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德國大學教授如此評價中醫 令無數中國人汗顏!

作者:

中藥(圖片來源:CCO)

中醫的沒落,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被毀壞殆盡……

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一位謙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國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漢學家。他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滿晰駁,取意為「以飽滿的責任感反駁西方明晰科學的不足」。他曾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在歐洲,他不僅是與李約瑟齊名的漢學家,而且是一位中醫學家。他的名片上印著:「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中醫理論基礎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國際中醫規範辭典執行主編」。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語等,中國話講得相當不錯。他的藏書甚豐,收藏的中文書籍有近萬冊。四書五經,老子、孟子,唐詩宋詞,紅樓、水滸,以至平妖傳,大同書無不研讀。他讀更多的,還是包括《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在內的諸多中醫典藉及現代中醫著作。

在40多年的教學與研究中,他編著出版中醫圖書有《中醫臨床藥理學》、《中醫方劑學》、《中醫針灸學》、《中醫論斷學》、《中藥學》、《中醫基礎理論》。其中他的《中醫基礎理論》一書,風靡歐美,被譯成多種文字,並多次出版。他在德國慕尼里創辦過「國際中醫社團」,開展專題研究,並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學習班、報告會、學術交流會。數十年裡,矢志努力,耕耘不懈。

他為了中醫的振興和發展,1979年以來先後5次來到中國。他的中國同事和朋友親切地稱他「老滿」或「滿教授」、「滿先生」。有人把他譽之為活著的白求恩。他對中醫發展的觀點,被國內學者廣泛引用。

前不久,波克特教授應邀來北京。在中國科技信息所主辦的「中醫藥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他作了《為什麼當代人類不能缺少中醫》的專題講演,受到與會者的廣泛認同。會後,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科技中國》:滿教授,您在講演中說:沒有中醫,我早就不存在了。是您把中醫藥學研究當作終身事業,視為生命一樣重要呢,還是中醫藥使您的健康大受裨益,甚至挽救過您的生命呢?

波克特:應該說,這兩個含義都有。早在50年代,我就被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征服了。我結識了不少華人朋友,並向他們學習漢語。在巴黎大學求學,有幸結識了李約瑟博士,更加深了我對漢學的興趣。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道藏》的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又回德國學習西醫,同時研讀了南京中醫學院編著的《中醫學概論》。從此我與中醫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作了我一生最主要的事業。

作為中醫學家,我當然知道中醫的保健方法,並在實際中廣泛應用。有一年外出受寒,肩膀疼得很勵害,下飛機後胳膊都抬不起來了。開始時用西醫方法治療,很久不見效果。後來我改用艾灸,三次就完全恢復了。1989年,我患了膝關節炎,西醫先讓服用可的松,沒有效果,後來建議動手術,換金屬關節。一位姓周的中醫師給我推拿、針灸,配中藥吃,不到6個月,徹底好了。你看見我今天在會上,兩個多小時都是站著講演的吧,完全正常。兩年前,我的眼睛視物模糊,西醫說是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炎,沒有辦法治,搞不好會失明的。讀書人眼晴失明是最可怕的事,我用中醫方劑學裡的伏兔丹(正確的寫法應為:茯菟丹)和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做成藥粉來吃,幾個月後就好了。現在我73歲了,視力1.5,你看,我的眼睛不是好好的嗎?

《科技中國》:您的太太和家人、朋友,是不是也相信中醫,有病時是不是也請中醫師來看?

波克特:當然!我這次來北京,從王府井的平心堂給我的太太配了中藥散劑,還要帶回一些在歐洲不便買到的中成藥呢!

《科技中國》:聽說您能用中醫診病,並能開中藥方?

波克特:當然。我研究中醫藥幾十年了,60年代時曾經拜台灣一位老中醫為師,他的脈診很特別,診斷不錯。我也是個滿不錯的中醫師啊。

《科技中國》:在德國,認可中醫中藥的人多不多?

波克特:德國是使用植物藥最多的歐共體國家,占領了歐洲草藥市場的70%左右。據調查,58%的德國人服用天然藥物,85%的德國人認為天然藥物有效,毒性低。可是現在到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的中醫師,大多數水平不高。有的人到中國進修中醫幾年甚至幾個月就開中醫診所,真正能用中醫理論和方法診病治病的中醫師不多,許多中醫師不會望聞問切。他們其實是假中醫。中醫是一門科學,希望中國要嚴格掌握培養標準,不要培養這樣的假中醫,這對中醫在世界的傳播影響很不好。真正好的中藥也不容易買到,有些還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藥效得不到保證,這很影響中醫藥在國外的聲譽。

《科技中國》:您在各種場合都說過,中醫是成熟的科學。我們相信這是您對中醫藥學多年研究和深刻理解的結果。在您看來,中西醫是不是各有所長,它們各自的長短主要是哪些?

波克特: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要多說一點。國外是有許多人認為中醫不科學。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許多中國的中醫們對中醫的科學性表示懷疑。我在世界許多地方講演,我一再強調中醫是一門成熟的科學。這是我幾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什麼叫科學?在我看來,科學必須符合以下三條標準:

一、以正面經驗為基礎。「正面經驗」是針對確鑿的事實而取得的實際效果。正面的事實與主觀的臆測是相對立的,離開了事實,科學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條件。所以「正面經驗」,是經驗的事實資料的積累,能夠重複和驗證的。

二、陳述的單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體名詞術語的含義是單一的。所陳述的內容都是有一致規定的,並排除其他含義,那怕是稍微相似的含義。

三、經驗資料的嚴格、合理的綜合。「嚴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綜合」,是指從收集到的經驗資料中建立起合乎邏輯的聯繫。這種合乎邏輯的聯繫,就是這個學科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能使人們對未來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靈活推斷,並使原有的結果再度產生。

按照這三條標準,可大致將二十世紀的各種科學分為精密科學、原始科學和偽科學。少數學科屬於精密科學,如物理、化學、天文學幾乎完全符合三條標準,是精密科學。多數學科只符合第一條,可稱為原始科學。離開了取得正面經驗的確鑿事實,則應稱為偽科學。在現代醫學(西醫)中,絕大多數是原始科學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學,其中還有較大的偽科學的成份。與此相反,中醫除了還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學和偽科學的殘餘外,就絕大部分或者主體而言,應當稱得上是精密科學。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等中國古代醫書的傳世,表明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中醫理論體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藥物學專著,確立了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與治療原則。我的好朋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教授李致重先生在他的《中醫復興論》裡說:中醫學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方法論,以證候為研究對象,形成了以藏象經絡、病因機理為核心,包括診法、治則及方劑、藥物理論在內的獨特、完整的理論體系。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臟腑經絡、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界也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中醫辨證論治所形成的診治疾病的基本法則,是中醫最突出的特色,也是西醫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

這些結論性的觀點,我完全認同。中醫是一種內容最豐富、最有條理、最有效的一種醫學科學。而西醫學的發展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大踏步發展只有幾十年。應當看到,它是藉助物理學、化學的方法和理論,作為自身使用的技術才發展起來的,事實上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藥理學基礎。從根本上說,西醫學還只是一種典型的生物醫學或動物醫學,還遠沒有發展到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醫學。它將針對老鼠的實驗結果應用於人類。須知,人類與老鼠畢竟有天壤之別啊。當然,西醫在物理、化學方法基礎上發展的醫療技術是很可貴的,但技術與科學是兩回事。

西方醫學已進入方法學的死胡同,它不能像中醫那樣對個體機能失調作出精確的、特異的判斷,並進行治療。西醫盲目用藥的現象很普遍,動不動就用抗生素、激素,經常服用很容易造成藥物依賴,破壞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濫用,使高血壓心臟病血栓等等病症隨處可見。

我開始是學西醫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學醫學系當過老師,也有行醫資格。如果不了解西醫,我就沒有資格批評西醫。當然,我決不是說西醫一無是處,這裡我是從科學與技術的比較上講的。從長遠來看,中醫應該比西醫有更廣闊的前景。因此,中醫藥學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科技中國》:中醫既然是成熟的科學,具有廣闊的前景,那麼,它是不是就應該具有全球化的條件?您對中醫全球化樂觀嗎?

波克特:這個問題很難用樂觀或不樂觀這樣簡單的結論來回答。從當前看,情況不容樂觀。從長遠看,如果中國同道們和中國的領導人足夠的意識到當前的問題,並著手加以糾正,中醫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正如我這次演講的主題那樣,「當代人類不能缺少中醫」呀!

《科技中國》:在您看來,當前中醫藥發展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或者說,影響中醫藥全球化的因素是什麼?

波克特: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自己把自己的寶貝當作垃圾忽視甚至丟掉了。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中醫藥在中國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但是對中醫學的科學原理認識不夠。就像剛才講的:居然也有許多中國的中醫們對中醫的科學性表示懷疑,這是問題的實質。中國至今沒有為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沒有從全人類福祉出發給予人道主義的關注。近一百年來,許多人固執的相信用西醫的方法可認發掘和提高中醫,這樣做的結果,使中醫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中國的有關主管部門和許多醫生,表現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虛無主義,不承認自己民族醫學的科學性,不認真評價並確定中醫的價值,一味追求時髦,用西醫的標準和術語改造中醫,扼殺中醫。

可悲的是,當前這種狀況還在繼續惡性循環:在中國,雖然有「中西醫並重」的行政規定,但在醫療的事實上,中醫不能和西醫享有同等的學術地位。專門研究中醫的機構少,經費少,更危險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謬。研究人員沒能對中醫基本的方法論和認識論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論據去證實中醫藥的科學特點。

在中國,對中醫的歧視處處可見。中國的西醫師有157萬人,中醫師只有27萬。在綜合醫院中,中西醫的比例約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醫研究機構和中醫學院也存在這個問題,中醫院中,病歷90%是用西醫診斷學和病理學的術語寫的,能用傳統的中醫學理論和方法來診病和開方的,一種說法是不到一萬人,而且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這樣,那就悲慘了!

種種跡象表明,中醫正在不斷走下坡路,走向衰落。這種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轉,這個曾在理論上、實踐上達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醫學,將成為過時的東西。這不但對中國人民是不負責任的,而且對世界人民也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中醫的衰敗不僅是醫學上的問題,也是一個嚴竣的社會問題,會給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影響。美國2003年的衛生醫療費用是1.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2004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國13億人,如果沒有中醫,誰能支付起那麼高的醫療費用呢?到過歐美的人就會知道,歐美的醫療效果並不一定好,許多病的治療上並不滿意。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跑到歐美做中醫呢?中國要保證老百姓的醫療,當然更不能缺少中醫。

《科技中國》:針對您看到的這些問題,如果請您開個「藥方」,您會怎麼開?

波克特:中國的事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我相信中國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不過我有幾點看法要說一說。

中國自己不把中醫藥學當成科學,不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幾年前我看了崔月犁先生的《中醫沉思錄》,我高興地看到有許多人在深刻地思考中醫的問題了。最近我讀了李致重先生的《中醫復興論》,我們的理解完全一致。太讓我高興了!我對他說:我們是朋友,也是同學,志同道合的中醫的學生呀。我認為,中國應當首先把自己中醫的事情做好。中醫應當在中國的國學傳統上儘快復興起來!

實際上,中國是不應該有文化自卑感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有燦爛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強國,對人類文明有過重大的貢獻。中國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後了,但這是社會的落後,管理的落後,經濟的落後,而不是文化特質的落後。中國人應該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氣壯地弘揚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和發展中醫中藥學,要在世界範圍內為中醫中藥「正名」。中醫是成熟的科學,不是經驗醫學,更不是偽科學。不要人為地把中醫學搞壞了,讓人家說你是偽科學。現在,西方人也已經覺察到西醫西藥的局限性了,但又沒有其它辦法,很多人把目光轉向植物藥物,希望從傳統醫藥中尋找出路,這是中醫中藥發展的好時機。

中國應該加強中醫中藥的教學和研究。中國要培養大批真正能用中醫藥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診病治病的中醫師,不是一萬人,而是五十萬、一百萬人。這樣,輸送到世界各國的假中醫也就少了。中國應該制定中醫藥學的標準,當然不是以西醫學方法來評判的標準,並使它逐步成為國際遵循的唯一標準。這樣才能消除國際市場上那種傳統中藥按植物藥物,或者西藥標準劃定的混亂局面。中醫中藥有自己的標準,用別人的標準就不是中醫中藥了。

現在迫切要做的事情有三條:一是設法使中國的一些一流學者掌握認識論,即有關現代科學在方法學上與中醫學相適應的認識論。二是繼承、開發中國傳統醫學寶庫。三是系統地發展屬於中醫自己的現代技術。比如研製鑑定中藥的新技術;藥物功能論斷的新技術;在醫學文獻迄今還沒有包括進去的中醫治療功能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論和具體方法等等。這些工作要靠中國的同仁來做,也需要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

《科技中國》:您是不是早就與中國的相關單位進行了交流與合作?

波克特:是的。我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已經有很多年了。與中方簽訂了幾項協議書,合作編纂中英文《中醫學規範辭典》、改編《傳統針灸學教程》、編寫《中醫學概論》等等。我很熱心於這些工作,因為只有首先把中醫的事情做好才行。

我常常肯說:我不知道。這好像是我的口頭語。不過真的,我不知道中國不少人已經看清了中醫的問題,為什麼改起來這麼慢;我也不知道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還能夠為中醫做一些什麼。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我會一直努力的。

西方醫學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和電子顯微學基礎之上,屬於實證科學範疇。中醫不是普普通通的技能或者技藝,不是通過多少年的高等教育和臨床實踐就可以成為中醫泰斗的。中醫醫術的高低首先取決於中醫從業人員的道德水準,是和人的德性修養緊密相關的!為什麼現在的西醫大行其道,占據大半壁江山,而中醫萎靡不振,鮮有大醫現世,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中國傳統文化被毀壞殆盡,天人合一、善惡因果、仁義禮智信等正念已經煙消雲散;

2、現行中醫教育體系違背了中國傳統醫學「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修煉德性」的傳承模式;

3、人心浮躁、醫風可疑,眾多中醫從業人員過多關注如何追逐名利,追求錢財,基本上不具備大醫現世的德性背景和靜悟條件;

4、由於污染日益嚴重,中草藥本身帶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出於經濟利益考量,中藥廠商採取非法手段炮製中藥飲片。這些因素都大大減弱了中藥的藥力,人們逐漸失去了對中醫的信心。

中醫衰敗了,不是中醫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了。

中醫的確不是西方標準定義的科學,更不僅僅是治病的技術,說它是科學和技術顯然都貶低了它,因為它超越並包容科學技術。它既是形而上之道,無形無象,通天達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醫病救人,同時也是一種滲透於東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學、藝術、價值觀,甚至就是一種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學了中醫生活一定會更美好,所以我以為每個中國人都該學中醫。《黃帝內經》、《道德經》、《易經》的經典語錄應該直接進入大中小學的課本,因為這些都是中醫的源頭。試想,你即使不給人治病,學了中醫也能給自己養生保健,這也是積德行善,因為你減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減輕了親友的麻煩。

中醫與儒釋道共同構成了中國的核心文化內涵,對道的追尋令它們異曲同工。無論皇家的正統學說還是民間的世俗文化都與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醫兼俱道與術之特徵,並徹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賞,所以不僅人人皆可學習中醫,進一步努力還可成為業餘郎中,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從古到今的一種現象,一種典型的中國特色。中醫還有個現代特色,就是當今的許多中醫名家是學了西醫後再學中醫而成名的。中醫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醫來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

從古到今,大凡文人騷客都略通歧黃之術,販夫走卒也會些治病的獨門偏方,至於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則十有八九都懂些醫術。這不僅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和武俠小說中可以領略,而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元代名醫朱丹溪四十四歲才開始學醫,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醫;上海名醫陳存仁寫的《我的醫務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醫的神人,茲略舉一二:惲鐵樵,上海名醫,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報》主編。因長子病故,遂發憤學醫,後正式掛牌行醫。其主要著作22種,另有《鐵樵函授醫學講義》;陸士諤,上海十大名醫之一,早期鴛鴦蝴蝶派小說家,主要小說有《馮婉貞》、《新孽海花》等,醫著有《醫學指南》、《士諤醫話》等,編著的醫書有《葉天士醫案》、《葉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見,從古代到1949年,醫者與文人之間並無明確界線,誰若想更進一步成為懸壺濟世的郎中,就可專門拜師學醫,出師了就可成為當時的專業人士。

學中醫最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在實踐中學習,我所看到和實踐的結果都證明了這一點。其實東方的學問和技藝都是如此傳授的,如練武、習文、學戲、下棋、繪畫、彈琴等等。若無師,那就先尋師,師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誠。此外,醫書也可成為半個老師!舊時的中醫教育是一種開放的體系,無任何門檻,誰都可以學,因為它低可用於修性養生,中可用於治病救人,上可用於悟道得道。但是你究竟能否成為好醫生,能否悟道,只能取決於你的醫道和醫德,決不取決於你的文憑和廣告。

再說,中國幾千年來壓根兒就沒有中醫文憑這東西,中醫高人是師帶徒的結果。如此看來,中國學醫的舊制和習慣法其實是一種比科舉制度和現代考試制度更先進的人才選拔體制,讓社會成為最大的考場,頗有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有人說江湖醫生騙人,世上也的確有這種江湖騙子。但那個行業沒騙子?我們一生中真正上當受騙的悲劇是因為江湖醫生嗎?誰也不從中醫教育和體制上找原因。中醫高人都被消滅了,當然只有庸人和騙子當道!我以為,人世間的種種職業中,唯獨醫生最難騙人,因其結果只有兩種:有效和無效。而絕大多數誤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醫生還是某些正規醫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政府無為,各類人才就會自然成長,大有可為。這也是為什麼中醫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氣候不同,物產各異,更加造就了各地、各類風格不同的中醫方法,所以中醫的天性就是充滿個性的,多元化的,它與西醫從一開始就走的不是一條道。人類返樸歸真的趨勢與中醫的本質有種天然的契合,中醫本身就可以直接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當今科技發達醫療倒退的情形下,我更建議人人學點中醫,多少不限,總之都會利人利己。再說,這也算恢復了一種古風,一種失傳很久的中國特色。

不知何故,中醫專業是按理工科招生的。其實這是個地道的文科專業,甚至可以歸為藝術類,唯獨不應歸入理工科,這大約也是官員們一心嚮往科學的結果。中醫無論從文字、醫學、歷史、哲學、藝術、玄學等各方面看,都是與中國文化聯繫最緊密的「學科」,因為其中充滿了道,所以有文科天賦的人學中醫比理工科天才更得心應手。我將認識中國字的人都稱為文人。作為一名文人,我學中醫是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所致。文人識字,所以可以先讀醫書,書就成了第一個老師。我就是這麼開始的。可惜在人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易,摧毀自己的興趣倒不難。我堅信只要真心學醫求道,自會碰到有緣人。果然,當我真心誠意地尋找學醫的師傅時,他們就一個個出現了,有的在鄉下,有的在城裡。看似你在找他,實際上他也在找你,有緣之人遲早會碰面。

中醫內容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中藥。其實中醫的內容之豐富超出我們的想像。僅從大的方面就可分為內治與外治,而外治的內容更豐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醫的一法,就容易觸類旁通,治療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結合運用,哪種方法適用就用哪一個。關鍵是必須跟著師傅在臨床實踐中學習。從實質上看,中醫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於調節陰陽平衡,故凡調節陰陽平衡之法皆為中醫之法,其法並無高下之分,端看那種法更合適。從廣義上講,中醫之法亦是治國之法。所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很有道理,因做良相與良醫之道相通。

中國是文化的中國,數千年來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醫承載著中國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醫亡,則中國文化亡,文化即亡,則中國名存實亡!決非聳人聽聞!

過去幾年中,我遍訪各地各類中醫人士,其中有民間的也有學院派的,有城裡的也有鄉下的,有道士也有和尚。在尋醫訪道過程中,我常常碰到一些人對中醫憂心如焚,尤其對「中醫不科學」的說法表現出極大的憤怒。這時我會津津有味地說:如果有人說中醫不科學,那您就該說,對,中醫當然不是科學!說中醫是科學實在貶低了中醫,因為中醫是超越科學並包容科學的!何故?中醫給中國人醫了幾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療效,又有系統的理論,能說它不真嗎?可是當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也無法解釋中醫的理論和療效,只能說明科學有局限,是中醫的發展提前超越了科學。以科學為標準衡量中醫本來就不對。什麼是科學?其定義至今眾說紛雲。早期人類對自然和自身的認識通稱為哲學,到後來才分科別類,是謂科學,亦即分科別類之學問,它只是建立在古希伯萊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傳統上的一種探索真理的方法,並非終極真理。中醫、佛學、道學、神學不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嗎?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科技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815/97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