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真正的快樂用錢買不到?錯!看你怎麼買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真正的快樂,用錢是買不到的。」

很耳熟對不對?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但這話很不靠譜啊!

心理學家用大數據和研究成果告訴你:真正的快樂,不怕用錢買不到,怕只怕這個錢你不會花。

-01-

在何處花錢可以買來快樂?

讓我們先從幾個消費選擇開始今天的話題。

這裡列出了一些常見的消費行為,你覺得哪些能夠為你買來更多的快樂呢?

在酒吧買瓶酒坐一個小時,和周圍的人一起熱鬧熱鬧

在書店買杯咖啡坐下來安安靜靜看一本書

周末偷偷懶,家裡大掃除不交給自己,花錢找個保潔員上門服務

關注紅十字會這樣的慈善愛心機構,給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捐一筆錢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平時自己的消費習慣。什麼樣的支出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這些價值中,是否又有幸福和快樂的因子呢?

看完下面心理學家的分析,我們來揭曉問題的答案。

-02-

性格才是你為快樂投資的靠譜標尺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猜想:快樂指數和花錢的多少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更關乎花錢的方式。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Sandra Matz和商學院教授Joe Gladstone、David Stillwell組成了研究小組。

他們邀請625位社會人士參與了一項實驗:

研究者們聯繫了實驗參與者的常用銀行,調取了所有人過去6個月之內將近7萬6千筆銀行交易記錄,分析他們購買的物品、服務和消費習慣

這625個人都進行了心理測試,評估他們的性格(personality)和快樂指數(level of happiness)

經過嚴謹的數據分析,研究者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樂的人,他們花錢換來的物品和體驗,都和他們的性格特點非常匹配。

而且哦,在和自己性格相配的地方花錢越多,生活滿意度(level of satisfaction)也就越高。

「我們在研究花錢和快樂的關係時,比起一個人的總收入或是總花銷這兩個沒用的數字,顯然更應該觀察大家的消費方式是否契合自身的性格特點,」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如是說。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了:劍橋的大咖們是用什麼來測試性格的呢?

心理學中對性格的評估已經有不少應用廣泛的測試系統,其中最有名的系統之一就是「大五理論」(Big5 Personality Theory)。

根據大五理論,所有人的性格都可以在五個固定的維度上衡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一個:外傾性(extraversion)。

外傾性高的人偏於外向,為人熱情、善於社交、辦事果斷、思維活躍、生活樂觀、也喜愛冒險。外傾性低的人則偏於內向,和前面提到的那些特質正好相反。

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

外傾性高的人,當他們在一些娛樂項目(entertainment,比如去影院看電影、唱K)和外出旅遊上花錢時,收穫的快樂更多。

反之,偏於內向的人,當他們花更多錢在居家保險(home insurance)和個稅會計師上(accountants' fees),收穫的快樂才會更多。

這樣就完了嗎?不科學不科學,這頂多只能證明消費習慣、性格和快樂程度之間彼此有關聯,並不能證明按性格消費可以保證收穫更多快樂啊。

別急,劍橋人還有後招!他們隨後又找來一群實驗參與者,在完成性格測試後,有一半人領到了一張書店免費看書+咖啡享用券,另一半人則領到了一張酒吧暢飲招待券。

等到書店也逛完了,酒吧也泡夠了,這些人又回到劍橋的心理實驗室,測量內心的快樂程度。

結果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

那些拿著招待券去泡吧的人中,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要快樂許多

那些拿著招待券去書店看書喝咖啡的人中,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要快樂許多

「在和自己性格相符的地方花錢,你會收穫更多快樂。」

好吧,可是我就是懶得出門,書店也好,酒吧也罷,對我都沒什麼吸引力。咋整呢?

-03-

誰還沒個想偷懶的時候?

花錢買點free time

來自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者們發現:

哪怕只是花錢讓別人幫自己做點事、為自己買些空閒時間,也會讓快樂指數節節攀升。就像請保姆幫忙大掃除、帶孩子一樣,簡單粗暴,但也的確有效。

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等國逾六千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在調查問卷上,他們回答了下面兩個問題:

「你們每個月大概花多少錢來給自己爭取更多空餘時間?」

「你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況滿意嗎?」

實驗結果很有意思:越肯花錢為自己買來更多空餘時間的人,對自己的生活品質越是感到滿意。

那麼,同樣的問題又來了:「關係」有很多種,這兩者之間可能只是存在某種關聯,並非因果。誰能保證:花錢去買時間就一定能為我們創造快樂?

還真能。

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跟蹤實驗。他們隨機邀請了60位參與者,在兩個周末,分別給他們$80美金,要求很簡單:

第一周,你們花$40,雇別人為自己做事、為自己買來更多空餘時間

第二周,你們同樣花掉$40,但這一次是為自己買一些物品

結果呢?這60個人第一周的快樂指數大大超過第二周。

即便如此,一項問卷調查表明:再有錢的千萬富翁也只有一半的人願意花錢去買時間。至於普通的受薪階級,願意這麼做的人就更少了,只有2%。

但是!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花錢買時間可以創造快樂這一點,和人們的收入水平無關。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原本以為,花錢買時間只能給有錢人帶來快樂,可結果表明,只要你不是已經窮困潦倒、衣食不保,這對誰來說都是一樣的。」

好了好了,說了這麼多,匹配性格也好、爭取更多時間也好,說到底都是為了自己吧……我要是在別人身上花錢,也會讓自己開心起來嗎?

繼續往下讀,

-04-

為他人獻愛心

這個可以有,但愛要有回應

地震、火災、恐怖襲擊……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無論是現場還是遠方,都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考驗。

在災難中深受創傷的人需要我們慷慨解囊,而捐錢就是我們向災民伸出援手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如果說我們為災民捐贈財物多多少少可以幫到他們,那這些花銷對我們自身而言是否也有助益呢?

英文中有句俗語:「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這句話是在說,吃蘋果對身體好:「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現在,心理學家對這句話做了個小小的改動:「A donation(捐贈)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是的,你沒看錯,捐贈行為也對捐贈者自身的健康有益處哦!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發表過一次心理實驗報導:捐贈實驗參與者在捐贈錢財的同時,高血壓也顯著降低。

那麼,除了身理健康,心理上的快樂和滿足感呢?

呃……這個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不是你一個人捐了錢就可以做到的。

來自世界級頂尖高校(包括哈佛和沃頓商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捐贈者如果能得知自己捐贈的財物是如何切實為災民帶來幫助、具體產生了哪些實質性的幫扶效果,捐贈行為才能帶來快樂和滿足感。

呼籲慈善機構(例如紅十字會)即時向社會公開所募集錢財的使用狀況。同時也建議大家,在捐贈錢財的同時,主動關注慈善機構對募捐結果、救災渠道和具體方式的公示。

在得知自己為他人真正帶去幫助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內心也會滋生溫暖。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所以屬於你的快樂消費法也註定與人不同。

找准自己的性格特點;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閒暇時間;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不僅僅關注捐贈數額大小、更關注受贈者的生活……

做到這些,相信無論是你,還是你身邊的人,都能收穫更為豐盛的人生。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壹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929/100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