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張五毛:北京 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 (洗版火文)

作者:
十年間,北京一直在控房控車控人口,但這塊大餅卻越攤越大,以至於西安的同學給我打電話,也說自己在北京,我問他在北京哪裡?他說:我在北京十三環。 北京是個腫瘤,沒有人能控制它的發展速度;北京是一條河流,沒人能劃清它的邊界。北京是一個信徒,只有雄安能將它超度。

北京沒有人情味

經常被外地朋友批評:北京人錢多裝逼不熱情。都到了同一個城市,幹嘛不一起聚聚?幾十年的交情,還不把我送到機場?事實上,北京人很難像外地人一樣熱情——來去接送,全程陪同,北京人真的很難做得到。

北京人很忙,忙到晚上11點,還在三環道上堵著;北京社交時間成本真的太高,高到從石景山去通州吃飯,還不如去天津來得快;北京真的太大,大到根本就不像一個城市。

北京到底有多大?它相當於2.5個上海,8.4個深圳,15個香港,21個紐約,27個首爾

2006年,張先生來北京,地鐵只有1號,2號,13號線,現在的北京地鐵到底有多少條線,不用百度還真記不住。10年前我坐著公共交通去找工作,拒絕去四環外的公司面試。現在,京東、騰訊、百度這些大公司都在五環外。

外地朋友來了北京,以為我們就很近了,實際上咱們不在同一個城市,咱們可能是在若干個城市,它們是中國海淀,中國國貿,中國通州,中國石景山……如果以時間為尺度,通州人和石景山人談戀愛就算是異地戀,從北五環來趟亦莊就可以說是出差。

十年間,北京一直在控房控車控人口,但這塊大餅卻越攤越大,以至於西安的同學給我打電話,也說自己在北京,我問他在北京哪裡?他說:我在北京十三環。

北京是個腫瘤,沒有人能控制它的發展速度;北京是一條河流,沒人能劃清它的邊界。北京是一個信徒,只有雄安能將它超度。

北京的人情淡薄不只是針對外地朋友,對同處一城的北京朋友同樣適用。每次有外地同學來京,聚會時外地同學會說,你們在北京的應該經常聚吧?我說,你們一年來幾次北京,我們差不多就聚幾次。

在北京,交換過名片就算認識;一年能打幾個電話就算至交;如果還有人願意從城東跑到城西,和你吃一頓不談事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了;至於那些天天見面,天天聚在一起吃午飯的,只能是同事。

2

北京其實是外地人的北京。

如果要讓中國人評選一生中必去的城市,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北京。因為這裡是首都,這裡有天安門,有故宮,有長城,有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劇院。話劇歌劇傳統戲,相聲小品二人轉,不管你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食糧。但這些東西其實和北京的人沒多大關係。

走進北京各大劇院,十個人裡面有六個人是口音各異的外地人,還有三個是剛來北京,沒新鮮夠的文藝青年,最後剩下一個是坐在角落裡刷手機,熬時間的北京地陪。

來京11年,我去過11次長城,12次故宮,9次頤和園,20次鳥巢。我對這個城市牛逼的建築,悠久的歷史完全無感。登上長城,只會想起孟姜女,很難再升騰起世界奇蹟的民族豪情;走進故宮,看到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空房子,還沒我老家的豬圈生動有趣。

很多人一提北京,首先想到的是故宮後海798,是有歷史有文化有高樓大廈。這些東西好不好?好!自豪不自豪?自豪!但這些東西不能當飯吃。北京人感受更深的是擁堵霧霾高房價,是出門不能動彈,在家不能呼吸。

3

北京終歸是北京人的北京。

如果說北京還有那麼一點菸火味的話,那麼這煙火味屬於那些祖孫三代都居住在這個城市的老北京人。這煙火味是從老北京人的鳥籠子裡鑽出來的,是從晚飯後那氣定神閒的芭蕉扇里扇出來的,是從計程車司機那傲慢的腔調里扯出來的……

老北京人正在努力為這個城市保留一絲生活氣息,讓這個城市看起來,像是個人類居住的地方。

老北京人的這點生活氣息是從基因里傳下來的,也是從屁股下面五套房子裡升騰起來的。當西城的金融白領沉浸在年終獎的亢奮中時,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閒地說,我有五套房;當海淀的碼農們敲完一串代碼,看著奶茶的照片,幻想自己成為下一個劉強東的時候,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閒地說,我有五套房;當朝陽的傳媒精英簽完一個大單,站在CBD落地窗前展望人生時,依舊會聽到南城土豪氣定神閒地說,我有五套房。

沒有五套房,你憑什麼氣定神閒?憑什麼感受生活氣息?憑什麼像北京大爺一樣逗鳥下棋,聽戲喝茶?

在北京,沒有祖產的移民一代,註定一輩子要困在房子裡。十幾年奮鬥買一套鳥籠子大小的首套房;再花十幾年奮鬥換一套大一點的二套房,如果發展得快,恭喜你,可以考慮學區房了。

好像有了學區房,孩子就可以上清華上北大,但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孩子依舊買不起房。那時候,孩子要麼跟我們一起擠在破舊的老房子裡,要麼從頭開始,奮鬥一套房。

4

2015年,電影《老炮兒》熱映,朋友圈裡有好多人吐槽電影裡六爺的北京味。我深有感觸。

來北京十多年,我拒絕去五棵松看首鋼,拒絕去工體看國安,因為沒有發自肺腑的熱愛,也學不會京腔國罵。但在北京久了,你會和老北京人達成某種和解。對他們有了更立體的了解,就沒法再把他們簡單地標籤化。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排外,我身邊就有很多友好的北京土著;也不是所有的北京年輕人都不求上進,坐享其成,大部分的北京年輕人和我們一樣勤奮。

你可以不喜歡《老炮兒》,不喜歡北京人的自大京罵吹牛逼,但你得尊重他們,就像尊重東北人戴金項鍊,尊重山東人吃大蔥一樣,這就是人家的文化和習性,不能入鄉隨俗,至少也得敬而遠之。

有一次搭計程車去林萃路,怕師傅不認識路,我打開導航準備幫師傅找路。師傅說不用導航了,那地方我知道,30年前那裡是個麵粉廠,十年前麵粉廠拆了,建成了保障房。我說,你咋這麼清楚?師傅滿臉憂愁地說,那是我老家。

我從師傅的話里能聽出一絲鄉愁和怨恨,北京對於新移民是站不住的遠方;對老北京人卻是回不去的故鄉。

我們這些外來人一邊吐槽北京,一邊懷念故鄉。事實上,我們的故鄉還回得去。它依舊存在,只是日益落敗,我們已經無法適應而已。但對於老北京人而言,他們的故鄉才是真的回不去了,他們的故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物理上的改變,我們還能找到爺爺當年的房子,但多數北京人,只能通過地球經緯度來尋找自己的故鄉。

有人說,是我們外地人建設了北京,沒有外地人北京人連早餐都吃不上;是因為大量的外來人口抬高了北京的房價,造就了北京的繁華。但是你想過沒有?老北京人也許並不需要這繁華,也不需要我們來抬高房價,他們和我們一樣,只需要一個山青水秀,車少人稀的故鄉。

5

今年,北京核心城區開始治理開牆打洞,越來越多的小商店、小飯店、小旅館被迫關門,越來越多低端行業的從業者被迫離開,這種脫衣服減肥的管理方式讓北京在高大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它離生活便利的宜居之都卻越來越遠,離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越來越遠。

那些追夢成功的人正在逃離,他們去了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西海岸。那些追夢無望的人也在逃離,他們退回到河北,東北和故鄉。

還剩下2000多萬人留在這個城市,假裝在生活。事實上,這座城市根本就沒有生活。這裡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作者:張五毛,陝西洛南人,80後青年作家,曾出版長篇小說《公主墳》。張先生說:幽默不流俗,理性不學究。】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725/96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