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胖叔:我有幸和上千朝鮮軍人一起看小品

—為什麼朝鮮那麼恨美國?

作者:
這部電視劇從抗日戰爭時期拍到金日成執政時代,講述了父女兩代人作為朝鮮的安全衛士,和日本間諜鬥智鬥勇,破獲日本暗殺金日成計劃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主人公說出一句台詞,每一代朝鮮人都應該做領袖的防彈牆,保護領袖。在這樣的故事裡,抵抗外來侵略者需要全民族的團結一致,而民族自決的中心需要領袖也就是金氏家族。

歷史書上說,美國是朝鮮的敵人

朝鮮戰爭以來,美國對於朝鮮就是敵人,這個歷史記憶一直在強化。今年4月我在朝鮮旅行,剛好看到一些細節。

破衣爛衫的朝鮮百姓走向舞台中央,將舞台上稻草人的衣服套在自己身上。後面跟上一個喝醉酒的美國大兵,倒在稻草人的腳下。接下來,稻草人活了,追著傻呵呵的美國大兵滿舞台跑,邊跑邊踢大兵的屁股。台下的朝鮮人民軍戰士不停的笑,不停的鼓掌。這是今年4月25日朝鮮人民軍建軍節一場雜技表演中的小品。小品開演前,在場的西方遊客都被導遊帶走。而作為中國遊客,我有幸和上千名朝鮮人民軍戰士一起看到了這個節目。

金正恩時期,朝鮮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擴建。紀念館前的廣場看起來並不比閱兵的中央廣場小。廣場一側,停放著戰爭時期繳獲的美軍武器裝備,以及在1967年繳獲的美軍間諜船。導遊會向每一個參觀者詳細介紹美軍的醜陋與邪惡,控訴美國的戰爭罪行。

無疑,把美國當做敵人的歷史記憶要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的韓戰。對於平壤當局,彼時的美國無疑被當作祖國統一的破壞者,外來的侵略者。

事實上,在我看來,朝鮮人至今還在消化這樣的歷史記憶可能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朝鮮半島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幾乎完全是被動地接受著外來者的干預,先是日本和清政府的干預,然後是二次大戰和冷戰。至今,朝鮮半島依然是冷戰最大的歷史遺產。長期的動盪與被動選擇,會激發更為強烈的民族自決意識。而在今天,朝鮮半島被大國環繞,民族自決意識並不會減弱。

維繫政權需要外敵鞏固權力基礎

某種程度上說,當下的朝鮮政權更需要恨美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朝鮮社會主義經濟崩盤,工廠大面積停工,商店缺少配給物資。除了軍隊和安全部門,權力日漸喪失了管控社會錢包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凝聚共同體意志,是朝鮮政權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金正恩時期的朝鮮官方電視台製作了一部新電視劇《防彈牆》。這部電視劇從抗日戰爭時期拍到金日成執政時代,講述了父女兩代人作為朝鮮的安全衛士,和日本間諜鬥智鬥勇,破獲日本暗殺金日成計劃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主人公說出一句台詞,每一代朝鮮人都應該做領袖的防彈牆,保護領袖。在這樣的故事裡,抵抗外來侵略者需要全民族的團結一致,而民族自決的中心需要領袖也就是金氏家族。

換句話說,朝鮮政權的合法性與全民備戰,捍衛民族自決的任務掛靠在一起。這個故事需要有敵人的存在。因為有敵人才會有戰爭。沒有敵人,擁有和平,人們就會失去團結的理由。

雖然今天大家在談羅德曼訪問平壤和籃球外交,但美朝走的最近的,其實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1994年,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訪問朝鮮進行斡旋,隨後美國柯林頓政府和朝鮮政府達成《朝核問題框架協定》,但是朝鮮認為美國沒有按照承諾幫助朝鮮發展民用核能力。至2002年,小布希上台,隨即將朝鮮列為邪惡國家。再加上美國對中東一些威權國家的打擊,更加刺激了朝鮮當局的不安全感。

當然,這一不安全感被轉化為鞏固內部團結的動力。

對文明的理解完全不同

1937年,蘇聯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蘇聯館的頂部是一座24.5米高的雕塑《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據說當時這座雕塑用的鋼板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只有2毫米。這一座建築的背後,是社會主義者渴望在資本主義社會之外,發明一套新社會主義文明秩序的雄心壯志。而今,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這套理念只有在朝鮮得到延續:忽視個體表達,弘揚集體化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比如平壤的未來科學家大街,這種按照職業規劃集體生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史達林,再上溯到規劃大師柯布西耶,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已經很難看到。

換句話說,一個發明了讓10萬人整齊劃一進行阿里郎演出的國家,不可能喜歡崇尚個人價值的美國。這一體制是史達林社會主義體制的朝鮮本土化版本。它強調的是集體化的文明方式。而美國則代表的是消費主義的、剝削的不平等的文明。

正因為以上三個理由,恨美國在朝鮮是政治正確。不過,當朝鮮中學生繫著JEEP和鱷魚牌的仿造美國皮帶,當美國電影通過地下渠道進入朝鮮的時候,朝鮮的恨意會不會被消解掉,我們不得而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世界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10/95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