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工資漲了 為啥你卻變得更窮了?

作者:
按道理說,薪資上漲原本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也不知各位有沒有一種感受。那就是:工資越上漲,自己的感覺卻變得越窮。似乎生活沒有因為工資上漲而改善,反而變得更糟糕了。

最近,某招聘網站發布了2017年的就業與收入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秋季,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招聘月薪為7599元,比去年上升。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工資排名全國前三排名,平均薪資分別為9900、9365、8666元。但工作崗位競爭非常激烈,平均三十人競爭一個崗位。

不過,筆者並不打算討論所謂的「大城市薪資排名」這類話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社會平均薪資這些年持續上漲的現象。

按道理說,薪資上漲原本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也不知各位有沒有一種感受。那就是:工資越上漲,自己的感覺卻變得越窮。似乎生活沒有因為工資上漲而改善,反而變得更糟糕了。分析這背後的道理,或許有助於小白領們突破個人的財富瓶頸,找到財富增長的動力。

一,大學生的職場競爭,不過是在「爭當窮人」

在「薪資排名」發布的同時,最近的朋友圈也流傳著另一個圖表:「中國小康家庭標準」。這個最新的標準把小康標準設立為「年收入36-50萬」。也就是說,每個月至少要有3萬以上的家庭收入,才有資格稱之為小康。

以一個三口之家來說,兩個勞動力來算,平均每個人的月收入至少要有1.5萬元,才能勉強稱為「小康家庭」。北京、上海、深圳月入不到一萬元的大學畢業生,顯然距離3萬元月收入的小康基本條件相差甚遠。而如果從全國標準來看,七千多元的工資標準更是難以達到小康家庭的標準。大部分人,僅僅以工資收入水平來看,都可以被歸類為年入10-36萬的「貧窮家庭」以及年入5-10萬的「貧困家庭」。

換句話說,這些奮鬥在北上深的職場新人,以30比1的激烈競爭淘汰對手之後,自己拿到的薪水不過是「貧困階層」的水平。奮鬥折騰半天,原來大家都在爭當窮人。

工資收入雖有增長,但大部分人的感覺自己變窮,背後原因其實是因為收入增長的不平衡。

當社會財富增加的時候,社會中的不同階層財富增加的數量和速度不一。簡言之,越是上層階層,其財富增加越快,越是中下層,其財富增加的速度越慢

首先,我們以去年為例。據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的工資增加最多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長9.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9.7%,教育業增長11.9%,衛生和社會工作業增長11.9%。相反,全國的平均工資只增長了5%。我們僅僅從受薪階級的收入增長來看,不同工種的收入增長可以相差2倍左右。

其次,除了這種因工種不同造成的收入差距,更大的差距來自於經濟景氣以及社會財富分配規則。據統計,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要比非私營單位要少,僅僅相當於其工資的63.4%。

這種現象顯然是由於私營企業在去年開始急速萎縮,國有資本和公營企事業單位壯大,造成了不同性質的企業之間資本實力的增減。最後反映到人力成本的支出上,便是私營企業的工資收入顯然不如國營。

第三,再往大了想一想,處於企業中不同地位的人其收入差距變大的速度更快。而這樣子的收入差距已經不再是可以完全被統計數據囊括的。因為從帳面上來看,中高層人員和底層的打工者收入差距不算特別大,這是由於為了實現避稅,做給稅務部門看的。

實際上,社會中層以上的人士有大量不會被計入統計數據的「灰色收入」,這些收入類別五花八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本獲利。

比如一個公司裡邊,假設一個基層員工每月薪水2千元,此人可以為公司生產1萬元利潤。即使這個人把生產的利潤提高到2萬元,但他的工資也僅僅會略有增加,不會有絕大的增幅。

而高層管理人員除了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的資本權力。假設有1%分紅權,那麼一個底層員工創造出的1萬元財富中,他就可以分到100元,如果有100個基層員工就有100萬總利潤,管理者至少可分到1萬元。簡單來說,這就是經濟的規模效益。

目前,收入在各個層面的差距擴大早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並且這種差距也如經固定化,被人們默許接受。換言之,社會的利益已經深度的板結化、凝固化。因此,打工者越累越窮,占據資源節點的管理者不做事也能掙錢,這已經是目前所謂的利益格局。

我們常說中國的傳統是敬老尊賢,其實就是尊重既定利益格局的意思。這是悠久傳統,不可能被改變。

如今的年輕人總是妄想憑藉一己之力「幹掉中年大叔」、「幹掉中層管理者」,殊不知社會利益關係網中的最關鍵節點多年前早就被大叔們牢牢占據,根基牢固、利益無限,又怎可能被後生晚輩輕易撼動?年輕的你喝完微信微博上的成功學雞湯以後,回到公司拼命競爭、玩命加班的結果,無非使你進一步成為了打工階層中的貧困階層。

二,兩次財富大洗牌,讓白領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過,受薪階級和職場新人也不是一直都這麼悲催,薪資收入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如此懸殊的差距。事實上,我們的社會在近幾十年裡邊經歷了重大的兩次財富重新分配,最終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第一次財富分配,造成了人們工資收入差距激增。

這個過程大致來說從1980年代開始,直到2008年終結。根據統計,中國的國有單位就業人口從1978年到21世紀初期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對,私營企業的就業人數直線上升。1978年國有單位就業人口占總數78%,到2002年已經下降到59%。在這之後,這個數字很快下降到低於50%。到2008年,非國有職工已經占據就業總數的60%以上。

表面上看,此舉是為了搞活經濟,從讓私營單位職工收入提高,有意令國有單位職工收入減低。實際上,私營企業無非是創造了大量的「底層收入」的職位,解決就業問題,但是這和提高普遍收入,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所謂的市場經濟,另一層核心含義就是「雙軌制」,也就是說,什麼部分完全開放市場、什麼部分自己獨占,都是有講究的。實際上,在大量低收入的私企之外,一直都存在著超大型的國有資本和企業,它們所占據的行業都是與經濟增長的熱點息息相關的。

雖然總體就業者中,私營經濟的部分提高了。但是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8年,包括採掘、電煤水、交通倉儲、金融保險、社會服務業等幾大重點行業的就業者中,國有單位數量大大高於民營企業,其實際收入也大大高於私營企業。

此「雙規制」格局就成了以下現象:不同行業的工資增長差距巨大,公私企業之間的員工收入增長差距巨大,獨占資本類行業的管理層收入與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巨大。這種薪資類收入的差距,是財富大洗牌的第一階段。

第二次大洗牌,發生在2008年以後,體現為非工資收入差距激增。

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在2008年以後也是百業蕭條,很難再指望僅僅依靠傳統的工資收入增長而實現財富的飛躍了。於是,依靠大量發鈔的經濟強刺激計劃應運而生。

根據當年的華爾街日報,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占GDP的比重高達近40%,中國試圖模仿美國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方案》,藉助於新增貨幣來一個強勢的經濟觸底反彈。

可是,在一個賭博性與投機性極強的社會裡,向市場投放天量貨幣、模仿美國的刺激計劃的唯一結果,就是畫虎不成,反倒造成兩大經濟弊病。其一是資金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和地方金融平台以及鋼鐵煤炭等等產能過剩行業,第二是直接造成了經濟脫實向虛,工資收入增長遠遠低於投機性收入。

在第一次財富洗牌過程中獲利的人,此時已經占據了相應的重要社會資源。那麼,在經濟全面投機化的第二次財富洗牌浪潮中,占據較高商業地位的他們,也意味著占據了金融信息鏈的高層乃至頂層。

而眾所周知,投機市場的財富分配是依照信息鏈的分配完成的。金融的槓桿效應和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在第一次財富洗牌中大獲全勝的人,在第二次洗牌以後又徹底的贏了一次。相反,在財富鏈和信息鏈底端的人們只能望錢興嘆,逐漸認命。

就這樣,白領的工資經過兩次財富大洗牌,徹底算是白領了。

三,你的工資增長,只能說明通脹更嚴重了

白領們可悲的工資單,告訴人們:單純依靠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提高單位生產率從而實現財富積累的辦法,完全不可行。純粹依靠努力使勁,就想成為富人,這只會被證明是黃粱一夢。

你也許會自我安慰:無論如何,大家的工資都漲了啊,雖然不多,每年5%以上的增幅至少可以讓我每個月多下幾次館子吧。從這個角度看,生活幸福指數也是有所提高呢。

窮奇是不可怕,但如果有這樣的惰性思維,或許才是最可怕事實。老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如果因為自己工資增加了一點點就不去思考未來的風險,這將會把人置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過去,白領們的財富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現在,隨著中間收入往下掉,底層收入往上走。「比下有餘」的現實逐漸在被改變。

最近官方公布,過去5年,中國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跨過貧窮線,但卻沒有說需要多久時間才有一個人跨過富裕線。這說明啥?從貨幣理論的角度來看,只能說明通脹嚴重,即使是普通人手裡的錢也會無端端變多。並且,由於人民幣的嚴格匯率管制,扭曲市場價格,使得這些多出來的人民幣並沒有大幅貶值。因此,社會所有人的名義財富,都增加了。

收入最少的人脫離貧窮線,無非是這個貨幣現象帶來的一個副作用而已。

用經濟學術語表述,這也就是所謂的「菲爾普斯曲線」。菲爾普斯曲線給我們灌輸了一個觀點,工資增長、通脹與就業增長是同步的,因此通脹是經濟景氣的標誌。不過,這個菲爾普斯曲線只是「局部真理」,只對於勞動力市場起作用,並不能表示資本市場的運作。

雖然在底層的勞動力市場,菲爾普斯曲線的規律是存在的,但是在中上層的資本市場,根本不存在這個曲線。存在的唯一規律,即是通過哄抬資產價格的辦法來獲利,在資產價格泡沫形成後,再以實體經濟投資的方式來轉移泡沫。這才是通脹和工資增加的唯一原因。

簡單來說,整個過程就像洗淋浴。一個全身肥皂泡的人沖走泡沫的過程中,肯定是金融的頭部先被乾淨的水源淋到、沖走泡沫和污穢,其次被洗乾淨的是頸部、胸部、腹部、腿部、足部……越往下的部分,獲得的泡沫和污穢越多,越不容易洗乾淨。

受薪階級集中位於經濟體的腳部,平時幹活最累、保養最少,但偏偏洗澡時收穫的泡沫和髒水最多。當位於頭部的金融階層已經徹底洗白的時候,足部的打工者正踩在泡沫和污水中,髒得不得了。

以此來看,你微薄的工資有所增加,僅僅是因為帶著肥皂泡的髒水流到腳部了,如此而已,和你認真努力工作沒有毛線的關係。真沒啥值得開心的。

最後還是要說點解決辦法,否則大家不樂意。一個人怎麼從經濟體的腿部往腹部、頭部爬升,以後少吃點肥皂泡呢?其實說起來並不難。只要你認清了中國經濟就是一個絕大部分窮人為極少數土豪打工的經濟,你就有可能順著社會階梯向上爬。

簡言之,土豪的需求在哪裡,資本流向就在哪裡,也就是所謂的「風口」。但土豪並不傻,其複雜的需求也需要你反覆去思考揣摩。實際上,在所謂風口的背後,生財之道一是「搞概念」,其次是「走流量」,而無論概念還是流量,背後的核心都緊緊連接著人的周期性的欲望和需求。此處恕筆者不能言明,但順著這個方向去思考擇業就業,總是會有個圓滿答案。

目前中國的財富分層,正在從一個正態分布的「金字塔」型過渡到一個頂層和中間極小,底層巨大的形狀。直觀的來說,有點像是在一個橘子上插一支鉛筆。大部分人都位於橘子的裡邊,每天被使用鉛筆的人各種榨汁,直到光榮退休。在職場上,是被人榨汁,還是榨別人的汁,兩者必居其一,就看你怎麼選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金融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024/101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