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印度兵力空中投送能力亞洲第一 運輸機數量遠超中國

—北京再拒印度和談 意欲何為?

中印雙方都在積極備戰,戰爭似一觸即發。不過印媒稱中印將借印度國安顧問訪問中國大陸參加金磚會議的機會會晤,但中共官方智庫專家表示,北京不會同印度進行正式談判。港媒稱,印軍在中印邊境陳兵18萬,但中方兵力僅3千,對比懸殊。熱門軍事公共號報導,兵力之外,中方空軍運輸機在數量和性能上都嚴重落後於印度。

7月27日至28日,印度總統莫迪(Narendra Modi)的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將訪問中國大陸參加多邊金磚(BRICS)會議。金磚國家,也稱金磚五國,包括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

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

《今日印度》7月13日報導稱,多瓦爾的訪問有可能成為給中印局勢降溫的一種方法。多瓦爾也是中印邊界的特別代表,現在還不確定他訪問中國時會在哪裡會晤中共的特別代表,討論目前的危機。

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還說,局勢變得非常地可怕,因為雙方都不能讓自己被本國民眾視為輸家。「沒有坐下來談判的空間,因為中國的前提條件是非常明確的。」

對於此次最後結束的方式,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說法:僵局可能會持續下去,直到該地區進入惡劣的冬季,「最後,由於氣候原因,印度軍隊或許會撤退,然後雙方或許都會撤退。」

事實上,這是印媒第二次釋放談判和解的信號。上一次也遭中共「回絕」。

7月初的德國G20峰會前,也曾有印媒報導稱,中印首腦會在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討論邊境危機。

隨後,中共外交部予以否認,稱「沒有舉行雙邊會晤的合適氛圍」。目前,中印雙方都在邊境厲兵秣馬,擺出積極備戰的姿態。

印媒指,印軍連日在不丹的多卡拉區部署兵力監視中國。(網上圖片)

BBC中文網稱,中印衝突地點是中國稱為洞郎(Donglang)、印度稱為都克欄(Doklam)的一片邊境高地。衝突的起源是印度阻攔中國在該邊境區域擴建道路。

這片高地位於中國南部、印度東北錫金邦(Sikkim)以及不丹的交界地帶。中國和不丹在這一區域有領土糾紛,而印度支持不丹。

印軍邊境陳兵18萬,無人機發現3千共軍

東方日報18日援引印度媒體報導稱,自6月6日以來,中印兩國一直對峙,在過去30日,350名印度士兵在不丹與中國接壤的多卡拉,每兩個小時換班一次,24小時對中國進行監視。

報導指出,數百名印軍彼此相隔數米並列排開築成人鏈,在邊界上延綿約500米,注視中國軍隊一舉一動。印軍無人機更發現中方在「人鏈」後約1公里,部署了約3000名持輕型武器計程車兵。

東方日報援引大陸媒體報導稱,印度陸軍分別在中印邊境錫金段及東段,共部署4個軍的兵力;包括在錫金段的第33軍,總兵力達6萬至7萬,東段則有3個軍團,其中第3軍兵力約有3萬人,而擁有炮兵旅、裝甲團的第4軍,總兵力約5萬人,第17軍目前亦約有3萬人,並計劃在2020年前增至9萬人。

乃堆拉山口的中印士兵

另印方亦計劃組建一個為數1萬人的炮兵師派駐東段,將組成3個炮兵旅,其中2個裝備155毫米榴彈炮,另外1個為多管火箭炮旅。

另外,印度還在中印邊界部署共約1.65萬人的印藏邊防警察部隊,主要是在中印邊境地區執行偵察、巡邏及配合印軍主力等任務。

印度兵力空中投送能力亞洲第一,運輸機數量遠超中國

7月15日熱門軍事公共號軍機圖刊文稱,印度空軍運輸機裝備陣容多強大,不僅有現役17架伊爾76、5架C-130重型運輸機(一架訓練失事墜毀)、105架安-32中型運輸機,還打算買10架美國C17『環球霸王』升級運輸力量。相比之下,中國只有約幾架戰略運輸機,而且運-20也才剛剛服役,數量上遠遠不敵這個闊綽的鄰居。

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

中方運-20運輸機

那中國自主研發重型運輸機運-20質量與美國C17、俄羅斯伊爾76差距多少?依然很大。

文章指出,運-20滿載66噸最大航程為4500公里,比伊爾76最大載重48噸高、與C-17最大載重77.5噸差距不大。雖然其在最大載重、貨倉長度、寬度、高度等方面已追趕上美俄步伐,但由於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導致航速受限較大,進而導致運-20在最大航程及燃油經濟性上落差極大。

但文章又稱,由於運-20起落架設計落後,導致其野戰起降能力較差,在高原戰區運輸能力會大打折扣。

由於地處高海拔山地高原,不管是C-17還是伊爾76運輸機甚至直升運輸機,都不如氂牛騾子好使,因為極端氣候及地理環境會加重軍隊後勤保障負擔。

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區行軍,運輸機就算能在簡易機場降落,也未必抵抗得了極端氣候,而步行速度還不如騎行。

圖註:氂牛部隊

阿波羅網林億報導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18/9637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