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東林點將錄:民營金融28巨頭名單及持股圖全揭秘

為了對中國金融版圖上民營機構的站位進行相對全面的量化分析,以及繪製出一份完整的「民營金融時局圖」,新財富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進行了一番廣泛的收集,我們追蹤了全國近800家金融機構的股東情況,查閱了1000+份金融機構年報,匯總了相關金融機構的前十大股東名錄,其數量超過4000家。除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外,我們的統計範圍涵蓋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部分)、保險、信託、證券、基金、期貨、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典型持牌金融機構。

沈家公子成江蘇銀行董事

除張家港農商行外,江蘇銀行(600919)是沙鋼進入的另一家上市金融機構。江蘇銀行是在省內無錫、蘇州、南通等10家城商行的基礎上合併,並於2007年1月24日正式開業。

2009年,江蘇銀行實施增資擴股,沙鋼系在增發的5.5億股股本中獨購3億股,一舉成為第六大股東,占股3.57%。次年,江蘇銀行董事會換屆,沙鋼集團獲得一個董事席位,沈文榮派出了其長子沈彬出任董事。

2016年8月2日江蘇銀行實現上市,雖然其上市時間較同省的南京銀行(601009)晚了9年,但其規模卻已是後者的1.6倍。江蘇銀行2016年末總資產超過1.6萬億元,而南京銀行則剛過1萬億元。

密集涉獵金融領域

也正是自2009年入股江蘇銀行起,沙鋼系進入了密集投資金融機構時期。

2009年5月,在江蘇省政府的主導之下,其聯合省內多家國資及民資,共同發起設立了紫金財產保險,沙鋼集團成為發起股東之一,目前持股4%。

2009年,河南安陽銀行實施增資擴股,而沙鋼集團下屬的安陽永興鋼鐵系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因而沙鋼集團成了安陽銀行的重點募資對象。2010年2月,銀監會核准了沙鋼集團入股安陽銀行的股東資格。沙鋼系三家公司合計入股19.84%,而其餘股東持股皆不超過10%,沙鋼系成為相對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先後派出了叢國慶(沙鋼股份[股評]財務總監)出任該行董事,派出費春陽(沙鋼集團安陽永興鋼鐵副總經理)出任該行監事。

2014年8月28日,開封銀行、安陽銀行、鶴壁銀行等河南省內13家城商行,通過新設合併的方式組建為中原銀行。沙鋼集團由持股安陽銀行變更為持股中原銀行,但其持股比例已降至低於1%。

2010年7月東吳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增資擴股,總股本從10.27億股增加至30億股,並且更名為蘇州銀行,沈文榮麾下的張家港虹達運輸入股並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5%。蘇州銀行2010年年報顯示,董事會成員之一葛向前來自於沙鋼系,其長期在沙鋼集團工作,現任張家港市虹達運輸總會計師。

2010年7月,蘇州市政府籌備設立東吳人壽,發起股東中國資、民營法人共計21家,其中沙鋼集團持股10%,位居第四大股東,也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民企股東。2012年5月,東吳人壽正式設立,註冊資本20億元。東吳人壽2016年年報顯示,沙鋼集團持股比例已提升至12%。

2011年7月,沙鋼系再拿下原屬蘇州市國有控股的道通期貨。張家港虹達運輸分別從江蘇瑞華投資、蘇州市投資有限公司、大連保稅區海鵬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手中,收購了道通期貨48%、29%、3%股權,合計80%,道通期貨因此由國有控股變身為民營控股。

2013年以來,沙鋼系下屬的沙鋼集團及張家港市虹達運輸,分別從二級市場購入南京銀行(601009)股票,最高時持股比例接近2%,不過後又陸續減持套現。

整體而言,沙鋼系的金融投資處於一種廣撒網的狀態,雖然其在入股的金融機構中多數都進入了前十大股東之列,但似乎缺少一家控股的龍頭型金融機構。■

NO.8希望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4家,合計8家

布局特點:根深葉茂,新枝發芽

作為最早涉足金融業的民營資本之一,劉永好兄弟麾下的希望系似乎在金融領域一度有收縮的態勢,但近兩年又重啟擴張。其目前控股新網銀行、華創證券、華創期貨、新希望財務,參股民生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民生人壽、保定銀行(圖8)。

之所以說希望系在金融領域根深葉茂,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其長期占據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位置,而劉永好則是民生銀行任期最長的副董事長。1996年,民生銀行發起設立,希望系即為發起股東之一;1999年起,希望系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直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第一大股東地位旁落,期間持續正好15年。從民生銀行設立的第一屆董事會開始,劉永好即出任副董事長,直至今天,他依然是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之所以說希望系在金融領域一度有收縮的姿態,是因其一度不斷從金融領域退出。比如,四川南方希望曾經作為發起人之一持有的金鷹基金20%股權,於2010年分別轉讓給了東亞銀行背景的東亞聯豐投資及廣州證券;希望系曾控制聯華國際信託高達41.18%股權,但也於2011年悉數轉讓給了興業銀行,使得這家信託公司重新回歸國資控股(興業銀行成為控股股東之後將其更名為興業國際信託);希望系曾經為民生人壽的主要股東之一,至2012年其持股已被稀釋至3.39%,完全處於邊緣化地位。

進入2016年,希望系又重啟於金融領域的擴張。

2016年1月,希望系旗下寶碩股份(600155)發布公告,以77.15億元代價換股收購華創證券,使得後者成為前者控股子公司。而華創證券控股有一家2011年收購而來的期貨公司——華創期貨。

2016年6月,新希望集團主導發起設立的四川新網銀行獲批籌建,並於12月28日正式設立。而伴隨新網銀行的獲批籌建,劉永好逐漸減持了部分民生銀行股份。截至2016年末,其旗下南方希望已經從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新希望投資則還持股4.18%,位居第五大股東。

此外,劉永言的大陸希望集團入股了樂山市商業銀行,成為持股9.98%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樂山市財政局。■

NO.9忠旺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6家,合計8家

布局特點:紮根東北,鍾情銀行

劉忠田的忠旺系對金融機構的入股可謂不顯山不露水,首先其人行事低調,其次其入股金融機構並未通過其旗艦企業中國忠旺(01333.HK),而是大多通過隱性關聯企業完成,因而未能引起外界太大關注。截至目前,忠旺系入股的金融機構除了君康人壽之外,其餘清一色位於東北,總計數量已然達到了8家,並且悄然控股了遼陽銀行(圖9)。

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過遼寧宏程塑料有限公司,分別持股龍江銀行2.86%、大連銀行2.56%、吉林銀行2.55%,且皆居前十大股東之列;此外,其還通過遼寧程威塑料及遼寧騰華塑料,共計持有錦州銀行5.16%股權。

除了全資控股的忠旺財務,忠旺系最濃墨重彩的金融投資,當屬控股遼陽銀行了。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過遼寧程程塑料、遼陽鵬力模具、遼寧程威塑料三家公司,共計持有遼陽銀行31.46%股權。

忠旺系究竟是何時入主遼陽銀行,現有媒體幾乎完全沒有相關報導。由於遼陽銀行官網並未披露往年年報,新財富也未能查詢到忠旺系入股遼陽銀行的最早時間點。

新財富在《遼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次級債券發行公告》中查詢到了忠旺系持股遼陽銀行的部分早期信息。

根據該公告的披露,2009年6月及12月,遼陽銀行先後2次實施增資擴股,共計增資8.16億股,使其股本從8.03億股增加至16.19億股。在這兩次增資中,忠旺系旗下的遼寧程程塑料先後認購1億股及3億股,以4億股的持股數占總股份比例達到24.71%。

但這並不是忠旺系入股遼陽銀行的最早時間點,因為在此次增資之前,其旗下另一家公司遼陽鵬力模具已經持有遼陽銀行0.8億股。在2009年之前,遼陽銀行於2005、2007、2008年先後進行過三次增資擴股,遼陽鵬力模具究竟是在哪一次增資時入股,則無法確切得知。

可以確定的是,至2009年末,忠旺系即以4.8億股的總持股量,占有遼陽銀行29.65%的股權比例,高於國資背景的遼陽城市資本經營有限公司的24.71%。

後續在遼陽銀行2011年及2013年的增資擴股中,遼陽鵬力模具又先後認購了0.8億股及0.4億股。這樣,至2013年末之時,忠旺系以總計6億股的持股數,占26.39億股總股本的22.74%。這個持股比例已經較2009年時下降不少,但遼陽城市資本經營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更被稀釋至15.16%。

2016年,忠旺系旗下第三家公司遼寧程威塑料現身於遼陽銀行股東名單,其以2.3億股的持股數量占比8.72%。而自2013年之後遼陽銀行就未再進行過增資擴股,因而,遼寧程威塑料所得的股份只能是從其他股東手中受讓而來。

最終,忠旺系三家公司以合計31.46%的持股比例,實現了對遼陽銀行的控股,第二大股東的持股僅有15.16%。

身為遼陽人的劉忠田,得以大量入股東北的金融機構,甚至於控股遼陽銀行,顯然是占了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機。2015年12月,忠旺系參股的錦州銀行主導發起設立錦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忠旺系又近水樓台得以參股20.41%。

2016年12月,忠旺系旗下的遼寧程威塑料,從鄭永剛的杉杉系手中收購了寧波福燁貿易,而該公司持有君康人壽20%股權,忠旺系從而獲得了君康人壽的20%股權。該等股權轉讓之後,杉杉系還持有君康人壽50.88%股權。市場傳言稱,忠旺系將全面捕手君康人壽,而原控制人杉杉系將徹底退出。■

NO.10新湖系

持股機構:控股2家,參股6家,合計8家

布局特點:證券為主,其他參股

新湖系實際控制人黃偉堪稱大隱隱於市的神秘商人,但其麾下的金融資產卻最為透明,目前所持有的8家金融機構股權,皆由麾下的兩家上市公司新湖中寶(600208)及哈高科[股評](600095)持有,概無例外(圖10)。

按照新湖集團的官方介紹,金融業已經成為該集團僅次於地產的第二大產業。其入股的金融機構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四大類別,而控股74.59%的湘財證券無疑是其中的旗艦。

期貨玩家變身期貨公司老闆

據稱黃偉愛好炒期貨,而其控制的首家金融機構正是期貨公司——天地期貨,這家公司也是新湖期貨的前身。

新湖系實控人黃偉大隱隱於市,但其麾下的金融資產卻最為透明,所持金融機構股權皆由麾下的兩家上市公司持有。

早在1999年,黃偉即完成了對天地期貨的實際控制。新財富查閱到的天地期貨股權變更記錄顯示:1999年5月26日,黃偉實際控制的寧波昌達貿易有限公司、新湖集團,分別從浙江省高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港澳股份有限公司,受讓了天地期貨83.75%、2.5%的股權。2000年3月,新湖集團單獨再向天地期貨增資1000萬元,持股比例由2.5%上升至35%。

此後,天地期貨的股權結構一直未有變化。

2007年10月9日,新湖中寶發布公告,擬受讓大股東新湖集團持有的天地期貨35%的股權,並對其進行增資3500萬元。增資完成後,新湖中寶持有天地期貨71.15%的股權,天地期貨旋即更名為新湖期貨。

2009年及2010年,新湖中寶再連續兩次向新湖期貨增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至91.67%。

入主湘財證券

至於目前新湖系的旗艦金融機構湘財證券,黃偉入主這家湖南老牌券商,是趁其盛極而衰的危機之時得以實現的。

成立於1993年的湘財證券,曾經是湖南金融業的一面旗幟:第一家獲批增資擴股;第一家被核准為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第一家獲准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華歐國際證券);第一家參與設立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湘財荷銀基金)。

但在2001-2005年的大熊市中,湘財證券遭受重創,陷入巨虧境地。據當時媒體報導,截至2004年底,湘財證券的委託理財業務虧損10億元,自營業務虧損3.7億元,累計虧損高達19億元,加上挪用客戶保證金,最後的虧空窟窿達到30億元左右。

湘財證券因此不得不走上「賣身自救」的道路。2006年,湘財證券先後將旗下合資券商及合資基金的股權賣掉,收回大約10億元現金。但這並不夠彌補湘財證券的虧損窟窿,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自浙江的新湖系得以入主。

2007年5月,新湖系麾下新湖創業(600840,已被新湖中寶吸收合併)公告稱,公司出資1.1億元參股湘財證券,占增資擴股後湘財證券總股本的3.36%,公司控股股東新湖控股擬向湘財證券增資2.3億元,占湘財證券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7.04%。

此後,新湖系對湘財證券又進行了兩次增資擴股,累計注入約24億元資金,持股比例也達到74.59%。

全面進入金融領域

2007年8月,瀋陽的盛京銀行進行增資擴股,新湖中寶隨即與該行簽訂《股份認購合同書》,出資4.5億元認購盛京銀行股份3億股,占比10%。2008年1月,新湖中寶入股盛京銀行獲得銀監會批准。

2009年6月,新湖中寶參與成都農信社的改制並發起設立成都農商行,其總共出資6.525億元,獲得4.875億股股份,占比為9.75%。在成都農商行經歷幾輪增資擴股後,截至2012年末,新湖中寶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88%。

2010年,新湖中寶聯合其他7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錦泰財險,其中新湖中寶出資2億元,持股比例為18.18%,位居第三大股東。

在發起設立錦泰保險之後,2011年6月,新湖控股又參與陽光保險集團增資擴股。陽光保險增發的15.35億股中,新湖控股拿下3億股,占總股份比例4.57%。隨後,新湖控股又從天匯恆通投資有限公司受讓陽光保險1.2億股,由此持股數增至4.2億股,持股比例達到6.26%。

謀控溫州銀行

對於將金融業作為第二大主業的新湖系來說,顯然不會滿足於對銀行的參股性投資,而是希望更進一步控股一家銀行。

溫州銀行成了黃偉的戰略性目標,他作為溫州首富,顯然有著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

新湖控股早在2005年以前就已經是溫州銀行的股東之一,當時持股4000萬股。2005年9月,哈高科宣布捕手新湖控股持有的該等股權。

此後新湖系一直未有增持溫州銀行,雖然其數次進行增資擴股。甚至在2010年哈高科還公告稱,擬對外出售所持有的該行4562股股權(增加部分系所得分紅股),只是未能達成任何交易。

2012年,溫州銀行當時的第一大股東華融資產管理掛牌轉讓其所持的7.43%股權。黃偉發現有機會拿下溫州銀行的控制權,於是麾下新湖中寶參與競拍,但最終卻被浙江另一家地產商新明集團拍得。

2013年溫州銀行增資擴股終於又給了黃偉一次機會。8月19日,新湖中寶參與溫州銀行的增資擴股,以13.3億元的代價獲得3.5億股股份,並且成為單一第一大股東,占股13.96%。

為了籌集資金拿下溫州銀行,新湖中寶甚至在2013年先後將所持成都農商行及吉林銀行股份全部轉讓。其中,轉讓成都農商行股份套現8.726億元(淨賺2.2億元),轉讓吉林銀行股份套現2.1億元(淨賺0.3億元)。

增資擴股之後,新湖系的總持股量一舉超越國資股東,成為溫州銀行實際上的第一大股東。新湖中寶獲得的3.5億股加上新湖系哈高科原先持有的4562萬股,合計持有3.956億股,占總股本25.08億股的15.77%。而溫州銀行三家國資股東合計持股3.3億股,占比為13.28%。雖然新湖系持股比例超過國資股東大約2.5個百分點,由於差距太小,新湖系要控股溫州銀行似乎還有相當難度。

除了轉讓退出成都農商行及吉林銀行,新湖中寶還於2014年12月轉讓了所持錦泰財險的18.18%股權。

入股中信銀行成第二大股東

2015年,新湖中寶通過資管計劃認購Total Partner發行的境外票據。而Total Partner將所募得資金用於受讓UBS London持有的22.93億股中信銀行H股股份,價格為每股5.73港元,總耗資約130億港元。換句話說,新湖中寶通過該資管計劃持有中信銀行22.93億股H股。

2016年11月29日,新湖中寶進一步全資收購了Total Partner,從而直接持有中信銀行H股股份。外加其他持股,新湖中寶合計持有中信銀行H股23.2億股,占中信銀行總股本的4.74%,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11月16日,新湖中寶推薦的董事獲得銀監會的批准進入中信銀行董事會。

截至目前,新湖系分列溫州銀行、中信銀行、盛京銀行第一、二、三大股東,且在該三家公司董事會派有董事。

NO.11美的系

持股機構:控股1家,參股7家,合計8家

布局特點:全面參股,小額投資

美的系在金融機構的投資上,可稱是「上陣父子兵」,除了掌門人何享健之外,另起爐灶的兒子何劍鋒也對金融業甚有興趣。美的系最早投資的順德農商行的前身順德農信社,何氏父子倆皆有入股,當時何享健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何劍鋒則為並列第七大股東。

美的系目前入股8家金融機構,覆蓋銀行、證券、基金、期貨、財務等領域(圖11),投資面似乎很廣,但除了2009年設立的美的財務之外,其他的皆為參股性質,投資額也不大。

美的系內最有價值的兩塊金融資產,一為順德農商行,一為易方達基金。

順德農商行2016年末總資產規模達到2611億元,不僅在全國農商行中位居前列,甚至也高於大部分城商行的資產規模,目前已將上市列入規劃議程。目前美的集團為順德農商行的第二大股東,持股7%;美的集團財務公司為第五大股東,持股2.69%;另外,何劍鋒控制的盈峰環境(000967)持股0.01%。在順德農信社時期,美的集團與碧桂園同為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2.32%。2009年順德農信社增資擴股並更名為順德農商行,美的集團出資4.32億元增持9000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49%。

易方達基金目前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何劍鋒麾下的盈峰控股為易方達基金的並列第一大股東,持股25%。2004年10月,美的電器受讓天津信託持有的易方達16.67%股權,成為其股東之一。次年6月,美的電器又從廣州證券手中接盤易方達8.33%股權,持股比例提升至25%。2007年4月,美的電器將所持易方達基金25%轉讓給關聯方盈峰控股。易方達基金25%的股權,如今顯然已經價值連城了。可資參照的是,2007年金信信託拍賣博時基金48%的股權,由招商證券耗資63億元拿下。以管理規模計,博時基金在行業內的名次不及易方達,而且時間已經過去10年,易方達股權當下的合理價值顯然要更高。

美的系另外在開源證券、金鷹基金也有較高持股比例,但並不具有話語權。美的技術投資持有開源證券35.35%股權,但該機構由陝西國資控股51%;美的電器持有金鷹基金20%股權,且是發起股東之一,但該公司同樣由國資控股70%。此外,美的集團曾持有皖江金融租賃12%股權,後者由海航系控制。2016年11月,美的集團減持退出皖江金融租賃。■

NO.12富德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布局特點:保險黑馬,信託新秀

潮汕商人張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說是地產跨界保險的先行者,此後,前海人壽、珠江人壽、恆大人壽等地產商背景的保險公司陸續跟進。

目前富德系控股富德生命人壽、富德財險、國民信託、滙豐人壽四家金融機構,其中旗艦是富德生命人壽,國民信託則是意外獲得的一塊金融牌照(圖12)。

半路接盤生命人壽

富德生命人壽原名為生命人壽,創立於2002年,設立時的股權由較為分散的8家股東持有,且各家的持股比例相對接近。這8家股東基本可以分為話語權較強的四方力量,即徐明麾下的大連實德、首鋼總公司、廣東省國資委旗下的廣晟資產經營、鄭裕彤家族控制的武漢武新實業及武漢益利科技,這四家都是單一併列第一大股東。

在控制生命人壽之前,張峻僅僅是一位在全國默默無聞的深圳地產商,開發了新亞洲花園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樓盤。2006-2007年間,張峻所控制的公司先後從一眾顯赫的創始股東手中,逐步受讓生命人壽的股權並進一步大幅增資,從而實現對生命人壽的控股。生命人壽的股權變更迷局,新財富曾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追溯,完整還原了張峻控制生命人壽的過程(詳見新財富2013年7月號《張峻造系——生命人壽背後的隱形富豪》)。

2008年,生命人壽總部遷往深圳之後,在張峻親力親為的打理下,以萬能險產品為主力,藉助銀行的代理銷售渠道,其資產規模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的增長。在遷往深圳之前的2007年,生命人壽的資產規模剛跨過百億門檻,2012年即達到1127億元,到2016年末更是突破4500億元。

隨著壽險業務規模的壯大,富德生命人壽又朝著保險集團的方向發展,從保監會拿到了籌建財險的批文,並於2012年5月7日設立了富德財險。

大舉入股股份制銀行

藉助保費規模的膨脹,富德生命人壽開始了在資本市場的一路「買買買」,地產股及銀行股成為其格外青睞的標的。

張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說是地產跨界保險的先行者,此後,前海人壽、珠江人壽、恆大人壽等地產商背景的保險公司陸續跟進。

富德生命人壽在資本市場最廣為人知的行動之一,便是在地產股金地集團(600383)的增持上與安邦保險集團展開的爭奪。2012年第三季度,安邦集團最先買入金地集團,持股1.5%成為第五大股東,並於2012年末增持至4.61%,成為第二大股東。但富德生命人壽於2013年1月25日一舉增持至5.41%,超越安邦集團並達到首次舉牌線。於是,雙方的追趕式增持就此展開。截至2016年末,金地集團的前十大股東中,富德生命人壽占據三席,共計持股29.84%;安邦集團則占據兩席,共計持股20.44%。

相較金地集團,富德生命人壽更大手筆的掃籌體現在銀行股上。安邦保險買成了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則買成了浦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富德生命人壽迅猛增持浦發銀行,其在短短5個月內買入了37.31億股,持股比例從0提升至20%。浦發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富德生命人壽增持該等股權,累計耗資高達679.6億元。截至2016年末,浦發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富德生命人壽占據了3席,共計持股20.68%。

安邦集團買成了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尚且獲得了一個董事會席位,而富德生命人壽雖然已是浦發銀行第一大股東,卻未能獲得董事會席位,甚至連監事會席位也沒有。二者最大區別在於,民生銀行是民營背景且股權分散,除安邦之外的第二大股東才持股6%左右;而浦發銀行是國資背景,其中上海國際集團持股高達19.53%,中移動廣東公司持股18.98%,幾乎不弱於富德生命人壽。況且,在國資普遍強勢的上海金融機構,民營股東想要獲得董事會席位,只會更加困難。

在增持浦發銀行之前,富德生命人壽還買入了為數不少的招商銀行及華夏銀行股份。其於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買入招商銀行股份,至2013年第一季度時最高持有4.66%,後又逐漸減持。同在2013年第一季度,富德生命人壽開始買入華夏銀行股份,在年末時最高持股達到1.77%,但於2014年第二季度全部減持套現。

目前,富德系還持有重慶銀行及樂山市商業銀行部分股權。

意外得來的信託牌照

2015年2月,富德系完成對國民信託控股權的收購,對其而言,這張信託牌照可謂意外的收穫。

國民信託的前身為建設銀行浙江省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2004年,鄭建源的寶華系受讓該公司,並將其總部遷址北京。此後,國民信託在鄭建源手上掌控長達10年。國民信託目前有四大股東:上海豐益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豐益」)持股31.73%,璟安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璟安投資」)持股27.55%,上海創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創信」)持股24.16%,恆豐裕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豐裕實業」)持股16.56%。

2014年年中,佳兆業掌門人郭英成意欲進入信託業,從鄭建源手中捕手了國民信託,並獲得了上海豐益、上海創信、恆豐裕實業三家公司的控制權。但2014年末佳兆業危機爆發,郭英成避走海外,於是將剛剛入手的國民信託轉讓予佳兆業的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

2015年2-3月,上海創信及恆豐裕實業的股東變更為深圳市富德前海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富德生命人壽的全資子公司;2015年3月,上海豐益的股東變更為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富德生命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至此,富德系實現了對國民信託72.45%股權的控制。同時,由於國民信託還持有滙豐人壽50%股權,因而富德系也等於間接拿下了滙豐人壽5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交易背後的人物關係。國民信託原控制人鄭建源,被認為系香港鄭裕彤家族在 大陸的代理人,張峻接盤生命人壽時,有相當比例的股權同樣來自鄭裕彤家族,郭英成獲得國民信託控制權之後,手還未捂熱又轉手給了股東兼同鄉的張峻。

富德系受讓了國民信託之後,其資產規模有所增長,截至2016年末,資產總規模(含信託資產)達到了2515億元,在15家民營信託機構中排第六位。

2016年末,富德繫著手對國民信託進行增資,以補充資本金,但北京銀監局未予核准。北京銀監局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八條、《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第七條的規定,經審查,國民信託此次增資申請不符合《實施辦法》第七條相關規定,因此不予批准。

《實施辦法》第七條境對內非金融機構作為信託公司出資人資格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第九款規定:承諾5年內不轉讓所持有的信託公司股權(銀監會依法責令轉讓的除外)。■

NO.13萬向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布局特點:步步為營,全面發展

魯冠球無疑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的佼佼者,但萬向系在金融領域的發力明顯晚於與其同時代起步的希望系、泛海系等民營資本集團,以至於遺憾地錯過了民生銀行的發起設立。目前萬向系持股的金融機構數量只有7家,但卻有4家是絕對控股,另外3家參股的也是擁有相當話語權(圖13)。

萬向系應是具有相當潛力走向全能型金融的民營資本集團,多年來,其在金融領域的耕耘都是步步為營、穩打穩紮,謀求全面發展,甚至不惜與泛海系一爭高下,並奪走了民生人壽的實際控制權。

其實,萬向系在金融業的征戰,與其說是魯冠球的主張,還不如說是魯冠球在支持兒子魯偉鼎四處征戰。身為富二代的魯偉鼎,將金融業作為自己的主戰場。

始於金融業的邊緣領域

早在1995年,萬向集團即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設立了浙江天地期貨,並且是持股21.34%的第二大股東。只是,天地期貨成立幾個月之後,萬向集團旋即將所持股權轉讓了。那時的魯冠球似乎還未意識到金融業的戰略價值,在金融殿堂的門口瞄了一眼旋即離開了。天地期貨後來落入同為浙商的新湖系黃偉手中,名稱也變為新湖期貨。

4年之後,魯冠球折身再次回到金融業,目標仍然是期貨。1999年9月,上海浦江期貨的原股東將其所持股權,分別轉讓給上海萬向投資70%,轉讓給深圳萬向投資有限公司30%。萬向系全資收購浦江期貨之後,將其更名為萬向期貨,並持續對其增資。後萬向期貨的持股公司更名為通聯資本及通聯創業投資,萬向期貨也跟隨更名為通聯期貨。如今通聯期貨又更名為通惠期貨。

相較而言,期貨業在中國的金融業大棋盤中相對處於邊緣地位,2002年7月萬向系所擁有的第二家金融機構——萬向財務,雖是浙江省設立的第一家財務公司,但也依然處於金融業的邊緣地位。

魯冠球無疑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中的佼佼者,但萬向系在金融領域的發力明顯晚於同時代起步的其他民營資本集團。

幾經拉鋸控制民生人壽

2003年入股兩家金融機構浙江省工商信託及民生人壽,標誌著萬向系進入了主流的金融業領域。

2003年4月,萬向系參與陷入困境的浙江省工商信託的重組事項,萬向控股以24.85%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二大股東。2007年浙江省工商信託增資擴股,萬向控股晉身為第一大股東。2012年4月,浙江省工商信託更名為萬向信託,萬向控股的持股比例高達76.5%。拿下萬向信託,萬向系成為浙商背景中唯一一個擁有信託牌照的民營資本。

相較於順利入主萬向信託,萬向系拿下民生人壽的控制權則經歷了多個回合的交鋒。

民生人壽2003年成立伊始,發起股東多達21家,其中泛海系盧志強、萬向系魯冠球、希望系劉永好、海鑫鋼鐵李兆會等幾大股東之間的持股很接近,特別是盧志強與魯冠球,是持股14.45%的並列第一大股東。

萬向系與泛海系對民生人壽的控制權都志在必得,為了強化自己的話語權,雙方不僅皆參與民生人壽的數次增資,而且不約而同設法從其他小股東手中收購股份。到2007年底,萬向系持有民生人壽股權達到17.09%,而泛海系則以16.96%的持股比例緊隨其後。

2009年,萬向系爭取到了當時第三大股東海鑫鋼鐵李兆會的支持,後者向前者轉讓了1.43%的股權,萬向系與泛海系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拉開。而萬向與海鑫兩家同盟合計持股比例更是達到了32.52%,遠高於泛海系的持股比例。

無奈之下,泛海系乾脆於2010年將所持股份全部轉手,甚至其中一部分還是轉讓給了萬向系,泛海系從此徹底退出民生人壽,萬向系則以55%的持股比例成為民生人壽的絕對控股股東。2010年7月,魯偉鼎當選民生人壽董事長。

不能錯過的浙商銀行

2004年8月,全國第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宣告成立,這是在對浙江商業銀行重組的基礎上發起設立的股份制銀行。錯過了民生銀行的萬向系,顯然不會再錯過家門口的銀行設立,萬向控股以1.55億元的出資額持股10.34%,成為三家並列第一大股東之一(1家國企、2家民企)。

此後,浙商銀行於2007年、2009年、2010年經歷了三次增資擴股,其總股本從設立時的15億股增加至100億股。浙商銀行的三次增資擴股,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2007年增發價格1.21元/股,2009年增發價格1.59元/股,2010年1.67元/股,但萬向系皆概無例外參與了等比例增資,所以保持著10.34%持股比例。據此計算,萬向係為所持有的10.34億股浙商銀行股票,投入的資金總額約為15.46億元。

2015年,浙商銀行實施新一輪增資擴股,價格為2.88元/股。萬向系旗下的民生人壽增持3.12億股,耗資8.99億元。此輪增資之後,萬向系合計持有浙商銀行13.47億股,持股比例為9.28%。2016年4月,浙商銀行於港股實現IPO,萬向系的持股比例降低至7.5%。

目前,萬向係為浙商銀行並列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國資背景的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14.79%)。浙商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魯偉鼎代表萬向系出任該行監事會主席,2015年改派於建強任該行監事會主席。

曾經錯過的金融牌照

萬向系的金融版圖中,目前獨缺證券牌照。實際上,萬向系在2004年曾經收購過一家證券公司——天和證券,而且是絕對控股。但由魯偉鼎出任董事長的天和證券在2006年發生代客理財虧損6億元事件,這個虧損額甚至超過了天和證券的淨資產。

天和證券被迫進入破產重組,最終由浙江省財政廳系統的財通證券吸收合併。萬向集團等老股東以零價格轉讓其所持股權,財通證券吸收合併天和證券之後,承擔天和證券的一切債權、債務關係,天和證券隨即註銷。萬向系失去一塊對於民營資本來說稀缺的金融牌照,不得不說是一個戰略損失。

此外,2007年萬向系麾下的浙江工商信託還參與了博時基金48%股權的競拍,如果順利拿下,將成為博時基金的控股股東。遺憾的是,萬向系鎩羽而歸,由招商證券以63億元的天價摘走(當時招商證券原本就是博時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持股25%)。直到3年之後,其旗下通聯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浙商基金,並成為四大股東之一,這個遺憾才算部分彌補。

更早以前的2003年,萬向系曾計劃西進入川,控股正在重組的華鋒信託。當時四川省屬的原三家信託公司——四川省信託投資公司、四川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四川省建設信託投資公司,計劃合併重組設立為四川華鋒信託,註冊資本為5.5億元。萬向系意欲投入3億元拿下51%的控股權,但最終未能成功,重組事宜也擱淺。後來未能誕生的華鋒信託變成了四川信託,並由蜀地宏達系的劉滄龍最終入主。■

NO.14泛海系

持股機構:控股4家,參股3家,合計7家

布局特點:「民生」為主,其他為輔

作為最早投資金融機構的民營資本代表之一,泛海系盧志強一直致力於打造金融領域的「民生系」(圖14)。

目前國內帶有「民生」字號的金融機構,無一不與盧志強有關——他是民生銀行的大股東之一,也是民生銀行的副董事長;民生銀行下屬的民生金融租賃,自然也與其有間接關聯;同時他還實際控制民生信託、民生證券、民生期貨;甚至帶有金融特徵的民生典當,也是歸他所有。唯獨保險業的民生人壽,身為發起人且曾是第一大股東的盧志強,在經歷一番與萬向系魯冠球的爭奪之後,最終失意退出。

規模化投資金融業的先行者

泛海系早在2003年以前即入股了6家金融機構,除了眾所周知的民生銀行之外,還包括民生證券、民生人壽、光大銀行、海通證券、中關村證券等。

1996年,民生銀行發起設立,泛海控股集團參股9000萬股。2000年,泛海控股集團再從第三方受讓5000萬股民生銀行股份,使得其持股總數達到1.3億股,占總股本的9.42%,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二大股東。這筆投資為其帶來巨額的回報,民生銀行上市以後,盧志強套現超過50億元。2016年,在安邦集團晉身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之時,希望系劉永好、復星系郭廣昌皆大幅減持,而盧志強卻耗資逾百億元,同時在A股與港股市場強勢增持民生銀行。截至2016年末,泛海系以5.74%的持股比例重回第二大股東位置。

2001年,泛海系介入了位於河南的地方性券商黃河證券的增資擴股。2002年4月,黃河證券完成增資擴股,並更名為民生證券。增資擴股完成之後,民生證券註冊資本由1億元猛增至12.8億元,中國泛海控股以2.4億元的出資額位居第一大股東,占比18.72%。

作為最早投資金融機構的民營資本代表之一,盧志強麾下的泛海系一直致力於打造金融領域的「民生系」。

實際上這並不是泛海出資的全部,由於當時證監會規定單個民營股東直接、間接持有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不得超過20%,泛海系採取了利用多家影子股東分散持股的方式。

泛海控股除了本身持有的股份之外,另以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名義出資1.2億元,位居第五大股東,占比9.36%。2002年11月,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所持民生證券的股權,轉讓給了泛海系關聯公司海通建設。另外,中國泛海還與河南旅遊集團等四家股東簽訂協議,託管了它們持有的全部民生證券股權,並於2003年初進一步收購了該等股權,使得泛海系的總股權比例達到43.7%。

之後幾年,泛海系陸續接盤了部分老股東所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並且陸續對民生證券增資,及至目前其總持股比例達到87.65%。

2002年4月,泛海系又成為民生人壽的發起人之一,並且是第一大股東。從該公司取名「民生」來看,盧志強就希望能夠實際控制這家保險公司。但與同為發起股東之一的萬向系魯冠球爭奪了8年控制權之後,盧志強最終被迫出局,並將股權轉讓給對手徹底退出了民生人壽。

2002年7月,海通證券實施增資擴股,泛海系麾下多家企業參與認購,總數達到8億股,合計持股達到9.15%。隨著海通證券2007年借殼上市,泛海系持股實現驚人收益。目前泛海系的持股分散,且無一家進入上市後海通證券的十大股東之列,因而無法知曉其是否還持有抑或已經套現。

除此之外,泛海系旗下的光彩事業投資集團(現已更名為泛海能源投資)早年還曾入股中關村證券9.74%,不過該券商已於2007年由法院判決破產。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11/96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