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大蕭條來臨的前奏!中國才是大麻煩

最近半年來,國內國際輿論都有幾分反常,焦點集中在「唱多中國,唱衰西方」。國內一片唱多完全可以理解——為某次大會造勢。國際上的唱多唱空就頗堪玩味了,尤其是大量的西方媒體加入其中。依我之見,國際媒體心態複雜。美國川普上台以來,一系列不合常規之舉,迎來西方世界大片反彈,於是拿中國做文章成了一種手段。雖說有「捧殺」中國之嫌,但其真意在警告美國及西方,照川普這種錯誤主張走下去,對西方的民主自由社會的巨大危害。當然,中共這麼多年來對西方媒體的刻意滲透,花大錢買輿論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國際社會的華語媒體很少有不被滲透的,英文媒體恐怕也是「災區」難免。誰讓你們沒有政府資金支持呢?人家俄羅斯那麼糟糕的媒體,謊話連篇,由於該國政府的金錢支撐,一樣活的滋潤有餘。至於大中國主串流媒體就更不用說了,一切皆在股掌之中。有人養著多好啊!西方獨立媒體只有眼紅的份了。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其最根本的合法性的來源在於其所在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能夠得到持續提升。民主國家眼下遭遇的困境正是這種合法性遇到了民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困擾。美國川普的當選就是社會中下層成員對這種狀況長期不滿的一種應激反應,美國的民主遇到了挫敗。美國社會下層百分之五十的民眾從1980年至2015年的35年間,收入增長-0.1%。這是對「川普現象」的最有力的解釋。

反觀中國。最近幾十年來,經濟繁榮且高速增長,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或多或少普遍得到提高。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是得到提升的,這一點無庸諱言。全球化造就了中國的繁榮,同時帶來了西方國家工人階級的普遍失落,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矛盾所在,也是西方國家遭到合法性危機挑戰的根源所在。

回到現實。如今全世界都已經明白曾經的全球化格局必須調整,尤其是西方社會的精英,他們絕不會眼看著民主社會的制度和價值觀被顛覆,這是他們祖先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合乎人性、最可持續發展、最不壞的社會制度。雖然西方社會利益多元,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博弈激烈,但是它們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系統,以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所形成的基本理性,最後達成妥協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根本沒必要看空西方。

中國才是大麻煩!中國版的全球化——改革開放在給國民經濟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由於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及時應對措施,它今天的副產品——兩極分化、收入不平等,可以說遠超西方國家。美國是西方國家中兩極差異最厲害的,基尼係數達到0.48。中國這個數據是保密的,但據各種來源,恐怕在0.60以上。多年來內需遲遲沒有大的起色,根源就在這裡。內部的各種矛盾日益尖銳突出,地區之間、上下之間、黨內黨外之間、官方民間之間……照理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共理應越來越自信。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相反,顯得越來越不自信。其背後的原因或許我們不都是很清楚,但中共的那種緊張本身已經告訴我們,他們遇到了重大挑戰,面臨重大危機。一個國家,哪怕某個個人,藉助鋪天蓋地的宣傳乃至謊言,通常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最近以來,越來越有某種強烈預感: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蕭條可能不期而至,大蕭條正在穩步前來的路上……大的依據有二:

一、人口形勢非常不樂觀

據著名人口學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易富賢的最新研究結論,中國2016年底的人口數量僅為12.8億,低於官方數據13.8億達一億之巨。這是一個很驚人的發現!它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早就結束了,接下來更多的是負利——老齡化時代的快速來到。人口是國民經濟預測和規劃的基礎,準確的數據才有可能準確地把握未來。據說中國政府如今將人口生育率也歸為國家機密,如同基尼係數、土地污染狀況等,一律不予公布。後面的隱藏的東西非常耐人尋味。

中國的很多人口學者有一個研究誤區,錯誤地認為人口越多越好,越利於經濟增長。其實從長期趨勢來看,有節制的增長才是健康合理的。英法德日等已開發國家(美國是特例),最近一百年來的人口數量增加也就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哪像中國,一口氣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五。這才是國家貧困的根源。人口規模必須與國家資源狀況匹配,盲目追求人口數量增加,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難以過上好日子。中國是不能跟美國比的,美國的資源狀況可以養好十三億人,中國能養好三億人就不錯了。所以先別忙著吹噓中國經濟超越美國,從長期來看,這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中國夢」。世界第一不重要,人民過上好日子才重要。

中國人口的合理規模。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的國務委員宋健代表國家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七億左右。這是中國政府基於資源狀況以及當時的人口規模得出的一個合理結論。依我看,中國人口若沒有一半以上的減量,就不可能有一個真正的現代化社會轉型,在現有人口基礎上談「崛起」大都是一種意淫和忽悠。

雖說從長遠來看人口規模的控制有利於中華民族的長期利益,但眼下的人口劇減和老齡化的加速來到,肯定不利於一定時期內的經濟增長。這是無庸置疑的,也是我在一個相當長時間內,少則幾十年多至上百年,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根據。但這種蕭條是為將來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是對中華民族子孫後代未來真正步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一種前瞻安排。

很多人寄希望於智能化時代的來臨,其實智能化時代並不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基本面。人口的長時期有效縮減,才是真正決定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和走向,如同今天的日本。

二、國家貨幣政策的改變

越南最近舉辦了APEC會議,中國去了一批學者調查。發現越南經濟增長也就百分之五六之間,這是不符合中國學者認知的。後來他們發現越南政府對經濟發展的介入程度很低,可以說完全不同於中國政府。這麼做的結果固然沒有帶來令人眼花繚亂高速增長,但卻是健康有序合理的。反觀中國,這三十年來,中國政府跟搞運動似的發展經濟,不顧一切的發展經濟。其中蘊含的長期風險同樣不言而喻。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多次坦承,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GDP的高增長都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來推動的,這意味著沒有貨幣持續超發,中國經濟數據不可能如此光鮮亮麗。中國對貨幣超髮帶來的繁榮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每次應對經濟減速,祭出的法寶都是貨幣刺激政策,30年來貨幣總量膨脹了80多倍!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

凡事都要到頭的那一天,中國政府持續超量增發貨幣結束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若說以前中國政府增發貨幣還以大量美元進入做為依據,那麼這一依據從前年起就已經失靈,相應的人民幣M2的增量也快速從兩位數下降至一位數。大水漫灌的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回想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惡性的通貨膨脹是怎樣令世人恐慌的吧!在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全球化調整之時,中國的以美元為基礎的貨幣大量投入壽終正寢了,除非中國政府想重走當年國民黨政府的敗亡之路。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執掌中國央行十餘年即將下台的央行行長周小川,最近提醒「明斯基時刻」。相信他不是空口胡來,他也斷不敢「妖言惑眾」。以今天中國的資產價格,再大量放水,恐怕就只能是大禍臨頭了。

中國的這一套經濟發展模式源於日本,所謂「東亞模式」。日本當年靠這一套組合拳玩了約四十年左右,屈指算來,中國的黃金時代迄今也已四十年。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急劇衰退其後面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形勢的變化,中國今天也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是不是同樣的結局,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國模式的不幸還在於,它並沒有如同日本那樣合理地把握了社會的分配公平,以致今日積聚的風險遠超當年的日本。

如果問我怎麼理解中共的十九大?以上就是我的初步認識。他們今日的集權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集體共識,雖然也有領導人的個人色彩,但後者不是根本原因。他們這麼做是一種「前奏」,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長期蕭條可能帶來的社會發展的巨大不確定性,避免可能的巨幅社會動盪。一個政治專制的國家在它的經濟上行時期,可以顯得很從容、很放鬆,給社會成員以一定的自由,包括在思想教育等意識形態諸多領域。一旦經濟下行時期來臨,所有曾經擁有的自信和寬鬆都將煙消雲散,冷靜地看待未來時局的變化,比盲目地咒罵也許更能從容應對未來。

烏雲過後終究還是太陽。我對中國的未來轉型給予極大的期待,二十一世紀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化一定包括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成功。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縱覽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16/102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