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三胖為江撐腰 借核裝瘋讓習顏面盡失 核戰我們如何活?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一再挑釁國際社會,美朝對峙不斷升級。有一些分析認為,金正恩挑釁的背後,也包括針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本人的因素,習近平當局三次舉辦重大國際活動之際,朝鮮總是搞核子試爆或者試射飛彈,十九大日益逼近之際,金正恩威脅要搞更大規模的核子試爆氫彈空爆。

2015年10月5日新京報網發表標題是《25年至少17位中共領導人訪朝:江澤民首次外訪選朝鮮》的文章。

文章提到,1990年3月江澤民訪朝,這是他就任總書記以來的首次外訪。他告訴金日成,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支援朝鮮。2001年9月江澤民再度訪問朝鮮,在金正日陪同下,前往平壤錦繡山紀念宮,「瞻仰了金日成遺容」。

據《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原題《江澤民出訪紀實》披露,1990年江澤民初訪朝鮮時,金日成、金正日父子雙雙機場迎接,又對江澤民的到來,金日成親自下達指示「黨內要發文件,做到家喻戶曉」,等等。僅就這些招待的細節來看,江澤民與金日成父子的關係一開始就很「堅固」。

新京報文章提到,江澤民訪朝曾獲「金一世」金日成親自接機,江澤民還有一個與「金二世」金正日相關而胡、習也不能破的紀錄。

在2004年4月,交棒不交軍權的江澤民以中央軍委主席身份在北京接待來訪的金日成,並留下了一張日後媒體時不時就拿出來開刷「外交禮儀盡失、令人作噁」的新聞照片──江澤民與金正日「攬頸摟腰、險些嘴碰嘴的激情擁抱」。

胡錦濤任內訪朝僅2005年一次,習近平2008年訪朝時任國家副主席,而主政期間兩度出訪朝鮮的江澤民。相比其他領導人,這紀錄已確定「空前絕後」。

胡錦濤2005年訪朝,金正日有擁抱但沒有像與江澤民這麼不得體、不堪入目的姿勢,而習近平2008年訪問平壤甚至是不見金正日擁抱,遂引輿論「是主人怠慢還是客人拒絕」?應該兩者皆有吧。

金家政權不僅與江澤民關係密切,江澤民的親信舊部也與朝鮮多有往來。

2010年10月9日,周永康訪朝,隨後10月23日,郭伯雄也訪問了朝鮮。眾知周永康與郭伯雄兩人都是江澤民的心腹。

「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加強合作」十六字方針,這是2001年中共前黨魁江澤民訪朝時與金正日國防委員長協議的血盟方針。

2013年7月25日,中共副主席李源潮訪問朝鮮時,表明中朝關係不再是血盟,而是正常國家之間的關係。

2015年10月,中共常委劉雲山參加勞動黨建黨70周年紀念儀式,與金正恩會談時當面公示江澤民,「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加強合作」十六字方針。

劉雲山公然推翻了,習近平定下的中朝關係不再是血盟,而是正常國家之間的關係。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分析,朝鮮金家政權時代與江澤民及其嫡系交好,但江澤民卻是習近平反腐總目標,朝鮮「借核裝瘋」讓習近平顏面盡失,這也顯示金正恩與金氏政權三代交好的江澤民的不同尋常關係。

如果發生核子戰爭我們能存活下來嗎?

另外,外媒披露現在用於核威脅的民防工程如核避難所等基本喪失原有功能,在朝鮮核威脅不斷增高之際,人們多了解核核威脅的保護知識,一旦突發危機得以生存的機率就更大。

2017年9月21日BBC中文網文章稱,隨著北韓不斷炫耀其不斷增強的核彈頭飛彈發射能力,聲稱可以發射到美國本土,美朝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一些位於朝鮮飛彈發射範圍內的地區開始更加嚴肅地進行防備。

在日本,有些村落開始進行核攻擊演習。夏威夷修訂了指導民眾進行核爆防備的措施的條例,美國西海岸的一些地方主管部門也在採取類似措施。直接受北韓威脅的美國關島最近發布了如何應對核輻射的指令。與此同時,美國國土安全部也於近期重新設計了官網Ready.gov,增設了有關核爆炸的欄目。

在其它國家,民防的重要性在近些年已經不再列入議事日程。截至上個世紀80年代,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民防預備措施,其中一些措施,通過分布於英國各地的區域管理者,可以幫助政府實現不間斷運行。其它一些措施,如防空警報和宣傳運動,則直接服務於普通民眾。

例如,警報部署在成千上萬個地點,可以用來向民眾預警飛彈襲擊,也可以用於在輻射消失時通知警報解除。

「這一特殊事件的問題在於它和其它類型的突發事件完全不同,」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政策學院國際安全系主任帕特麗夏・路易斯(Patricia Lewis)說,「它太可怕了。」

在冷戰期間,民防是經常提及的話題。當時,核攻擊幽靈影響著大眾文化,也是政治上流行的話題。今天,人們不再那麼經常討論核爆炸和它的後續影響。不過,威倫斯坦認為,這一切需要改變。

畢竟,世界上還有15,000枚左右核武器,其中,絕大部分在俄羅斯和美國。兩國領導人最近承認,兩國的關係處於危險的低點。

新澤西的史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亞歷克斯·威倫斯坦承認,發生核子戰爭或流氓國家與恐怖組織引爆小規模核裝置的可能性極小。但他認為,有必要防患於未然。

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歷史學家馬修・格蘭特(Matthew Grant)在他的著作《爆炸之後:英國民防與核子戰爭,1945-68》(After the Bomb:Civil Defence and Nuclear War in Britain,1945-68)中探討了這一問題,他說,過去,由於對核現實威脅的認知程度有限,而且認知的晚,英國的民防工程資金非常少。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詹尼弗・科爾解釋說,儘管人們認為恐怖集團引爆核炸彈的可能性"雖低但卻不可忽視",但是,核子戰爭已不再被列入英國的"國家風險清單"。

「核打擊不再是合理的極端糟糕情形,」她說。

世界上很多地方還保留著核避難所,包括紐約。但是,有些避難所已經被挪作它用,如果附近發生核武器爆炸,已不再適合用作避難場所。

國際紅十字會(ICRC)定期向各國提供各種災難應對措施的建議,包括核武器爆炸。

「如果我們在核爆炸衝擊發生後的幾分鐘內去觀察衝擊現場,」國際紅十字會武器污染部主管約翰尼・拿米(Johnny Nehme)說,「我們幾乎做不了什麼。」

「我能預見的唯一人道主義救助是在爆炸數周以後。」

他還指出,如果發生戰爭,邊界將可能被關閉、航班停飛,嚴重影響人道主義組織去救助倖存者。

核爆炸對現代城市可能造成的嚴峻後果,以及人道主義組織、應急服務機構和政府有限的救助能力,都讓有些人覺得這一恐怖場景令人絕望。但是,威倫斯坦(Alex Wellerstein)和其他一些民防倡議者認為,事實上,還存在有一線希望:如果民眾準備更充分,更見多識廣,他們得以生存的機率就更大。

文章最後善意提醒,這並不是哪個人真的想去思考的問題。但是,如果不可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怕只是那麼一點點,將會帶給我們最好的機會。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924/99892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