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看病時最該問醫生7個問題!

有人說,醫院是所有人一輩子都要去過的地方,至少有兩次,一次是生命的開始,一次是生命的結束。

每天從早忙到晚,飯也沒時間吃一口,有的醫生還因過勞留下一身病。我們在就醫時,如果能夠換位思考,積極扮演好「提問者」的角色,既方便醫生答疑解惑,有利於疾病治療,還能為醫患雙方節省時間,提高看病效率。

專家總結出醫生最希望患者問的7個問題,教你明明白白看病。

問題1

治療方案有哪些

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救就是和時間賽跑,晚一點都可能「回天無力」。

馬醫生介紹,有一次,他們搶救病人後建議其住院,以便後續檢查,必要時可能需要手術,但家屬就是不理解,執意出院,後來患者出現大面積心梗,失去治療時機。

「工作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馬志敏說,患者或家屬對治療方法有這樣或那樣的看法和顧慮很正常,遇到緊急情況,希望他們能相信醫生,坦誠以對。

實在對當前治療方案不滿,也可以多問一問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而不是擅自做主。「臨床經驗告訴我們,積極主動地與醫生溝通治療方案,往往能得到最大化的治療效果。」

問題2

治療的結果是什麼

人們一旦得知自己生病,第一反應就是「能治好嗎」。

事實上,治癒疾病是患者和醫生的共同心願,然而,醫學是有局限性的,對於某些危重疾病來說,無論手術還是藥物治療,都只能緩解病痛、改善症狀而已,無法根治。

但這點對患者來說大多難以接受。即便這樣,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時向醫生問清治療效果,和心理預期做個對比,一來不會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二來還可以重新決定是否進行治療。

問題3

治療有什麼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幾乎所有藥品說明書上都有服用藥物的副作用說明,常見的有頭痛、嗜睡、便秘、潰瘍等。手術和儀器治療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在服藥和治療前,患者應諮詢醫生副作用,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明明白白地接受治療。

問題4

治療費用是多少

我國醫保覆蓋面還不是很廣,一些檢查、藥物、治療都是自費的,這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也是他們非常關心的。

臨床工作中,醫生不時看到因用不起藥而中途放棄治療的病人。患者在最初就診時,如能請醫生對治療花費做出預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

因為醫生在了解患者經濟情況後,會幫其制定「既能治病,又不會過度增加負擔」的治療方案。

問題5

治療期間我能做什麼

幾乎所有慢性病都與不良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可人們大多重治療、輕預防,忽略了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甚至將消化道腫瘤、肝癌肺癌等疾病形容成是「吃出來的病」、「喝出來的病」和「氣出來的病」。

專家表示,從臨床上看,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達到控制病情的患者不在少數,生活方式的轉變配合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治療期間,從醫生那裡得知適合自己的生活保健方式,對緩解病情非常重要。

問題6

為什麼你的說法和別的醫生不一樣

一位癌症病人,此前,患者看了三個醫生,治療方案也有三種:去放射科,醫生建議他放療;去內科,建議他化療;到了外科,建議他手術。

一圈看下來,病人疲憊不堪,無所適從。類似患者不在少數,看了幾個醫生,每個人的治療方案都不一樣,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由於醫生專業領域不同,他們會首先站在自己的學科角度考慮問題,對病症及治療方法有不同觀點很正常。

由於這種現象存在,對重大疾病或疑難雜症患者,醫院的通常做法是多科室會診,以便制定更利於患者的治療方案。

對普通疾病,雖然做不到這點,但如果患者遇到診斷決定不一時,建議多看幾家醫院,挑知名醫院或專科知名醫生就診,並提出此前專家的診療建議,請專家幫忙分析利弊。「貨比三家」不失為一種謹慎、有效的做法。

問題7

手術安全性高嗎

隨著網絡的普及,不少患者在就診前都會做足功課,從網上大致了解疾病的相關治療方法。

比如,很多腫瘤患者就診時不會再問一些常識性的問題,而是開門見山地提出手術安全性、成功係數、術後是否復發等問題。

其實,這點也是醫生最關心的。「我們歡迎患者把顧慮說出來,這樣在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時,就能更好地考量、規避一些風險,利於更好地展開後續治療。」

最後,兩位專家共同建議:

聰明的患者應充分利用和醫生交流的時間,清楚自己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主動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訴求。

建議患者在就診前列個問題清單,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詢問醫生。

就診是醫患雙方的共同行為,要學會相互理解。

一方面,病人要相信醫生,也要體諒醫生的不易;另一方面,醫生在診療過程中也要多一點耐心,適當騰出時間和精力給予病人安慰和指導。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24/9185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