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清華才女顏寧教授為何負氣出走普林斯頓?

作者:
顏寧是誰?圈外人大都陌生。媒體一炒起來,就說是「美女教授」。「正經」一點的,如光明日報這樣介紹:「世界頂尖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近日受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顏寧是誰?圈外人大都陌生。媒體一炒起來,就說是「美女教授」。「正經」一點的,如光明日報這樣介紹:「世界頂尖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近日受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但是,顏寧的終身講席教授職位4月27日就已在普林斯頓大學董事會通過,5月3日國內微博也已傳出消息。這本來是一條大長中國人志氣的好消息啊,這麼牛的普林斯頓,給予這麼年輕的中國教授這麼頂級的終身教授職位,中國人難道不該自豪嗎?但奇怪的是,眾多媒體大都諱莫如深,連清華大學和顏寧本人都很沒吭聲,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

看看顏寧在科學網的博客,再結合新華社簡短的消息,就一目了然: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

2014年9月2日,顏寧刊發了題為《一份失敗的基金申請》的長篇博文,詳述自己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申請「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項目失敗的過程。她自認為像她這樣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申請一個很可能做出世界前沿成果的項目,哪有不批准、不給錢的道理?她自言「志在必得」,結果卻十分狼狽——基金委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給,就把她打入冷宮。

顏寧搞不懂,評委的意見都是「建議資助」甚至是「優先資助」,為什麼她連當面答辯的機會都沒有?她質疑說:「請問根據評審意見決定邀請誰來答辯的標準是什麼?……難道評委們這些意見不恰恰應該讓我當面去解釋再決定最終資助與否麼?為何連答辯的機會都不肯給?」

隨後她還用紅字標出一段:「難道重點基金不正該支持有風險但重要的課題麼?一定要四平八穩、完全預測得到結果、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項目才值得支持?這是創新之道麼?」

文中有個附言,顏寧說:「好幾個朋友看了我的博文,電話批評我小氣。其實我的情緒早在六月份就已耗盡,寫上述文字的時候委實沒什麼情緒了。」

然後在2015年6月23日,她又在該文後補記了下文這段:

羊年過年奮發圖強,認真加班寫本子,本欲2015年知恥而後勇,近日初審結束,奈何依舊未獲得答辯機會。至此,我除了「呵呵」竟無語。我真是健忘,竟然忘了當年我的傑青也是第三次才獲得答辯機會。歷史的重演,讓我對自然科學基金委難以再抱任何幻想。程序「正義」,「專家」意見,呵呵呵,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也就是說,顏寧連續兩年申請項目基金均鎩羽而歸。

新華社於7日發了個短消息,報導顏寧受聘普林斯頓的事。文中說:「顏寧表示,從2015年開始,她就陸續接到多所國外學校和科研院所的邀請,最終決定去普林斯頓大學,是慎重考慮並與清華大學仔細溝通的結果。」

國外多個大學和科研機構怎麼會突然都在2015年向顏寧發出邀請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顏寧在2015年6月兩次失意後,自己向國外機構表達了願望。像她這樣年輕又頂尖的科學家在哪不搶手呢?

所以很明顯,顏寧受聘普林斯頓,實際上是負氣出走。而負氣的直接原因,就是國內的科研體制讓她無法開展想做的科研項目。

顏寧生於1977年11月,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2004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之後又進站做了博士後。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被清華大學特聘為醫學院教授,是當時最年輕的博導,一時全國矚目。

在清華十年,顏寧領銜的研究團隊每年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級雜誌發表的論文,比全國99%的高校全校都要多。

2011年,顏寧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2年,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

2014年12月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15年2月,因其「在跨膜物質運輸的結構生物學領域所做出的一系列傑出工作」,被國際蛋白質學會授予「青年科學家獎」;

2015年10月,因「對包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在內的關鍵膜蛋白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顏寧榮獲重量級的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2016年6月,當選《Nature》評選的10大「中國科學之星」。

看看這樣一張成績單,顏寧在結構生物學這個科學領域處於什麼地位,一目了然。

再看看普林斯頓給顏寧的職位是什麼級別。

普林斯頓大學,在2016、2017連續兩年力壓哈弗、耶魯,排名全美大學第一。普林斯頓給顏寧的,是「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2001-2012在位)。用她名字命名的終身教席,是何等的份量!

現在,全球最頂尖的普林斯頓,把如此頂級的終身教席授予了年僅40歲的年輕科學家顏寧,這意味著對顏寧是怎樣的評價?

可這樣的頂級科學家,在國內卻連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都申請不到!而且連續兩年!!!

在那篇博文中,顏寧曾感慨地比較了HHMI的項目案例:「說到這兒,忍不住感謝一下HHMI,三年前在我連XylE都還沒做出來,一丁點前期結果都沒有,就大放厥詞說要做GLUT1-4時,他們還是選擇相信我。也許,創新如同風險投資。」2015年10月,正是憑藉HHMI的項目資助,顏寧完成了包括GLUT1在內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並榮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顏寧雖然對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肚子怨氣,卻對清華始終心懷感激。在清華的十年,是她從嶄露頭角到迅速成長為頂尖科學家的十年。顏寧說,今秋去了普林斯頓,她也會保持與清華的聯繫,並「在符合兩校規範的情況下,在清華繼續從事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促進兩校和中美兩國間學術交流與合作」。

顏寧負氣出走一事,國內媒體不光報導很少,即使報導,也大都粉飾太平,說國外頂級高校到中國來挖人,說明國內頂尖人才獲得了越來越高的國際認可,等等。這話固然不錯。但如果對顏寧出走的原因諱莫如深,不從顏寧事件中反思並改進中國的科研體制,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凱迪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509/92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