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套利門窗焊死 60萬億影子銀行「洗盤時刻」加速到來

「興業銀行表內轉表外的金融創新業務將要告終了。」上周銀監會出台治理「三套利」文件後,一家上海券商負責機構業務的高管費明(化名)對華爾街見聞直言。

近期,銀監會文件密集出台銀行業監管文件,標誌著中國銀行體系監管大年的到來,這也直接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4月10日以來,A股銀行板塊連續走跌。

這次,金融體系的去槓桿動真格,此輪監管對於業務激進的銀行無異於「核武器」,中國金融治理的思路正發生微妙變化。

劍指60萬億影子銀行

郭樹清就任銀監會主席後,密集發布多份監管文件,其中《關於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這三份文件最引人注意。

實際上,這是對銀行業「四不當」與「三套利」行為的直面打擊。這背後的亂象均以「影子銀行」密不可分。影子銀行本質上是給企業的貸款,但不記在資產負債表的的貸款項,而是記在銀行同業資產或應收款項類投資下面,或者乾脆就是脫離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據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估算,2016年底影子銀行信貸規模在60-70萬億左右,占整體信貸的比重已從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

銀行業之所以大規模開展「發行同業存單——進行同業投資——委外——投資標的資產」的套利活動,大背景是2014年中國實施偏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給進行期限錯配、加槓桿操作的監管套利提供了溫床,並出現在信貸、債券、表外等多條線。

這也直接導致銀監會對逃避監管的各類套利行為與規模無法進行細化測算。「這輪政策是去槓桿,現在銀行處於把內部業務情況和底層數據匯報給銀監會的階段。」江浙地區一家股份制銀行同業業務負責人對華爾街見聞如此說道。

由此看來,信貸表內轉移表外風險的不斷擴大是銀監會密集發文的重要原因。

新規「掐死」通道業務?

影子信貸涉及到銀行的中間收入。一位華北地區農商行支行的行長表示:「表外業務收入屬於中間業務收入,包括理財、信託等通道業務。」

通道業務正是此次銀監會「緊盯」的地方,而10萬億的信託通道業務將首當其衝受到波及。「以往,一些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貸款做融資,然後再套一個資管計劃不斷循環。這次(銀監會)新規將從銀行端把這條線的業務堵住。」一位不願具名的信託行業研究人員如此說道,「整治信託通道套利不需要銀監會做太多跨部門協調,而對於資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整治需要多部門協調。」

華泰證券沈娟測算,假設融資類信託80%和事務管理類信託80%為通道業務,則通道業務體量約為10萬億,占總規模一半左右。

但業界人士也有不同看法,認為不應將其界定為對通道業務的打擊。廣東一家券商負責資管通道業務的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因為過去監管的疏漏,一些通道產品越界,底層資產的標的超出了委外投資產品的範圍,出現多層嵌套。他強調,銀監會的真正目的是打擊不合法的結構產品,而非掐死通道業務。

廣東一家農商行的委外業務負責人也表達了相同觀點:「目前還在觀望階段,應該不是打擊通道業務,而是針對打擦邊球的套利行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分析,銀行通道業務投向大多集中於銀行傳統信貸規避的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產能過剩等行業,通過通道業務規避監管的作用將大打折扣,券商、基金、信託等機構的通道業務可能會大幅減少。

據了解,銀行委外資金可通過基金公司設立定製化公募產品,有募集時間短、產品類型多樣化、能避稅等特點,封閉期限普遍在1-3年,個別基金機構設計的產品期限達到7年。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公募行業全年共成立1151隻基金,其中機構定製類產品高達587隻,首募規模占公募資金總量46%。

「銀監會加強監管反而讓基金公司受益,能讓整個行業推出更多標準化產品,而不是面向非標客戶。最終能提高公募基金的透明度,規範資本性業務。」一位北京的公募基金負責人對華爾街見聞做出上述評論。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對新規影響也有不同看法。首創期貨固定收益部負責人林東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新規)兩個重要時間點6月和11月均為自查,關於執行力度如何尚不明確。新規對市場的影響核心取決於力度與節奏。目前情緒衝擊大於實際影響。「

銀行業變盤在即對中小銀行衝擊最大

銀監會密集發文全方位整治「金融套利」,這涉及到槓桿率攀升對銀行系統穩定性的威脅加大。根據中國央行今年1月份的工作論文,其中特別提到股份制商業銀行仍是最大的資金淨融入方,一旦發生同業信用違約則傳染範圍較廣。

而本文開頭提到的興業銀行被業界稱為「同業之王」,興業銀行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陳信健曾在中期投資者交流會上透露,「興業銀行在同業客戶覆蓋率上占有優勢,在銀行、信託、證券、期貨、財務公司、保險等各類客戶的合作覆蓋率均超過80%,有的超過90%,有的甚至達到100%。」去年,興業銀行北京分行所辦理的7項目同業投資業務,接受了間接的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擔保,被北京銀監局罰款350萬元。

對於哪類銀行會受到的衝擊面最大,一位北京的國有銀行研究人員指出:「比如像南方某些農商行、城商行業務模式非常激進,運用大量槓桿套利、期限套利和資產負債表套利,越小的機構越瘋狂。」對此,廣東一家農商行的委外業務負責人持不同意見,「這和風險偏好有關,不能將農商行、城商行界定為激進業務的代表,其實都有守規矩的,你看四大行操作空間不是更大嗎?」

針對中小型與大型銀行面臨的不同壓力,首創期貨固定收益部負責人林東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新規會更加嚴控同存—委外鏈條。各種委外渠道遇到贖回可能會有出售壓力。例如中小銀行可能會從流動性好的定製化公慕開始。但實際情況中,各個銀行達標情況不同,尤其是指標良好的大型銀行則無此壓力。」

但也有一些銀行業務人員仍處於「摸不清頭腦」的狀態。比如,一位不具名的江浙地區股份制銀行同業業務負責人坦言:「通道業務多少會停一停,但(監管層)對具體業務的限制規定還沒看到。」華北一家城商行同業部門總經理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還處於文件學習階段,影響肯定有,但具體影響還未看到。」

此外,此輪監管升級或是變相為經濟緊縮打配合戰。「目前有些銀行的預期是本年寧可不做,也不能出問題,相當於變相為宏觀經濟緊縮做貢獻了。」廣東一家城商行負責人對華爾街見聞說道,「後期監管壓力持續性要看銀行緊縮是否對經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監管檢查要持續到十一月,銀行機構全年業務都會受影響,特別是依賴同業業務的中小型銀行機構。」

監管層正在下一盤大棋

銀監會密集強化監管勢必引發一場洗盤。「中國很多金融創新是圍繞監管套利而產生,更多是與央行等監管機構博弈。」太和智庫研究員張超對華爾街見聞說道,「這輪監管再嵌套MPA考核,這對於部分激進機構來說無異於『核武器』。銀行出路就是去槓桿,這回是來真的。一定會見到業務激進的銀行倒閉,可能就在今年。」

對於銀行倒閉風險,上述的廣東城商行負責人持不同觀點,「倒閉到不會,因為都在一個金融體系的鏈條中,小機構也能掀起大風浪。但銀行肯定沒有那麼好做了,可能會導致一些小銀行的股東退出,並帶來行業的整合。」

更為重要的是,銀監會的行動只是開始,背後是一盤大棋。太和智庫張超指出,中國金融治理思路正發生變化,下一步有望看到央行和銀監會配合起來,因為銀監會擔負監管職能並有處罰權,而央行管理資金價格。而接下來證監會有望加入對券商、資管通道的整治。

顯而易見,為套利而生的「金融創新」將迎來寒冬,金融體系內部的「空轉」有望在此次高壓式監管下壽終正寢。最為關鍵的是,中國金融治理的路數已經搶先一步,在危機之前化解風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18/91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