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馬雲狠砸1000億 圍剿劉強東王衛聯盟

9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增持旗下菜鳥網絡股份。按照協議,阿里巴巴將投資菜鳥網絡53億元,此次增資後,阿里巴巴持有菜鳥股權將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阿里同時宣布,在已投入數百億元的基礎上,未來五年繼續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物流網絡。

2017年以來,物流行業熱鬧非凡。先是京東物流獨立營運,豪氣宣稱五年實現千億規模,緊接著菜鳥與順豐上演一場「賭氣式分手」,京東緊隨其後「手撕」天天和百世。各大巨頭之間的明爭暗奪好不熱鬧,在衝突和競爭的背面則是中國物流產業一次次地推進。但毋庸置疑的是,民營快遞行業的新勢力版圖業已三分天下:菜鳥系、順豐和京東。

此次阿里豪擲1000億元給菜鳥,無疑再次改寫競爭格局。十年前,便開始布局自營物流的京東,首當其衝。

京東十年磨一劍,阿里半路攔截

2007年,京東的年營業收入不到5億元,那一年京東首次獲得今日資本千萬美金融資,年底劉強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建倉儲配送。其戰略思想是,將商品採購入倉、倉儲建設、營運以及末端配送等全物流鏈路完全掌握。

此舉無疑震動業內,那時候普遍認為自建物流容易拖垮企業,質疑聲紛至沓來。在此過程中,京東最多那一年虧損了十幾億人民幣。

經過十年的發展,京東的倉儲一體模式開始逐漸顯現出巨大的競爭力。京東的供應鏈模式通過把商品提前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以最快的方式送達消費者,將電商用戶的體驗門檻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直堅持不自己做物流的阿里在那幾年並沒有停止探索。直到2010年「雙十一」期間的爆倉事件成為阿里物流戰略的導火線,第三方快遞行業的低效和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充分暴露了電商在物流方面的短板。

與之對比的是,同年京東推出「211限時達」,在快遞口碑上甩下淘寶平台好幾個身位。「著急用就上京東」,成為不少用戶的新選擇。京東也通過自建物流的方式,在3C市場站穩腳跟。

這反應了人們在電商平台的消費理念發生了變化。以前,用戶注重成本(包郵),現在,快遞速度和服務質量成為重要考量標準。對於電商平台,不管是天貓還是京東,在培養用戶的網購習慣時,都需要提高物流水平。次日達、當日達等優質的物流體驗成為電商平台未來增長的基礎和保證。

馬雲也意識到這一點,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發現大量的抱怨和投訴幾乎都是關於物流的,所以我們必須自己參與進來。2013年5月28日,阿里發力建立布局物流平台,聯合銀泰、復星、富春集團、順豐和「三通一達」等9家企業組建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億元。2016年5月6日,菜鳥網絡宣布完成A輪100億人民幣融資,阿里巴巴擁有47%的股權。

近幾年,菜鳥網絡搭建了快遞服務平台、倉配網絡、發展跨境物流網絡、農村物流等,並打通了彼此間的資訊流、物流,形成智能網絡。

菜鳥智能倉配網絡已為全國10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天貓超市在生鮮領域推出1小時送達的極速物流。在跨境領域,菜鳥物流由中國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的時間縮短,很多地區從過去的60天降到目前15天左右,俄羅斯、西班牙等部分地區已實現72小時送達。在農村網絡方面,菜鳥搭建了覆蓋全國近3萬個村莊的送貨進村服務。

雖然,在此過程中菜鳥經歷了內部快遞公司的博弈和分分合合,但菜鳥的平台建設已經趨於穩定,物流網絡業已織成。

5個月前,京東物流宣布獨立。在此之前,京東物流就因居高不下的成本成為財務上的拖累,有消息稱2015年京東物流快遞帳面虧損達94億元。面向社會業務的京東物流,失去了內部自營優勢後,在高成本和競爭對手的施壓下,加之菜鳥的中途殺入和窮追勐打,這場仗並不好打。

投資1000億的雄心

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之初便承接著阿里的偉大願景:構建一張基礎智慧物流網絡,開放給全行業公用,自己提供大數據、科技與骨幹網絡支持。直觀地說,數千家商家、快遞公司以及消費者都可依賴菜鳥,上億件包裹的倉儲、運輸和配送都能在此實現。

菜鳥的模式跟京東有著本質區別,它要打造的是一個平台,成為物流行業的架構者和賦能者。這也延續了阿里一貫的平台思維:自己搭台,讓別人在上面唱戲。為了這樣一張網絡,菜鳥在四年的時間裡砸下了幾百億的投入,建立大量節點倉庫,同時與快遞物流界的合作夥伴共同搭建全國智能分倉和配送網絡。此次再次投資1000億,預示著這張網的搭建進程進一步加快。

2016年,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將零售做了進一步的升級:讓線下的百貨公司、超市、商場、便利店和社區小店們,與巨無霸式的阿里線上平台互動,形成化學反應。

馬雲說: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線上和線下物流必須集合在一起,才能誕生新零售。至此點明物流成為破局新零售的題眼,而菜鳥正是破局的紅纓長矛。

而阿里則表示,1000億元除了繼續投資數據技術等方面的研發,還將主要用在與物流夥伴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建設。

以天貓小店為例,其志在升級社區小店業態。阿里設計了一套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B2B供應鏈體系:社區店主通過阿里零售通進行集中採購,再通過菜鳥的物流平台做供應鏈管理和末端配送。

拆開來看,零售通和菜鳥要搭建一個三級的倉配體系,一級倉配體系以區域倉為核心,一個區域倉可以覆蓋3-4個省,在區域倉,主要會存放具有差異化、採購頻率相對低的長尾商品;二級倉配體系是以核心城市為主的城市倉,能夠覆蓋2-3個城市,存放採購頻率、貨值等較高的千餘個快銷類品牌商品;三級倉配體系是覆蓋一個縣區的前置倉,主要存放非常高頻的水飲等類目。

天貓小店僅僅是新零售的場景之一,阿里的新零售探索,已經體現在包括盒馬鮮生、門店發貨、零售通在內的多個形態上,也包括與銀泰、蘇寧、新華聯、三江購物的合作。走在傳統倉配老路上的京東,恐怕難以掉頭效仿——畢竟京東的倉庫,都遠在城郊。

這樣的遍布全國的線下物流供應鏈體系,無疑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但這樣的體系一旦做成,就意味著阿里在全國城市中有了上千萬個根據地。而藉由阿里平台的大數據,每個小店都可以實現個性化備貨與動態調整庫存,並把顧客轉化為線上用戶。

與如此宏大的新零售願景相比,阿里為菜鳥投入的這1000億,真的不算什麼。問題是,處於虧損與盈利的危險邊緣,並且也在做新通路的京東,能跟得上這樣的投資節奏嗎?

競爭走進下半場,順豐京東遭遇圍剿

物流行業的競爭走入下半場,順豐、京東和菜鳥已成三足鼎立之勢。

隨著阿里在新零售方面不斷落子布局,以菜鳥為主的智慧物流網絡也在不斷升級,一次次打破傳統模式。比如盒馬鮮生推出30分鐘送達,菜鳥裹裹發起淘寶天貓兩小時上門取退,天貓超市在京滬開展1小時送達活動……所有這些,都在重構以及創造新的市場供給。

在新零售的滲透下,京東和劉強東不由得加快了步伐。京東自建物流在經過十年的發展中,也開始逐漸對外開放,除了基礎的快遞配送、物流服務,京東還陸續開放倉儲雲服務,以及其他產品,比如無人機配送。

但京東物流的發展與菜鳥網戰略截然不同。菜鳥做的是平台,將無數商家和快遞公司收益其中,合作共生關係大於競爭關係。這意味著,全社會的快遞公司在菜鳥網的加持下在不斷提高配送效率。京東則是圍繞著京東商城來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打造閉環物流體系。雖然京東正在逐步對外開放,但盈虧剛實現扭轉的京東,與菜鳥力量差距懸殊。

在數據爭奪上,菜鳥與順豐存在間接的競爭關係。雖然順豐早就加入菜鳥,但其與申通、中通等物流公司創建的豐巢智能快遞櫃平台,表明順豐一直想在阿里之外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近日,年初才完成借殼上市的順豐發公告稱,將募集來的80億元中的26.86億元花費在購置航材及飛行支持部分。一方面,這可視為順豐意圖在高附加值商務件領域展開的爭奪,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物流差異化。

此前,京東物流宣布今年雙11將提供6.66億元補貼用於雙11前備貨之後,菜鳥網絡也宣布,今年雙11菜鳥將投入15億元,用於倉配補貼。

可以斷定的是,不管未來物流格局如何改變,最大的受益者是用戶。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AI財經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927/100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