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陳寅恪家史:侵華日軍不敢做的事造反派做到了

—陳寅恪先生為何一生不寫近代史?

陳寅恪這位學貫古今,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被稱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為何不寫中國近代史呢?陳寅恪先生的祖父涉及到戊戌變法,父親經歷過日本帝國主義侵華,而陳寅恪先生年近中年,卻雙目失明,到香港避難,晚年時又屢遭紅衛兵造反派折磨。陳說了一句:「我的家就是近代史」。

陳寅恪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圖源:VCG)

陳寅恪(1890-1969),義寧(今修水縣)人。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夫人唐筲,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也是一位女教師,在清華園相識,兩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結婚。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

據說,清華圖書館元老畢樹棠先生曾經問過陳先生,陳先生告訴他「恪」應讀ke音,他又問「為什麼大家都叫你寅què,你不予以糾正呢?」陳先生笑著反問「有這個必要嗎?」另一個版本是讀què,據說,陳先生本人就說過此字讀què(傳說而已,羌無實證),所以他的夫人、女兒、助手、學生都如是讀。這些都是口耳相傳的說法,叫人莫衷一是了。

還有種說法是陳寅恪祖籍是江西義寧,屬於客家人,客家話讀「què」.,但是後來在陳先生回復牛津大學的聘書時,已經將「恪」讀ke音了。所以,怎麼讀都行。現在大家通行普通話,就讀ke音好了。

這位學貫古今,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被稱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為何不寫中國近代史呢?

陳寅恪的爺爺叫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戊戌變法時期光緒皇帝推行新政,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認真實施光緒的新政措施,最後百日維新失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爆發,百日維新宣告失敗,陳寶箴以「濫保匪人」被罷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

陳寅恪先生的父親是陳散原,又叫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老先生一生沒有做官,但是是一個大詩人,晚晴著名的詩人之一,1937年陳三立老先生年紀衰老,身體多病的時候,盧溝橋時間爆發,北平淪陷,老年生身體不適被困北平城,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食周粟。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1941年珍珠港時間爆發後,日軍席捲東南亞,香港淪陷了,日軍包圍了陳寅恪先生的住宅,有一個日本軍官走進這個宅子,發現一個老者一身素衣端坐廳上,雙目接近全盲,靜靜的等待著到來的人。日本軍官就用日語責問陳先生:「你是什麼人?為何一人在此?」突然這個瘦小的老人爆發了,用一口標準的日本東京大學的純正日語,把日本軍官一頓痛罵,而這日本軍官正好也是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的,東京大學,或者說日本人特別講究長輩和晚輩,學長和學弟的關係,一聽口音就知道這是我師哥啊!立刻鞠躬退出,並給手下下令保護這個院子,誰不不遵打擾。陳寅恪先生因此免於受難。陳先生在年輕時期遊歷世界各國,就讀與很多大學,但是沒拿到仁和一張的畢業文憑,因為每次陳先生學不滿課時數,老師就沒得教他了,老先生也絕不會耽誤一分鐘,跺腳就走直奔下一個大學,所以一輩子一個學位都沒有,也沒有人知道他去沒去過日本,會不會純正的日本口音。

中共建政後,國務院副總理人稱為「南霸天」的陶鑄敬重陳寅恪的學識和人品,1957年親自關心陳寅恪的眼疾。1962年,陳寅恪滑倒於浴盆內,右腿折斷,陶鑄派三名護士輪班照顧。文化大革命時,陶鑄被江青打倒,陳寅恪同時遭到迫害,紅衛兵凍結寅恪夫婦工資,陳多次寫書面檢查交待,聲明:「我生平沒有辦過不利於人民的事情。我教書四十年,只是專心教書和著作,從未實際辦過事。」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多被洗劫,有詩云:「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腸斷史;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他的學生劉節曾代替他受批鬥,儘管如此,造反者依然發明了對付盲人學者的獨特批鬥法,甚至將喇叭設在他床前,「讓反動學術權威聽聽革命群眾的憤怒控訴」。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在廣州逝世。

陳寅恪先生的祖父涉及到戊戌變法,父親經歷過日本帝國主義侵華,而陳寅恪先生年近中年,卻雙目失明,到香港避難,晚年時又屢遭紅衛兵造反派折磨。有人就問陳寅恪先生:你能指導你的學生做近代史,你為何自己不做?陳寅恪先生默默不回答,最後被問的人多了,先生說了一句:「我的家就是近代史」。陳寅恪先生可以在方法上指導學生做近代史的研究,但是自己一生不做近代史。

責任編輯: 東方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516/93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