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這些「隱藏版」化學毒物 就在你身邊

作者:

2011年韓國爆發加濕器殺菌劑事件後,除臭劑的問題跟著浮上檯面。由於市售衣物除臭劑大多與加濕器殺菌劑含有同樣的成分:苯並異噻唑啉酮(Benzisothiazolinone,簡稱BIT,具有優良的抗菌功能,常用於洗髮精、隱形眼鏡清潔液、濕巾、頭髮定型噴劑,但對皮膚、眼睛都有刺激性,可能致癌、引起濕疹、搔癢等)以及氯化銨(Ammoniumchloride,會刺激鼻、喉、肺,引起噁心嘔吐),是否該全面停售除臭劑?正反雙方迄今論戰不休。

市售的洗髮精或沐浴乳等日常清潔用品,大概七成二以上含有界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簡稱SDS)或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簡稱SLES),儘管價格低廉、清潔力強,但長期使用將造成皮膚刺激,引起掉發、皮膚過敏、皮膚炎等症狀,而這類製品又屬於每日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更須注意。

至於洗髮精廣告最愛強調的無矽靈配方(Non-Dimethicone)又是什麼?矽靈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性物質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 dimethyl siloxane,簡稱PDMS),具有滑潤、保水效果,而且刺激性低、安定性高,不光是洗髮精或潤髮乳會用到矽靈,一般的化妝品、保養品成分中也大多含有矽靈。

矽靈究竟會不會阻塞毛孔,甚至是掉發?衛生單位曾發布公告,矽靈會附著在頭髮上,但於下次洗頭時就可以衝掉,因此不會阻塞毛細孔。另查詢目前國際間,包含歐盟、美國及日本等國的管理規範,同樣未禁止矽靈使用於美妝產品,因此只要搭配正確的洗卸清潔,含矽靈的產品其實是沒問題的。

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又譯三氯生)具有殺死微生物的抗菌效果,常用於可去除各種細菌、真菌的消毒藥、以及各類抗菌產品、牙膏、漱口水中。

然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簡稱UC)研究指出,二氯苯氧氯酚不僅致癌,更會導致肝臟纖維化,女性體內若累積過多的二氯苯氧氯酚,更會透過母乳傳給嬰兒。

值得注意的是,二氯苯氧氯酚雖然禁止使用於化妝水、乳液等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但仍有限制的允許用於洗面乳、肥皂等清潔用品,以及去除體味的體香劑、濕紙巾中。

廚房清潔劑中最常使用的界面活性劑為烷基酚(Alkylpheno),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即環境賀爾蒙)。長期使用會讓男性的精蟲數減少、或使女性的子宮壁內膜增生,造成嚴重的生理痛。此外,廚房清潔劑的製作過程,更會產生有「世紀之毒」之稱的致癌物質戴奧辛(Dioxins)。

市售牙膏多半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羥,音同搶)類的防腐劑(可能導致乳癌、女童早熟),或是引發肝臟病變的二氯苯氧氯酚等有害物質。相關單位甚至檢驗出,韓國市面上有149款牙膏,含有與加濕器殺菌劑同樣致命的CMIT/MIT(一種水性防腐劑,可耐高熱)。

此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刷牙後,口腔會帶有甜味?這就是牙膏含有界面活性劑的證明。界面活性劑會造成味覺細胞麻痹,否則正常來說,刷牙後應該覺得苦澀。牙膏內若含有害物質,不僅無法正確清潔牙齒,還可能將口腔中的益菌帶走,特別是小朋友在刷牙時,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牙膏吞下肚,長期累積下來將造成危害。

市面上大部分的防蚊殺蟲劑,都含有苯醚菊酯(Phenothrin),該物質對成人的性賀爾蒙具有負面影響,也可能會造成孩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症(ADHD)。

含有苯醚菊酯的殺蟲劑,因為容易殘留體內,因此禁止使用於庭院的自動噴灑系統中,但一般市售的噴霧殺蟲劑則沒有相關禁令。此外,市售防蚊液的待乙妥(DEET)成分也會在體內殘留,造成蕁麻疹,但是否該禁止添加,迄今仍未有定見。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簡稱PAEs)是製作塑化劑(增塑劑)的重要原料之一,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常用於保養品、玩具、鐘錶、香水等。

鄰苯二甲酸酯除了會導致兒童注意力缺乏、提高學習障礙的機率,更會使男性精蟲的DNA異常。近來塑膠玩具、書包、文具中頻頻驗出過量的鄰苯二甲酸酯,引起不小風波。

衣物柔軟精中的有毒物質通常較多,例如防腐劑、內分泌干擾素、或其他致癌成分。究竟該不該限縮既有配方、甚至停售,各界為此爭議不斷。

市售柔軟精為了使衣物變得蓬鬆、帶有香氣而添加各式化學物質,然而,這些添加物光是用水很難徹底洗淨,殘留在衣物上直接與肌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或蕁麻疹。此外,一些能使衣物芬芳的芳香劑(通常為顆粒狀),更會在烘乾過程中釋出有毒氣體,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長久累積之下將引發病變—胰臟癌、頭痛、嘔吐、中樞神經紊亂。

幾年前,甲醛(Formaldehyde)因為電影《漢江怪物》(編按:2006年的韓國電影,台灣並未上映)讓人印象深刻。電影中,不肖業者將大量甲醛倒入漢江(編按:韓國重要河川,首爾市區更以漢江為界,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區域),意外催生出變異怪獸。儘管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下的1級致癌物質,但仍廣泛用於壁紙或家具黏著劑。

甲醛會引起鼻炎、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未滿兩歲的孩子,因抵抗力較弱,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甲醛危害;孕婦若長期處於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下,胎兒罹患過敏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鍋具及衣物的防水處理大多使用全氟烷化合物(perfluorinatedcompounds,簡稱PFCs),這是由碳與氟組成的物質,可隔絕水與油。特別是塗層(鍍膜)用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簡稱PTFE)因具有高耐熱性,常用於鍋具產品。然而,聚四氟乙烯的主要原料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acid,簡稱PFOA)不僅是致癌物質,同時也是內分泌干擾素。

家用鍋具若含有高濃度的全氟辛酸,上頭的鍍膜便容易因反覆加熱而剝落、進而與食物混合,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吃進有害物質。

此外,剝落的鍍膜經過加熱會轉變成氣體,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造成賀爾蒙紊亂、導致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

一般人們常說的有毒重金屬,以鉛(Pb)、鎘(Cd)、鎳(N)、砷(As)等為代表,這些物質不但毒性極強,容易影響神經、免疫系統,且不易排出體外,長時間累積之下,便會出現副作用。尤其是口紅、唇蜜這類唇部化妝品,其顏色與光澤就是源自這些物質,容易刺激皮膚,造成過敏、腫脹或是其他疾病。

此外,許多小朋友的玩具也含有重金屬,長期接觸之下,將導致智力發展遲緩、影響腦神經,進而造成過動症。雖然法律有規定容許值,但每年兒童節前後,還是常有「重金屬玩具」的新聞出現,足以顯示管理部分仍有漏洞。

保養品、化妝品最大的問題在於防腐劑,儘管防腐劑可防止微生物等細菌污染、延長產品的保存期限,但同時也有大量的副作用。各位不妨拿起手邊的化妝(保養)品,翻至背面的成分標示,應該很容易找到對羥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或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這兩種防腐劑。

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簡稱EWG)將防腐劑列為引起內分泌紊亂的物質之一;防腐劑的分子結構,容易與女性賀爾蒙雌激素結合,造成內分泌失調,就算劑量微小,也容易引發乳癌、皮膚炎、黑斑、皺紋等。此外,即使標榜「無防腐劑」(Paraben-Free)的產品,也可能參雜其他種類的防腐成分,例如防腐劑的替代品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仍會對皮膚造成刺激。

本文節錄自《市售清潔劑為何總是洗不乾淨?》,由大是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康健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024/101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