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日本人口政策留給中國的教訓

近年來,人口減少造成的人手不足正在成為日本的社會問題。2017年4月的有效求人倍率為1.48倍,自1974年2月的1.53倍以來,時隔43年零2個月再次達到高水平。只要不太挑的話,誰都能找到工作,日本已經步入勞動力超級搶手的社會。

原因在於持續減少的人口問題。據日本總務省估算,14歲以下的人口連續36年減少,截至2017年4月減至1571萬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也降到12.4%,連續43年降低。主要原因在於低出生率。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國內出生的嬰兒總數為97萬6979人,在年度出生人數中首次跌破100萬大關。總和生育率(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數)為1.44,遠遠低於維持人口數量所需的2.07,人口減少趨勢難以遏制。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2017年4月發布的《日本未來估算人口》顯示,假設出生率為1.44,到2053年日本的總人口將低於1億人,2065年將跌破9000萬人。

其中,減少情況尤為明顯的是在經濟活動中發揮核心作用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在1995年達到峰值,為8726萬人,2015年減至7728萬人。今後將進一步加速減少。預計將以每年約1.1%的速度減少,到40年後的2065年,估算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比現在減少3199萬人,只剩4529萬人。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可以分解為「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3個要素,但在日本,勞動投入的貢獻度已是負數。

中國的人口問題也在逐漸顯現出來。中國的人口結構受長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正在扭曲。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減少,「勞動投入」的貢獻度為負,正成為潛在經濟增長率降低的因素。

另一方面,人口結構問題還將影響房地產價格。理論上,商品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假設供給量(住宅數量)固定,如果需求量(購房人數)減少,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

深圳萬科的研究數據顯示,深圳2017年的平均購房年齡為33.6歲。另外,還有報導稱北京市的首次購房年齡為27歲。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從以上數據可以推測,中國整體的平均購房年齡在25~35歲之間。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接近平均購房年齡的25~29歲人口在過去十幾年裡呈增加趨勢。不過,今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將轉為減少。假設2015年25~29歲的人口為100,那麼5年後(現在為20~24歲的人口)將降至78.0,再過5年(現在為15~19歲的人口)將降至58.5。這表示,今後5年~10年內住宅需求將減少。雖然對北京和上海等今後外來人口將會繼續增加的一線城市的影響可能較小,但年輕人口外流現象明顯的地方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

由於人口減少會影響經濟增長,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提高出生率。政府提出到2025年將出生率提高至1.8的目標,但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生活成本高、育兒環境惡劣的大城市,出生率更低。2016年東京的出生率為1.24,在日本全國最低。以年輕人為中心,人口正向東京集中,隨著人口的過密化,出生率會進一步降低,如此「人口黑洞現象」正在發生。

這種現象在中國也開始出現。來自地方城市的大量外地人聚集到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但因生活成本勐漲等原因,出生率一直比較低迷。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北京和上海的粗出生率(出生人數與平均人數之比)分別為7.96‰和7.52‰,遠遠低於中國整體的12.07‰。中國從2016年開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從日本的經驗來看,生活成本持續上漲的大城市的出生率無望大幅改善。

隨著飲食生活和醫療環境的不斷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今後將穩步提高。出生率無法提高的話,老齡化將變得更加嚴重。日本正迎來在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團塊世代」變成後期老年人(75歲以上)的「2025年問題」。旨在為了充實社會保障財源的消費稅增稅政策已經兩度延期。始終這樣下去的話,國民養老金和國民保險等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可能會瓦解。

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早於中國,有很多教訓可以借鑑。制定政策時不能目光短淺,而是需要將眼光放長遠。

西村友作: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1974年生於日本熊本縣。1995年首次訪問深圳,隨後決心到中國留學,自2002年起在北京生活,2010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成為被該大學正式錄用的首位日本人專職教師。兼任日本銀行北京事務所客座研究員。專業是國際金融。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日經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10/95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