有能力做這個事情,但是形成今天這個局面是誰的鍋呢?我認為誰的鍋也不是。今天這個局面可以說是一個必然形勢。

首先,從2005年之後,美國非常大程度地放寬了學生簽證的數量。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開始去美國上學,中國學生也不例外,而且因為中國人更多,現在已經成了留美國際學生最多的國家。這種情況下的對比是這樣的:很多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是原來的五倍十倍這麼多,即使他們當中有些人作假,但美國大學還是每年都可以錄取足夠數量的優質學生,雖然犧牲了一些學生,或者說錯過了一些學生吧,但對於大學而言,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既然可以接受現狀,那麼很難下決心出台措施去矯正。

相比於直接出台一個明面上的措施,現在美國大學其實是在用一個沉默的方式來逼中國申請者改變:越來越傾向於錄取就讀美高的中國申請者。

在這種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去到了美高,那麼這個時候大學招生官就發現,誒,來自中國大陸的美高的人變多了,那我就從美高的人里招就好了啊,我知道美高的成績不會造假的,而且這些美高學生已經證明了他們適合美國的教育體系。中國大陸除非看學生非常非常可信,它才會去錄取。所以大學就覺得也許過幾年大部分都是美高申請者了,至於剩下(普高)那些人我只要按照最嚴苛的標準(錄取)就可以了。反正我怎麼樣都有很大的收益,不需要冒險改變。

如果他(大學)把這個事情講明白了,又不作為,那這個後果其實是很嚴重的。很容易引起中國學生的激憤。像我當年美高交換之後回來,然後申請需要開我過去普高的成績單,這個時候我就不知道我到底要不要改成績。因為美國大學沒有告訴我這個事情到底是重要還是不重要,就像你說的只有一個人在Info Session上和我講場面話。我就想如果我複習學校的知識,準備高考什麼的,那不就是徹底玩完了嘛,還怎麼去複習SAT,寫文書,申請呢?然後我就沒改。沒改的結果就是UC(加州大學)系統10個分校,9個開放本科申請,8個把我拒了。除了UCB,還是因為我壓根就沒申請。

於是我就Gap了一年又申請。這一年就學乖了,別人改我也改。結果就拿到了錄取。僅就成績單來講,我一開始不知道要不要改;第一年沒改結果就是很多人托福分數比我考得低,活動差不多,他們被錄了,但大學就把我給拒了。可以想見,幾年之後更多學生去美高。受苦的就只有中國普高學生,他們是最受苦的一批人。可以說他們的申請之路,要比其他申請者坎坷更多。

S:對,因為對於美國大學來說,你如果要招中國學生,招普高來的和招美高來的有什麼區別?沒什麼區別。要說區別,也只能是,美高學生看上去平均質量更高,成績單更可信。雖然大學不會明確出台一個政策說多招美高,但招生官們早已達成了一種默契。

H:沒錯,他肯定沒有一個文件說「咱們今年錄50%的中國人要美高的」或者說「咱們今年錄取50%都得是中國一線城市的知名高中的」,但幾乎每個前30大學現在的中國本科生,50%是美高的,沒有到這個比例的,也正在快速向這個比例接近。其實是肯定有很多東西都上不來台面的嘛。除非像Affirmative Action,國家出台的平權措施,你大學必須要錄取黑人,不然美國大學保持現狀是非常好的。他既能選到優秀的學生,又可以確保自己不激起民憤,然後這種現象還自然而然得到了消解。

S:對只能說他期待這種現象自己慢慢消失。

H:這點也是可以確定的。十年之後中美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這種現象估計也就消失的差不多了。因為國際學校會越來越多,而且現在的國際學校和原來的國際學校也不太一樣了,原來支個牌子就敢叫自己國際部,現在基本上都是買版權買教材,真正請人來教。

S:現在國際部的管理上已經比以前要規範多了。

H:所以你要麼就是去國際學校,要麼提前去到美高。越來越少會有去美國本科的學生會選擇普高了。至於近幾年的申請者,只能說「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你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寫在2016-2017年,這個歷史上最嚴酷的美本申請季後。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華府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14/91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