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婚姻里 妻子最不需要的是勤快

作者:

婚姻是一場力均對等的博弈,沒有誰永遠照顧誰。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我離婚了,後來老公再娶媳婦,我發現從前什麼都不做的他,現在竟然變身家裡的大廚,這叫一物降一物嗎?

點讚最高的回答是,一定是他的現任不擅長家務,這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女人你越勤快,老公就越懶惰。你越勤快,越容易吃力不討好,恐怕婚姻越難幸福。

01

我身邊就有這樣血淋淋的例子。

琪琪是我們朋友圈典型的勤快妻子,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買菜做好全家的早餐,送孩子上學,然後去上班。

回來後伺候孩子做飯洗衣吸塵,她像個閒不住的陀螺,一刻都沒有停。家裡卻被她收拾的井井有條,窗明几淨。

按理說哪個男人娶了如此勤快的妻子,都會好好珍惜,對吧!可是她的老公卻並不領情,反而不把她放在眼裡。

晚飯後,琪琪做好綠豆湯端給老公吃,不料老公卻大發雷霆,指責琪琪沒有眼力勁兒,臨睡前吃什麼綠豆湯,喝太多晚上起夜太麻煩了,晚飯吃得那麼飽,哪裡還能吃得下?

琪琪委屈的說:「天氣太熱了,喝點綠豆解暑降溫,明天就不容易中暑。我也是好心好意,沒想到你會生氣!」

「我不想看到你總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不是做這個就是做那個,我娶媳婦不是娶保姆,你不需要在我面前表演什麼。」

「我怎麼是表演呢!家裡的活你一件都不干,我若不干,堆在第二天還是我干,讓你幹活又是一頓吵,我幹活你又說我表演!」

有一次他們一家三口去公婆家吃飯,琪琪主動下廚做飯,飯後還主動洗碗。婆婆看不慣琪琪用洗潔精,就悄悄和兒子說,叫你老婆少用點洗潔精。

琪琪老公衝到廚房,脫口而出:「你能不能少用點洗潔精,洗潔精是化學物質,用多了沖不乾淨致癌你知道嗎?」

琪琪從踏進婆婆家的大門到現在已經忙活了整整四個小時,沒想到最終還是被人指責。

琪琪和我講述這些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她不明白了,一個妻子每天包攬全部的家務活,把老公孩子伺候得衣食無憂,自己累得像個保姆,到頭來還是委屈的像個受氣包。

我告訴琪琪,婚姻是一場力均對等的博弈,沒有誰永遠照顧誰。如果你把自己放得太低,付出了全部,他也未必能買帳。一個不懂為家付出的人,也必定體會不到你的辛苦付出。

02

我的男閨蜜小林是一個「寵妻狂魔」,他的妻子婷婷不擅長做家務,他們結婚後就約法三章,一起分擔家務活。

小林負責做飯,婷婷負責洗碗,一起感受婚姻里的柴米油鹽。夫妻搭配,幹活不累,兩個人一起幹家務比一個人幹家務效率更高,也更能增進夫妻感情。

每天晚飯後,他們都會出去散步,分享白天上班遇到的趣事,聊一聊最近的煩惱和心事。

後來婷婷懷孕了,小林就主動包攬了全部的家務,他說油煙吸多了不利於孕婦的身體健康。婷婷要洗碗,小林說孕婦少接觸化學物質,去沙發上歇著吧,一會兒給你削蘋果。

婷婷孕吐反應比較厲害,想吃話梅解吐,小林發現話梅含很多添加劑,他就自己買來檸檬學做檸檬雞給婷婷吃。

婆婆吐槽婷婷太懶了,婷婷這樣好吃懶做,兒子你太虧了。小林說了,媽,婷婷現在是人生最需要關心的階段,我身為她的丈夫,不多體諒照顧她,還讓她反過來幹活伺候我,我還是人嗎?

等到婷婷生完孩子,小林還是主動帶孩子洗尿布,研究嬰兒輔食營養,把老婆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的。

小林在結婚兩年的紀念日發朋友圈向婷婷表白,老婆,我愛你就想把你寵成公主,我喜歡你像個慵懶的貓享受我的照顧。愛你的男人,不需要你勤快,你永遠是我的小懶貓!

去到小林他們家做客,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們之間一個人做家務,另一個人會說辛苦了,一方付出,另一方會說謝謝,我想,夫妻之間互尊互重,是幸福婚姻的法寶。

03

婚姻里,妻子最不需要的是勤快,就像小林說的,男人真的愛你,會把你寵的像個公主,愛你才會不由自主的心疼你。

不愛你的男人,就算你變身保姆、司機、育兒嫂、醫生,陪吃陪玩陪睡,為了這個家付出全部的時間精力,他依然不會體諒。你做好了是應該的,沒做好就是不賢惠。

看一個男人心裡有沒有你,看你身體不舒服,偶爾不幹家務時,他的表現。如果他不顧你身體不適,指責你懶惰不幹活,這種男人心裡只有他自己。

為什麼說喪偶婚姻多不睦?一個男人可以狠心到看著自己的女人跪在地上揮汗如雨的擦地板,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而不伸手幫一把,這樣的男人可能不是懶,而是心裡沒你。

就像知乎上那位女士提出的,他再婚時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做飯洗衣都會了,而他的妻子卻像當年的他,什麼活都不用干。除了他不愛你,沒有別的解釋了。

失敗的婚姻,妻子勤快並不能挽留這段婚姻,成功的婚姻,你的勤快是錦上添花,無論妻子說什麼做什麼,只要他愛你,你都是對的。

婚姻里,妻子最不需要的是勤快,愛你的男人不需要你勤快,不愛你的男人,你再勤快也沒用。妻子們,從現在起,不要太勤快,記得給婚姻留一點餘地!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兒童心理課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820/9803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