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 為何不聯手改寫「六四」歷史

作者:
相比之下,遠在上海的江澤民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凡是有機會去上海的高層領導,都是江澤民的爺。不論哪個爺來了,就對爺畢恭畢敬,反正鄧小平也看不到。這樣,在陳雲眼裡,江澤民就是尊重他的孝子。如果他取代趙紫陽,便是自己的兒皇帝。然而,不論是李先念還是陳雲,都只能對趙紫陽的位子虎視眈眈,找不到機會幹掉他而讓上海的江澤民取而代之。這是非常麻煩的事,需要耐心等待時機。沒有機會,那就想方設法創造機會。

1989年5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陪同趙紫陽前往天安門廣場對學生發表談話,這是趙紫陽離開政壇前的最後一次向公眾亮相。潤濤閻於六四事件24周年之際在個人博客發表系列長文《六四悲劇產生過程及人物素描》。在文中第十二、十三章節中,對於鄧小平、趙紫陽與溫家寶的關係進行剖析並指出,如果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聯手,抓捕李鵬陳希同、李錫銘和袁木等執行陳雲李先念策略的前台人物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內有負責中央警衛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當年逮捕四人幫就是靠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外面有大軍壓城的鄧小平調來的野戰軍,又有全國的民意,勝算幾乎百分之百,六四歷史將改寫。相關內容摘錄如下。

溫家寶陪同趙紫陽在天安門廣場對學生發表談話

(一)李先念

華國鋒逮捕四人幫之前與之商量的第一人便是李先念。是華國鋒找到李先念,讓他問問葉劍英是否會支持他逮捕四人幫。這才有葉劍英與華國鋒私下裡談話並布置逮捕四人幫的具體措施。當然,華國鋒在此之前先跟汪東興密談過。沒有汪東興的熱情,華國鋒也就不會再找李先念然後通過李先念聯繫上正在休假的葉劍英。李先念是個不倒翁,在官場上有不少人脈,所以,他認為他是扳倒四人幫的大功臣之一,而且他比葉劍英更早知道華國鋒要粉碎四人幫。在李先念眼裡,沒有粉碎四人幫,就沒有鄧小平復出。

鄧小平得權後,重用的是趙紫陽。而趙紫陽有一個錯覺:他認為鄧小平等同於毛澤東一樣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威。而在李先念看來,那是個領導集體,鄧小平要與大家商量著來才行。而趙紫陽只買鄧小平的帳,這就使得李先念對趙紫陽不滿,總想找機會廢了他。對此,趙紫陽一清二楚。趙紫陽在臨死前都對李先念公開毫不客氣地要幹掉他而耿耿於懷,甚至他不理解李先念為何如此瘋狂。對此,鄧小平非常清楚,但他不能指點趙紫陽,畢竟他需要趙紫陽對他忠誠。可在趙紫陽眼裡,李先念是個毫無骨頭的牆頭草,論能力與權威根本就不是鄧小平一個級別的。趙紫陽便猜測李先念在毛澤東時代手握經濟大權,是搞計劃經濟的元老,必然不支持趙紫陽的市場經濟,才跟他過不去。以潤濤閻之見,趙紫陽看錯了,誤判了李先念。事實上,李先念根本就無所謂什麼經濟政策,他是一個混子政客,只要他自己有權有利益,什麼政策他都無所謂。所以,他不是因為想當什麼計劃經濟的祖師爺而反對鄧小平的經濟改革導致跟趙紫陽過不去。這個牆頭草政客對國家利益從不關心,否則,他當年就會站在同是計劃經濟追隨者張春橋一邊了,他就不會跟隨華國鋒幹掉計劃經濟的理論家張春橋了。

李先念想用誰來換掉趙紫陽呢?

在中央里所謂的「第三梯隊」里沒有一個是李先念的嫡系,對李先念畢恭畢敬照顧有加的是遠在上海江澤民。後來得知,李先念有一個情人,他把她放在了上海。據最近報導,她還給李先念生了個孩子。李先念在武漢還有一個情人,終生不嫁,也給李先念生了一個孩子,孩子就姓李。上海有李先念情人的事讓江澤民知道了,江澤民便對此女照顧得很好。李先念常常往上海跑,江澤民就不放過這個機會巴結他。倒不是江澤民不想巴結鄧小平,而是鄧小平基本上不去上海,他就沒機會。常去上海的還有陳雲。要說李先念去上海是因為解決一個器官的話,陳雲則有候鳥特性。冬天一到,陳雲就到上海越冬。

明擺著,如果趙紫陽被搞下台而讓江澤民取而代之,對李先念來說那就是巨大勝利,他就成了江澤民的太上皇。

(二)陳雲

如果說李先念認為幫助華國鋒粉絲四人幫有功,陳雲則認為陳雲則對幹掉華國鋒功勞巨大。因為第一個當眾而且是在華國鋒在場的情況下公然提出要華國鋒下台的便是陳雲。承諾要輔佐華國鋒的葉劍英提出條件,如果搬倒華國鋒,那就得讓胡耀邦接班才行。趕上胡耀邦也是鄧小平在「三項指示為綱」被整肅時的同夥,鄧小平也認同了葉劍英的條件,陳雲也就無可奈何了。但陳雲對胡耀邦尤其是趙紫陽不滿,原因很簡單:胡耀邦和趙紫陽都只認鄧小平,以鄧小平馬首是瞻。陳雲的資歷使得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待遇。早在中共六大五中全會上陳雲升為政治局委員了,1956年升為中央副主席。此時的「五組」便有他一組。排在他前邊的只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四人。那時候鄧小平要向他匯報工作的。文革前,五組後面又加了兩個人才成了「毛劉周朱陳林鄧」的排位,鄧小平的排位還在林彪後面呢。

陳雲的經歷使得他可以在鄧小平手下憋屈著,但不可以被兒皇帝忽略。從胡耀邦到趙紫陽的倒台,都與李先念和陳雲二人有關。

如果我們正視歷史,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陳雲從來都沒有在任何場合承認過鄧小平是第二代核心,一句都沒有提到過這一點。鄧小平自己給自己定位為第二代領導核心,從未得到過陳雲的認可。鄧小平堅持這樣的潛規則:我私下裡尊重你陳雲,但名義上不能有兩個核心。你得給我面子,雙方不能攤牌。陳雲之所以忍受這窩囊氣,就是因為他在毛澤東死前沒有與毛澤東硬頂的經歷,而鄧小平公開拒絕毛澤東讓他寫文革定性文章。毛澤東死前鄧小平曾經有手握黨政軍大權的經歷,而陳雲從未插手過軍隊。沒有槍桿子,陳雲靠吃老本是壓不住鄧小平的。

壓不住鄧小平,可他壓得住鄧小平的兒皇帝。這就造成了「誰當鄧小平的兒皇帝誰倒霉」的局面。要像尊重鄧小平一樣尊重陳雲吧,那就被鄧小平看成是吃裡扒外,不忠誠;只尊重鄧小平吧,那就要遭到陳雲勢力的打壓。鄧小平為了攏住這個攤子,就不得不丟車保帥。

相比之下,遠在上海的江澤民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凡是有機會去上海的高層領導,都是江澤民的爺。不論哪個爺來了,就對爺畢恭畢敬,反正鄧小平也看不到。

這樣,在陳雲眼裡,江澤民就是尊重他的孝子。如果他取代趙紫陽,便是自己的兒皇帝。

然而,不論是李先念還是陳雲,都只能對趙紫陽的位子虎視眈眈,找不到機會幹掉他而讓上海的江澤民取而代之。這是非常麻煩的事,需要耐心等待時機。沒有機會,那就想方設法創造機會。

機會來了!

胡耀邦死了,有的學生就跑到新華門叫喚幾聲。這可給李先念、陳雲二人帶來了機遇。他們知道有個大姐領養的兒子可以利用,加上趙紫陽根本就看不上這個總理。我們就看到了學生們剛要收工,緊接著政府就出手刺激學生的場面。要把事搞大,才能讓趙紫陽無法處理,才能把趙紫陽換掉。

事實上,李鵬並不是陳雲、李先念的嫡系。他只是因為恨趙紫陽而被利用了。能利用李鵬的是王震。王震的資歷與智商根本就不是陳雲、李先念的對手,通過操縱王震間接操縱李鵬是非常簡單的事。何況王震本人也對胡耀邦、趙紫陽地位比他還高而耿耿於懷很久了呢。

(三)薄一波

薄一波本來是鄧小平的嫡系,可此人極端自私,甚至恩將仇報。在六四前的八老會議上決定誰是總書記人選的時候,鄧小平提出的人選是小木匠。薄一波只考慮自己,兒子薄熙來還是娃娃,沒有資格趁機接班,就不舉手贊同鄧小平的建議。由於李先念和陳雲早就商量好了,共同提江澤民,這樣,江澤民有兩票而小木匠只有一票,鄧小平找不到八老里任何一個人跟隨他,只好認輸。但從此鄧小平再也沒召開過八老會議,再也不跟他們坐在一起了。

薄一波明白,小木匠與他薄一波毫無瓜葛,讓他當政對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可利用的地方。如果他跟隨鄧小平的建議,那就是兩票對兩票,江澤民未必能勝出,還要看八老中其他人偏向哪方了。薄一波等人的自私和心懷鬼胎或看熱鬧心理,導致了江澤民勝出的結局。對江澤民來說薄一波等人便是有恩了。由於趙紫陽對薄一波並非像奴才一樣畢恭畢敬,趙紫陽又要搞什麼政治體制改革,加上趙紫陽在台上對薄熙來的未來沒什麼益處,薄一波也就贊同趁機拿下趙紫陽了。

(四)陳希同

陳希同不是鄧小平的人,他是彭真的嫡系。當年陳希同剛大學畢業就進入了彭真的北京市委,不久就當上了副市長劉仁的秘書,便跟彭真朝夕相處了。後來彭真把他提拔到北京市市長。

彭真手下有兩個人選可以當總書記。一個是喬石,一個是陳希同。陳希同擔心地位在他之上的喬石會在趙紫陽和胡啟立被罷黜後當上總書記,因為陳希同左瞅右看都找不到比喬石與自己更有機會當總書記的人選,便瘋狂想搏出位。他清楚,趙紫陽不論採取什麼措施,是同情學生還是鎮壓學生,都要為這麼大的學生運動負責,當替罪羊。在鄧小平那裡便是「丟車保帥」也不得不把趙紫陽扔出去。陳希同認為一生中的機會就這一次了,一定要抓住。這是他看到學運一開始鬧起來時就立刻走到強勢鎮壓一邊的原因。可他沒想到,在後來的八老開會選定接班人時,彭真沒有舉薦他。

陳希同總是以為他給江澤民做了嫁衣,自己還得了罵名,便尋機在鄧小平死前搬倒江澤民。他找了好幾個省委書記,聯名給鄧小平寫信告江澤民的黑狀。習仲勛是反對鄧小平再換掉總書記的。鄧小平就跟薄一波商量此事。薄一波也認為沒有能力再搞掉總書記了。眼看江澤民坐穩了,薄一波便出賣了陳希同而巴結江澤民,為了他兒子的仕途,把陳希同寫給鄧小平的信交給了江澤民。江澤民才把陳希同搞進監獄。陳希同說他是最冤枉的冤案,是江澤民給他栽贓。可如果你陳希同當年不給學生栽贓是「反革命暴亂」,江澤民敢給你栽贓嗎?趙紫陽成了公開的「分裂黨」,江澤民也不敢公開判他16年。江澤民敢栽贓收拾陳希同,就因為陳希同民心喪盡。

(五)鄧小平為何大開殺戒?

開八老會議時的王震,平時是鄧小平的狗腿子,可這次早就被陳雲李先念給忽悠了,他竟然舉薦李鵬當總書記。剩下的八老眼巴巴看著鄧小平舉薦的李瑞環敵不過有兩票的江澤民。令鄧小平只有殺人一途了。如果不開殺戒,在八老中說話已經沒有一言九鼎之力的鄧小平就只能聽任人家的宰割了。被逼下台是接著就要發生的事。

如果彭真、鄧穎超楊尚昆、薄一波這些平時對鄧小平表面上畢恭畢敬的人都挺鄧小平讓小木匠當總書記,那鄧小平就沒必要動用軍隊大開殺戒了。因為陳雲李先念聯合起來也沒用了,八老里大都以鄧小平馬首是瞻,加上總書記也是鄧小平指定的,鄧小平就沒有被清算的擔憂了。在政治絞肉機里混出來的鄧小平非常清楚,政治是何等可怕,一旦失勢,便遭到落井下石。何況此時民意也不在鄧小平一邊了。而用軍隊動武,便可繼續牢牢掌握住槍桿子,就不擔心自己遭到政治清算,也掣肘下一個不屬於自己陣營的接班人。

如果鄧小平看上的李瑞環當選了,而且陳雲李先念二人在鄧小平面前強勢心理被八老里的他人壓住,陳雲李先念就被邊緣化,鄧小平就可先宣布李木匠來京處理學潮。學生們如果給小木匠一個良性互動的機會而撤出廣場,屠殺便可避免。而且,失勢的陳雲李先念等人也沒動力繼續刺激學生了。要知道,學生們的極端行為每次都是被中央的「黑手」刺激出來的。沒有這樣的刺激了,而是新領導人的和緩語氣,尤其是小木匠在天津沒有跟學生過不去的經歷也會讓學生們對他放心。不論鄧小平舉薦李瑞環是否是要讓他干十年,還是過渡性人物,鄧小平此做法都是在試探他在八老心中的地位。陳雲李先念他們都知道,如果在與鄧小平的較量中慘敗(如果鄧穎超薄一波王震彭真宋任窮都支持鄧小平),那才是對他們最有力的打擊。

可見,鄧小平此時不僅僅失去了學生市民的民心,也失去了八老的黨心。他不甘心被陳雲李先念等八老拋出來與趙紫陽一起遭清算,可此時給他留下唯一的路便是殺人。

(六)趙紫陽

趙紫陽才是鄧小平最喜歡也是最信賴的政治盟友。這與鄧小平一生的經歷有關。鄧小平只讀過中學,所謂的留法勤工儉學,他就是開了個豆腐坊賣豆腐,順便跟著周恩來搞革命運動。鄧小平是實用主義者,他認同毛澤東的「綠林大學」理論。在毛澤東打右派時,他是具體的執行者。他寧肯要木匠當總書記也看不上讀書人江澤民,不是因為江澤民讀書太多了,而是因為江澤民的從從政經歷方面看沒有李瑞環靈活。趙紫陽是鄧小平早就看中了的人才。

八九學潮一開始,便是對著鄧小平與趙紫陽二人的。如果學生們不是對著鄧小平與趙紫陽二人,刺激學生們的「黑手」是插不進去的。

趙紫陽一開始也在觀望,他不知道鄧小平是否要採取哪些措施。在趙紫陽看來,顯然有如下選項供鄧小平選用:

1.不開殺戒,丟車保帥。把趙紫陽拋出來頂缸。這裡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趙紫陽要闖物價關,導致通貨膨脹,市民不滿。另一個是,當時鄧小平的兒子鄧朴方與「康華」、趙紫陽的兒子趙大軍倒彩電發財。把趙紫陽扔出去,鄧小平未必能得到市民與學生的原諒,但可能會得到陳雲、李先念等八老的贊同。(危險:鄧小平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需要有先決條件:八老中除了陳雲與李先念外都站在鄧小平一邊。否則,趙紫陽被鄧小平扔出來後下一步就輪到鄧小平本人了。)

2.大開殺戒,震懾住國人,包括底層的市民和頂層的八老。如果趙紫陽贊同鄧小平開殺戒,那麼開殺戒後,趙紫陽就是替罪羊。鄧小平會找到另外的人接班,以平息人民內心的憤怒。

3.鄧小平與趙紫陽堅守同盟。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走政治體制改革之路。另一條是用武力幹掉中央里的對手。第一條路是走法治的路,趙紫陽認為此路可通。而鄧小平認為此路不通。第二條路由於太血腥,只有鄧小平跟趙紫陽提出才有可能,而趙紫陽絕對不能跟鄧小平提。這條路是這樣走:鄧小平是軍委主席,趙紫陽是軍委副主席,另一軍委副主席楊尚昆也是鄧小平的人,何況楊尚昆在軍隊裡並沒有嫡系,只有一個弟弟,也是不敢跟鄧小平作對的。鄧小平與趙紫陽合作,走當年華國鋒粉碎四人幫的路,把李鵬陳希同等幾個刺激學生的「黑手」抓捕,他們的後台也就個個自保,畢竟他們軍隊裡沒有人。以潤濤閻當時的猜測,趙紫陽在等鄧小平走這一條路,直到他發現鄧小平沒有華國鋒的氣魄才徹底失望。

鄧小平為何沒有走華國鋒逮捕四人幫的路而把他的對手幹掉?

首先,鄧小平到了九二南巡之前不久才認識到他低估了陳雲、李先念等人想幹掉鄧小平與趙紫陽的決心。等江澤民到了中央後總是對陳雲李先念俯首帖耳,他才想到當年他們如此刺激學生們與雙雙舉薦江澤民是一個早就預謀好了的陰謀。鄧小平九二南巡,是對陳雲與李先念的宣戰。鄧小平是跟劉華清與張震商量好了後才幹的。軍隊在鄧小平手裡,他才敢如此明目張胆地說出「誰不改革誰下台!」直指江澤民。從此,江澤民對劉華清恨之入骨是有可能的,雖然我不知道內情到底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從此江澤民不敢再與陳雲李先念緊密聯繫了,導致李先念半年後去世,陳雲也不怎麼出來了,也死在了鄧小平前邊。鄧小平也就有再次發威的能力而隔代指定接班人。

如果鄧小平事前知道了陳雲與李先念串通提拔江澤民而私下裡勸說他人在八老開會時不支持李瑞環接班,那鄧小平就會讓歷史改寫。到九二南巡前夕,他才明白過來,陳雲李先念他們把鄧小平玩弄了。殺人的罪惡留給了鄧小平的歷史記錄里,而真正接班的則是他們自己的人江澤民。而且鄧小平還與他的得力助手趙紫陽分道揚鑣了。

(七)學生們提供機會給陳雲李先念等八老整肅鄧小平與趙紫陽,道理何在?

陳雲李先念也好,薄一波彭真也罷,甚至包括其他中央高官們,都對鄧小平的兒子鄧朴方加入康華而發大財、趙紫陽的兒子倒彩電成百萬富翁恨之入骨。你們以「改革派」為名,行搜刮民脂民膏之實,我們的孩子就眼巴巴地看著你們的孩子致富,成何體統??!!!搞不倒鄧小平,那就先拿趙紫陽開刀!

機會不好找,剛好碰上了胡耀邦去世。學生們對鄧小平的兒子與趙紫陽的兒子發大財也是怒髮衝冠。這才是學運一開始矛頭直指鄧小平和趙紫陽的原因。鄧小平當太上皇幹掉了華國鋒和胡耀邦,學生們就提出要民主、反獨裁;學生們知道趙紫陽的兒子倒彩電發了大財,就提出「反官倒」。這些口號深深刺痛了鄧小平與趙紫陽。趙紫陽後來提出把他兒子交出來接受審查,這就更讓鄧小平毛骨悚然。趙紫陽的兒子只是倒買賣,而鄧朴方的康華案水就深多了。後來人民才得知,鄧朴方涉及到的康華案包括了「勞務案」「走私汽車案」「套匯案」「偷稅案」等。鄧小平知道鄧朴方是無法經得住調查的,何況康華還在香港,共產黨根本就很難控制得住。

鄧小平的兒子與趙紫陽的兒子太貪婪,不給老爹爭氣,才是令改革家鄧小平與趙紫陽陷入內外困境的根本原因。中國人的攀比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憑什麼我也是八老之一,我的兒子不發財,你的兒子就發大財?羨慕嫉妒恨的力量是無窮的。

學生們走上街頭,剛好給打擊改革派的八老們提供了收拾趙紫陽與鄧小平的契機。趙紫陽金蟬脫殼,走向了被學生們事後懷念的方向,是難能可貴的。

最後需要提出一點小插曲:

據李鵬出版的日記,當年把「戒嚴部隊總指揮」的大權交給的是陳希同。幸虧陳希同死在了李鵬出版日記後,否則,人們是無法知道此內情的。陳希同出書問李鵬:當年你為何不告訴我我是戒嚴部隊總指揮?

那麼,為何陳希同不知道他是戒嚴部隊總指揮?這可是當時最大的權力啊。

顯然,這麼大的權力不是李鵬能定的。事實應該是這樣的:

八老開會時決定這個總指揮名義上應該是由北京市市長擔當,便讓李鵬通知陳希同這一決定。李鵬擔心鎮壓完事後功勞記在陳希同身上,總書記的位子就是陳希同的了。而陳希同是彭真的人,自己等於給陳希同作嫁衣了。所以,李鵬就沒通知陳希同,讓陳希同別有非分之想。等李鵬快死了,看到後代要遭到報復,便把日記發表。目的就是把當年鎮壓學生的罪責交給鄧小平和其他人,以減輕自己的罪責。這才把陳希同是總指揮的事說出來。陳希同當然不幹了!你憑什麼當時不告訴我,到今天了才說出這事?

李鵬沒有那麼多心眼,估計是他告訴他老婆說鬧了半天總指揮的名義交給陳希同了。他老婆就告訴他別告訴陳希同!李鵬照辦了。現在他老婆告訴他,該把這段補在日記里發表。

所以,李鵬的日記發表的部分都是對他自己有利的,凡是對自己不利的,就不發表。你不能說他發表的日記是假的,但那是摘選出來的。

(八)趙紫陽最後一次拼搏

趙紫陽親自跑到廣場要求學生撤出廣場,聲淚俱下,不可謂不真誠。

有人說趙紫陽是在表演,目的是為了給歷史留下他是站在反對武力鎮壓一方。

事實上,這不符合趙紫陽當時的內心活動。作為政治家,趙紫陽有他不放過最後一次拼搏的機會。按照趙紫陽的預測,如果學生們有了這個台階而撤出廣場,回到校園,等於是趙紫陽結束了這場學運。那歷史的走向就會臨時變軌。趙紫陽能讓學生撤出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有後來的結局才能告訴他。哪怕有一線希望,他也不應該放棄。

趙紫陽這麼做是對的。如果學生們真的借這個台階而撤出了廣場,鄧小平未必會把坦克開入各所大學去殺學生。而且,全國各個高校的學生也在看著北京的形勢。趙紫陽就有機會提出反腐敗改革。學生們說撤就撤,說來就來,中共上層就會進一步分裂。

理論上講,趙紫陽這麼想是有根據的。其道理在於:學生們此時不撤的根本原因是領袖們害怕政府秋後算帳。可趙紫陽認為:

(1)只要他的地位不被罷黜,學生們才能不遭受秋後算帳。

(2)如果學生們撤回了學校,即使趙紫陽下台後政府對學生搞秋後算帳,也不會大開殺戒,而相比之下眼前就被坦克清場必將血流成河。學生們只要掂量一下便可得出撤出廣場保存實力更合理的結論。趙紫陽去廣場勸學生是他政治智慧的結晶,只是他用政治家的眼光看待了娃娃們。趙紫陽如此做也是被逼無奈,這是最後一個機會了。萬一成功,想靠學運的機會拿掉趙紫陽的八老就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地步。

(九)鄧小平為何用野戰軍對付學生?

美國媒體當時都在議論學生們支持不住了,廣場已經發生綁架柴玲等內訌,學生們很快就會撤出。即使不撤出,北京的六月開始進入雨季,用不了多久一場大雨就把學生們沖回學校,然後軍隊占領廣場便萬事大吉。那為何久經戰場的鄧小平要用坦克大開殺戒血洗京城?

還得從鄧小平的一句話說起。這句話是:「軍隊進城不是對付學生的。」

這句話不可能是鄧小平的政敵陳雲、李先念一方說出來的,因為軍隊不是他們派去而是鄧小平親自到武漢開會把野戰軍調入北京的。陳雲、李先念此時在看鄧小平調兵遣將的用意,絕不會在此時談論此話題的,除非他們對政治一竅不通。這句話也不可能是李鵬、陳希同等人講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權力講軍隊的事。這句話應該是鄧小平的手下人講出來的,而且此時鄧小平的手下人已經不包括趙紫陽了。趙紫陽不會也不敢插手鄧小平軍隊的事。鄧小平手下人如果沒有得到鄧小平的口頭或文字許可,也不敢越俎代庖。所以,潤濤閻判斷這句話是鄧小平的權謀之計。

當面提出讓華國鋒下台的不是鄧小平,而是陳雲。華國鋒下台了,但大權落在了鄧小平身上。陳雲與鄧小平雙方都非常清楚:鄧小平為何能當上太上皇、權力在資格比他老的陳雲之上的原因是因為鄧小平在民意方面在毛澤東死前就超過了陳雲;鄧小平手下的胡耀邦給所有被毛澤東打倒的地富反壞右以及老幹部平反;鄧小平本人在華國鋒沒下台前就拍板恢復高考,便得到了年輕一代人的感恩。所以,鄧小平在民意方面遠遠超過陳雲,何況陳雲讓華國鋒下台的事老百姓都不知道。加上鄧小平有軍權,陳雲需要與李先念聯手才有力量與鄧小平抗衡,但李先念一直是鄧小平的盟友,直到胡耀邦與趙紫陽不怎麼把李先念看在眼裡陳雲才有機會與李先念聯手倒趙紫陽。當學生們直接把運動的矛頭與口號對準鄧小平與趙紫陽,鄧小平壓住陳雲的民意已經不存在了。即使軍權,鄧小平也沒有毛澤東當年的地位。

失去了壓住老上級陳雲的優勢,加上學運如火如荼,其責任不是趙紫陽的便是鄧小平的。鄧小平此時清楚,只要陳雲把八老叫到一起,當面給鄧小平訓話,陳雲尚有這個資格。就是陳雲當面讓鄧小平為學運為改革的失誤負責而下台,鄧小平根本就找不到理由反駁。如果說是趙紫陽的錯,趙紫陽執行的也是鄧小平的指示,何況趙紫陽的總書記職務也是鄧小平定的,加上鄧小平的兒子與趙紫陽的兒子發財帶頭搞腐敗。鄧小平想到這裡,唯一的辦法便是搬兵包圍北京,以阻止陳雲李先念讓鄧小平與趙紫陽一起下台以平息學潮。鄧小平也害怕軍隊裡除了二野外的軍頭會不會跟他內訌。四方面軍的徐向前元帥歷來對鄧小平都不巴結,背地裡說出不少詆毀鄧小平的言論。鄧小平也擔心四方面軍以及黃麻縣李先念那幫子將軍會不會跟鄧小平翻臉。尤其是三十八軍徐勤先抗命後。

當鄧小平從楊尚昆處得知調入北京郊區的野戰軍各個頭目都聽從鄧小平的指揮後,鄧小平便發出一句話,以讓陳雲不敢在此時下令讓鄧小平與趙紫陽下台。這句話是:「軍隊進入北京不是對付學生的。」這句話說不定是楊尚昆或秦基偉奉鄧小平之命講出來的。這便使得陳雲李先念不得不審慎從事。

然而,任何極端的謀略都會有相反後果的可能性。雖然鄧小平可以以丟車保帥的方式保住自己的權位,但他需要答覆陳雲等人的詰問:

「你鄧小平派野戰軍進北京,不是對付學生的,那是對付誰的?不就是對付黨中央的嗎?這不是軍事政變是什麼?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為何不能坐在一起商量以解決學潮而是調野戰軍到北京?」

鄧小平唯一的為「軍隊進京不是對付學生的」這句話應付的辦法便只有殺戮學生,而且必須是野戰軍參與。這樣才能說當初那句話是迷惑北京市民的,否則軍隊就無法進城。

然後,鄧小平還是尊重了陳雲與李先念二人提議江澤民接班,這也就是鄧小平為對手做了嫁衣。

趙紫陽當然不干,他知道鄧小平不會讓他死的,下台就算是鄧小平丟車保帥了。趙紫陽的所有的做法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反正他要下台的,除非鄧小平對八老開殺戒。可鄧小平在軍隊裡的實力遠遠不夠如此玩命的。

鄧小平的二野里很少有忠誠的將軍,這是非常奇怪的事。十四軍的薄一波、十五軍的秦基偉,都不忠誠於他。劉華清和張震是否真的忠誠於他,也沒有經歷過考驗。但他一直欺負粟裕,粟裕的三野將軍們也未必跟他走。一野和四野的將軍們,鄧小平是調不動的。殺學生可以調得動,但要殺八老,絕對不可能。華國鋒收拾四人幫可以,因為哪個軍隊山頭都不挺他們。

當毛澤東把一野的彭德懷三野的粟裕四野的林彪都打倒後,李先念能調動的原四方面軍和黃麻上百個將軍則基本上沒受打擊。這就使得文革中毛澤東沒敢動李先念的原因之一。毛澤東在文革一開始的時候是拿鬥爭許世友試一試的,結果許世友不接受被批鬥,當即拿起輕機槍並開倉庫把子彈與槍枝發給部下的軍人一起跑到了山上,揚言要打游擊。毛澤東立刻通過李先念轉告許世友:毛澤東不會允許任何人奪許世友的權。許世友才下山。從此,毛澤東沒有動過許世友。

毛澤東把王洪文作為接班人培養,並把八大軍區司令員招到中南海告訴他們要互相調換。毛澤東先帶頭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然後讓王洪文宣布調換命令。當王洪文第一個喊出「許世友」時,按照軍隊的規則,許世友應該當即喊「到!」然後行軍禮接受命令。然而,王洪文喊了兩次許世友,許世友不理他。這是當著毛澤東的面,算是不給毛澤東面子。周恩來當即怒斥許世友,便提醒他,就喊了一聲「許世友!」許世友立刻喊:「到!」,等於是接受周恩來的命令,全然不顧周恩來是提醒他要尊重毛澤東。

這件事鄧小平後來肯定聽說過。毛澤東沒有敢動的軍人還有陳再道。文革開始後毛澤東去武漢,陳再道翻臉了,毛澤東不得不立刻從後門逃跑掉了。毛澤東後來也沒有收拾陳再道,而是把他的狗腿子、想收拾陳再道的王力、關封、戚本雨關押。還有一位軍人,就是大鬧懷仁堂的譚震林。譚震林大鬧懷仁堂後寫條子給林彪讓他轉給毛澤東,上書:「這個反我造定了!不就是殺頭嗎?我不怕!」毛澤東再也沒敢動譚震林。

毛澤東尚且如此,何況鄧小平。鄧小平也害怕軍隊裡出來跟他玩命的將軍。所以,鄧小平不敢動用軍隊來保住趙紫陽的位子,最多能保住自己的位子還得把趙紫陽的總書記職位交給對手選出的接班人才行。

(十)鄧小平南巡,兩軍相交勇者勝

江澤民當上總書記後,鄧小平的軍權不交出來。直到兩年後的91年,陳雲與李先念二人通知鄧辦,要鄧小平親自到陳雲家開會。鄧小平去後才知,只有陳雲李先念和鄧小平三人。陳雲開門見山給鄧小平訓話。上文里談過了,陳雲早在1956年便升為中央副主席,地位排在他前邊的只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四人。鄧小平要向陳雲匯報工作的。陳雲給鄧小平訓話,就如同多年的老排長給下屬班長訓話一樣理所當然。陳雲直接告訴鄧小平,要把軍權交出來。鄧小平聽了老領導的訓話後一言不發,只顧抽菸。據陳雲一派的人後來爆料,鄧小平連續抽了八九隻煙,然後才答應的。當然,鄧小平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提出軍委副主席兩人,一個是劉華清一個是張震。陳雲答應了他。

鄧小平離開後,陳雲立刻轉告江澤民,他已經把鄧小平的軍權拿下來了,江澤民就不需要擔心被罷黜了。從此,江澤民往陳雲李先念那裡跑得更勤快了。江澤民本身就是一位「有恩必報」的義帝,才被陳雲與李先念看中的。這就惱怒了鄧小平。鄧小平跟劉華清張震商量好後,一切安排妥當,便在幾個月後離開北京,來了個「南巡講話」,其中最關鍵的是一句「誰不改革誰下台!」

鄧小平自己給自己定了兩個大帽子,一個是「第二代領導核心」,對此,陳雲從未認同過;另一個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此,陳雲也從未認同過。非但如此,陳雲的手下人還散布謠言說陳雲才是第一個提出改革的人。但無論如何,鄧小平這句「誰不改革誰下台」對政治對手的話外之音便是:「誰不聽我鄧小平的誰下台!」因為鄧小平名義上代表著「改革」。

江澤民必然嚇個半死,思前想後,權衡利弊,他唯一能做的便是說服陳雲和李先念:現在跟鄧小平鬧翻是不明智的,軍權必定還在鄧小平的人手中。

陳雲李先念當然不會贊同江澤民的判斷,他們認為鄧小平不敢動用軍隊來收拾陳雲李先念不說,也不敢再次扳倒總書記了。但江澤民沒有這個膽量跟鄧小平對壘,便從此不再跟陳雲李先念來往,而是往鄧小平那裡跑。健康的李先念六個月後被氣死,陳雲從此也不再出來活動了。鄧小平此役完勝。

陳雲也就鬱鬱不樂,死在了鄧小平前邊。鄧小平便隔代指定接班人,並囑託資格曾在江澤民之上的元老包括萬里喬石宋平等人為胡錦濤接班保駕護航。導致江澤民的得意幕僚曾慶紅連進政治局都遭到封殺,江澤民也就無法讓曾慶紅取代胡錦濤的接班人位子。胡錦濤接班成功。

(十一)楊尚昆

說起六四不得不提楊尚昆,當時的軍委副主席和國家主席,親弟弟楊白冰是軍委秘書長。雖然楊家將能阻擋住陳雲李先念在軍隊裡跟鄧小平較量,但楊尚昆骨子裡都是個審時度勢的騎牆派。當年在蘇聯時便是王明布爾什維克28個半里的一個,回國後王明失勢後他就立刻跑進毛澤東的懷抱。作為毛澤東的大內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他時時刻刻不得罪劉少奇和鄧小平一派,還給毛澤東的專列里安竊聽器。八九學潮期間,他屬於八老之一,八老舉薦總書記人選時,他既不跟隨陳雲李先念而得罪鄧小平,也不跟隨鄧小平而得罪陳雲李先念。在此期間,他還跟趙紫陽有密切來往。如果趙紫陽成功,他也會成為趙紫陽的班底。

六四以後,楊尚昆發現鄧小平並沒有被陳雲李先念幹掉,便一頭扎進鄧小平的懷抱,巴結到形影不離的地步,包括跟隨鄧小平南巡。可是為時已晚。他的變色龍騎牆派本質在鄧小平那裡暴露無遺,必然失去了鄧小平的信任。如果他在八老(當時他在八老中的排名第四:鄧小平、陳雲、李先念、楊尚昆、彭真、鄧穎超、薄一波、王震)開會時死抱鄧小平的大腿而投票給李瑞環,那就可能阻止了江澤民接班。六四後,楊尚昆想等到鄧小平死後他接鄧小平的班而當太上皇。楊尚昆知道江澤民不是鄧小平的人,也就認為自己是未來代替鄧小平掣肘江澤民的最合適人選。為了讓鄧小平信任他,他就在此時不與江澤民合作。後來陳希同能聯合十五個省委書記給江澤民打小報告,估計有楊尚昆背後的支持。但楊尚昆早已遭到鄧小平在骨子裡的不信任,當江澤民全力倒向鄧小平後,鄧小平拿掉楊尚昆的時機已經成熟。楊家將便告別了政壇。楊尚昆死前都找機會向外界表明他不是站在鎮壓學生一邊的,還通過名醫蔣彥永往外界透露他當時是反對鎮壓學生的。我們由此可以得出判斷:鄧小平明白,楊尚昆兄弟倆如果在鄧小平死後還掌握軍權,他會幹掉江澤民,但他一定會平反六四而獲得民意,還讓歷史留下當初他是反對鎮壓學生的美名。楊尚昆死前通過蔣彥永講出他當年是反對武力鎮壓學生的,從邏輯上判斷他的所言非虛,因為此時參與鎮壓的軍中將領很多都還在世,李鵬也在世,楊尚昆是不敢胡說八道的。

有人過度誇大江澤民曾慶紅等耍陰謀詭計的能力而把楊尚昆給搞掉了,事實上,鄧小平擔心楊尚昆掌權後平反六四才是鄧小平死前拿下楊家將的根本原因。在拿掉楊家將後,鄧小平給江澤民隔代指定了接班人胡錦濤。這樣的安排,要比讓楊家將掣肘江澤民更穩,而且不擔心六四被楊家將平反。對鄧小平來說此役也算是完勝,畢竟胡錦濤屬於胡耀邦的人,與陳雲李先念毫無瓜葛。

(十二)溫家寶

八九學潮期間,中南海內各派摩拳擦掌,作為趙紫陽的大內總管,負責中南海保衛任務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急於想把學潮問題解決。他清楚,誰能和平解決學潮,誰就占了民意的制高點。而此時唯有趙紫陽有這樣的地位,畢竟想幹掉趙紫陽並代替鄧小平當太上皇的陳雲李先念不可能盼望學生們撤出廣場,而與趙紫陽勢不兩立的李鵬也趁機興風作浪。鄧小平起初告訴趙紫陽要把學潮問題解決。至於如何解決,鄧小平沒告訴趙紫陽。趙紫陽便有軟硬兩套方案的可能性。上文提到趙紫陽擔心的是,不論他如何平息學潮,他都會被幹掉,要為學潮大動亂負責。所以,他不會採取鎮壓措施而給對手做嫁衣並給自己的歷史留下屠夫的罪名。當趙紫陽做最後一次嘗試勸退學生,親自去廣場時,溫家寶也必然預測出兩種結局:要麼學生們順著趙紫陽給的台階,撤離廣場;要麼趙紫陽徹底失敗。溫家寶親自去廣場,表明此時不是趙紫陽在下台前的表演,而是告訴學生們中央辦公廳主任都來到了廣場,不是趙紫陽代表的改革派和不同意鎮壓學生的趙紫陽已毫無成功的希望了,如果學生此時撤離,趙紫陽就有翻盤的一線希望。只要趙紫陽在台上,就不會發生對學生秋後算帳的事。

如果學生們真的聽從了趙紫陽的勸告而撤出廣場,趙紫陽就可立刻召開政治局常委會,因為此時中央還沒有向全國人民公布趙紫陽下台。更重要的是:不論是鄧小平還是陳雲李先念,雙方都會對趙紫陽能呼風喚雨的能力刮目相看,楊尚昆等軍中將領們也有倒向趙紫陽一邊的可能性。不支持用軍隊鎮壓學生的軍中將領會不少,只是他們不敢抗拒軍令而已。如果學生們聽從總書記趙紫陽的勸告而撤出廣場,軍隊裡佩服趙紫陽的將領也會增加。作為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便可成為鄧小平與趙紫陽之間溝通的和事佬。只要趙紫陽拿住了民意這副牌,支持他搞改革的鄧小平說不定會殺回馬槍。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聯合起來,不需要動陳雲李先念,只要把施行陳雲李先念刺激學生謀略並想渾水摸魚的李鵬陳希同抓捕,便打斷了陳雲李先念的脊梁骨。陳雲李先念就不得不佩服趙紫陽有鹹魚翻身之能力,能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便對繼續倒趙沒有了信心。這就成了由「鄧小平不得不扔掉趙紫陽丟車保帥」轉變到「陳雲李先念不得不扔出李鵬陳希同丟車保帥」的局面。溫家寶便功不可沒。

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老中幼三層聯手,歷史將改寫。學生們看到李鵬陳希同被法辦,就不會再與改革派鄧小平趙紫陽死磕了。趙紫陽再提出繼續改革並懲治腐敗,陳雲李先念等再也沒有機會翻盤了。這樣的機會,趙紫陽不會放過,溫家寶也沒有放過。只是歷史沒能讓他們成功。

另一方面,溫家寶也當然會考慮如果學生們不給趙紫陽面子而繼續占領廣場,鄧小平就不得不用野戰軍清場。溫家寶唯一的擔憂也無外乎被撤職,坐牢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可以為自己去廣場辯護:「我作為中央辦公廳主任,不得不監視趙紫陽才『陪』他去廣場的。」有了這個藉口,溫家寶才去了廣場。

溫家寶的智商情商都很高,他雖然是胡耀邦和趙紫陽的人馬,但他對陳雲李先念也沒有過矛盾。屬於八面玲瓏之人。鄧小平也認為溫家寶不是陳雲李先念的人,必然想留下他。江澤民當政後,溫家寶與江澤民朱鎔基喬石等人的關係都不錯,也就由副總理當上了總理。

(十三)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為何不聯手利用學潮?

如果把李鵬陳希同袁木等在前台蹦躂故意刺激學生們的幾個人抓捕,以便可得學生們的支持。如果鄧小平趙紫陽溫家寶聯手,辦到此事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內有負責中央警衛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當年逮捕四人幫就是靠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外面有大軍壓城的鄧小平調來的野戰軍,又有全國的民意,勝算幾乎百分之百。

一旦李鵬陳希同李錫銘袁木等倒趙紫陽的人落馬,陳雲李先念老人幫面對鄧小平在特殊時期的軍事行動,也只好自保了。

那為何鄧小平不與趙紫陽溫家寶聯手來個第二次粉碎四人幫?

不論是鄧小平還是趙紫陽溫家寶,都不能斷定學生們在熱烈歡呼一舉粉碎李鵬等反黨集團後撤離廣場,說不定會「乘勝追擊」,尤其是知識界包括在廣場辦民主大學的那些人,一定會鼓勵學生不能半途而廢,要乘勝追擊,逼迫鄧小平開放報禁。鄧小平即使答應了開放言論自由,他們尤其是學生領袖們一定會繼續戰鬥的,下一步就是要求開放黨禁。鄧小平苦心經營想當一輩子太上皇臨死都掌權的美夢就泡湯了。三上三下死裡逃生拼殺一輩子得來的權力怎麼可能心甘情願交給別人?

打從鄧小平非要華國鋒下台,李先念就耿耿於懷了。既然毛澤東的接班人都可以換掉,為何鄧小平指定的接班人胡耀邦趙紫陽不能換掉?當初鄧小平幹掉華國鋒的那一刻就應該清楚開了這麼個頭,始作俑者,豈無後乎?但鄧小平還是把華國鋒給幹掉了。

鄧小平在幹掉華國鋒之時,華國鋒是鐵心要給鄧小平當傀儡的。為了讓鄧小平放心,他還把繼登奎陳錫聯都幹掉了。可鄧小平還是要把華國鋒拿掉。拿掉華國鋒後,鄧小平並沒有當主席,而是讓胡耀邦當他的傀儡。因為鄧小平明白,華國鋒內心裡是把李先念和葉劍英當成鐵桿的,如果當傀儡,真實的太上皇是葉劍英和李先念,鄧小平只能與葉劍英李先念分享華國鋒的太上皇地位。這是鄧小平不能容忍的。陳雲也不想大權旁落,便與鄧小平聯手幹掉了華國鋒。待鄧小平當上太上皇后,胡耀邦與趙紫陽都只以鄧小平馬首是瞻,而陳雲和李先念感到了被邊緣化的寂寞。

陳雲因為沒有軍權,只能跟李先念聯手。二人聯手後的策略便是先幹掉鄧小平的左膀右臂。胡耀邦被幹掉後,雖然鄧小平讓趙紫陽繼位,他繼續當太上皇,但談判的結果鄧小平還是把顧問委員會主任的位子交給了陳雲,等於趙紫陽的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陳雲,沒有李先念什麼事。

鄧小平幹掉華國鋒表面上說剝奪了兒皇帝的權力,事實上是剝奪了葉劍英與李先念當太上皇的權力。本來葉劍英要讓鄧小平當總理的,掌握實權,而鄧小平說:「總理是累死人的活!」他不干。他要打牌,養身體,把幹活的事交給兒皇帝。葉劍英和李先念本來是想與鄧小平分享太上皇權力的,而他們倆沒想到鄧小平不與他人分享太上皇的權力。葉劍英死在廣州都不回北京,而李先念對鄧小平剝奪與之分享太上皇權力而耿耿於懷。後來才找到機會跟陳雲聯手搞鄧小平。

需要指出的是:葉劍英李先念可以與鄧小平分享太上皇的權力,而鄧小平則不與他人分享太上皇的權力,不是因為哪個人好與不好,而是葉劍英李先念都沒有搞個人獨裁的自信。相比之下,鄧小平就有搞個人獨裁的自信。存在決定意識。客觀上鄧小平有搞個人獨裁的能力。

陳雲與李先念聯手後,就等著改革派太上皇鄧小平與兒皇帝胡耀邦趙紫陽改革中出大錯,藉機幹掉他們,奪回太上皇的權力。李先念可以與陳雲分享太上皇的權力,因為陳雲沒有軍隊支撐,而李先念在這一方面可以跟他互補。鄧小平黨政軍各方面都有經歷,李先念有的他都有,他就沒必要與李先念分享。所以,這就逼得李先念跑到陳雲那裡去了。

鄧小平把權力、利益、責任分開。有權力的他不負失誤的責任,而負責的兒皇帝沒有權力。干好了的地方,功勞是太上皇的;搞砸了,責任是兒皇帝的,必要時丟車保帥。這就導致了胡耀邦讓鄧小平退休、趙紫陽與鄧小平分道揚鑣的結局,也讓對手有了趁機把學運搞大而幹掉他們的機會。

中國的政治家們不吝給對手栽贓陷害也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劉少奇說過資本家剝削越多越好、鄧小平說過永不翻案、華國鋒說過兩個凡是,不一而足。其實那是忽悠老百姓的。而自己打著響亮的旗號,什麼替天行道、什麼人民公僕、代表、改革、反腐,都是欺騙人民以獲得民意支持的華麗外衣,骨子裡個個都是為了「做人上人」獲得個人無上權力以及家屬的金錢利益。「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恐懼時時刻刻激勵著政治家們進入你死我活的搏鬥中。不為刀俎,便是魚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人生哲學讓每一個當權者時時刻刻想著自己家族發大財。這些,構成了宮廷內鬥劇的完整素材,演員們粉墨登場的大幕也就不斷拉開,劇目跌宕起伏,煞是好看。

政治,說穿了,就是實力的較量。

責任編輯: 白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017/101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