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醫西醫 誰能更好地為你治病?

不久前,因為回復一位網友用中醫的小辦法治感冒,結果一位自認為鐵桿的網友留言說:「沒想到啊,原來你竟然信中醫,這種偽科學你也信?對你真的太失望了,粉轉路了!」

看到這樣的留言,只能很無奈的笑笑。沒辦法,這就是網際網路。

幾天前,又看到一位大V發了一篇反中醫的文章,如果不是對中醫和西醫都有一些粗淺了解,會對那樣的批判很認同,因為人家打著科學的名義反中醫嘛。但是,好在自己並非沒有經驗的小年輕。當然,偶爾也會看到把西醫批得一無是處者,看看也是莞爾。

其實,在社交媒體上,有兩樣東西不好談,一個是基因改造,另一個就是中西醫。本來價值觀比較相一致的兩個人,可能就因為談到這兩個問題而瞬間反目。每每看到,就讓人覺得啞然失語。

基因科學是當前最前沿科學,這種科學一定要研究,因為掌握最前沿的科學是一個國家、民族擁有競爭力的根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試想,如果反轉反到基因技術方面,個人認為就不太妥當了。基因技術不但不應該反,還應該大力研究和發展,要掌握最前沿的技術,要掌握人類科技發展的主動,這才是正確選擇。至於基因改造食品,相對謹慎一點是正確的,對於那些力推國外基因改造產品的是應該提高警惕的。多年前筆者就是這個觀點,現在依然如此,以後也是。

之所以想談談中醫和西醫,是因為這幾天我家86歲的老爺子生病,個人在中醫朋友的遠程指導下當了一回操刀「醫助」,結果我家老爺子的病在一系列治療措施下,一天多時間就恢復了。而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醫生指導一定會去醫院,進去可能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出來的。

在開始談中醫和西醫前,想聊聊這些年幾次在醫院就醫的感受。

大約差不多10年前,夫人身體很虛弱,處於亞健康狀態,怕冷嗜睡無精打采,於是到當地最好的一家中醫院希望能調理一下。到醫院看了一下導醫介紹,選擇了一位看起來比較高大上、頭銜比較多的老專家,大約七十歲的樣子。本想著,老專家會拿出專業調理意見,沒想到的是號脈、看舌苔之後,又敲敲背,說肺上可能有問題,讓去做包括肺部CT等一系列檢查。感覺越說越不對路,於是出來又去問了問導醫,結果才知道原來這位大夫擅長呼吸科,難怪什麼問題都往肺上歸。當時也很納悶,中醫啥時候也按西醫的方式分了?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又掛了一個普通的中醫內科號,接待我們的大夫是一個大約四十多歲的副主任醫師,結果這個就是正兒八經的望聞問切,然後說出了相互印證的道理,開了調理的方子。按著方子吃了一兩個月的藥,中間有過兩次調方,有了比較大的好轉。

大約是八九年前,老爺子因心臟問題想住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和調整,於是謀劃到當地最好、全國排名前幾位的有心臟病特長的醫院就醫。當時就問老爺子,那地方排床位能排兩三周都不一定有床位,你這都快八十的人了又不能住走廊,怎麼住?老爺子神秘一笑,說他有辦法。

果不其然,他神神秘秘的,我們一起去了,到那就有人接待,進去就有病房。我們都很吃驚,找了熟人了?他說沒有,他只是打電話諮詢把自己情況說了,對方暗示是否可以接受支架,老爺子說檢查一下可以考慮,於是一個有公費醫療的老教授當然就很受歡迎了。老爺子中午住進去,下午那個專家就來了,領著我們老爺子就上樓挑支架去了。老爺子煞有介事地問了問國產、進口的價格,然後說我們做個徹底的檢查,然後再定。於是,各項檢查開始做,並且開始進行一些藥物治療。

根據檢查結果,老爺子找機會了解到一位查床的值班大夫是德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大約三十多歲,聽說話不像之前那位老專家那麼世故,於是就藉機和他「閒聊」,了解到其實自己的情況根本不需要裝支架,之後他又打電話跟他原來的一位大夫進行了溝通,確認不需要裝支架。住院第五天,那位著名專家不斷來試探何時裝支架,我家老爺子一直找藉口拖著。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位40歲相鄰城市的包工頭因為身體有些胖三高心臟出了問題,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的檢查,結果切開口說必須裝支架,但準備裝支架的時候錢不夠了,於是這位包工頭的手術被稍作處理暫停,讓其把錢湊齊後再繼續裝支架。結果,這位包工頭被從手術室拉了出來,傷口稍作處理還滲血在那等錢,老婆打了不少電話才在下午又把錢湊齊,幾個小時後繼續手術一口氣給裝了4個支架。老爺子一看情況不妙,在自己檢查做得差不多後,收拾收拾找個藉口趕緊出院回家了。

還有另一件事,大約兩年前,老爺子偶爾總是會有突然的眩暈,會持續幾秒鐘。他是久病成醫,查閱了很多資料懷疑是腔隙性腦梗,於是就到了當地神經科的頭塊牌子,八十多歲的老專家,一個號大概一兩百塊。老爺子是高級知識分子,到那和對方聊得很好,對方也說得很專業,把老爺子的病分析得很透徹,原因是脊柱因為老化有了彎度,導致供血不是很足,所以會出現短暫眩暈。

為了搞清楚狀況,大夫開了5個核磁共振。當時,筆者陪老爺子到了做核磁共振的地方,是一個20出頭的小伙值班。拿到單子後,小伙子的臉就黑了,對著我們就一頓臭罵:你們不要命了?快八十五了一口氣做5個核磁?哪個大夫開的?當時筆者告訴他是誰開的,小伙子依然黑著臉說,你們要是不要命就做,到時候別怪我沒提醒你們,不是專家開的檢查就一定要做的······

筆者覺得有道理,趕緊回來向老爺子匯報。結果老爺子思前想後,一方面覺得人家專家都開了,不做不好意思;另一方面,覺得子女都忙,不想因為一個檢查麻煩子女兩三天。結果,他在我們的反對下一定要堅持做,拗不過他,沒辦法最後還是做了。小伙子當時很無奈地搖搖頭。

然而,當5個核磁做完,老爺子是被攙著出來的,整個人都是哆嗦的。回家就感冒,感冒之後就不好,一直咳嗽,一會好了一會壞了,自此抵抗力大幅減弱,去年剛過完年就因慢阻肺住院了。現在,老爺子身體弱,就是那次重創導致的。對於那個小伙子,從他罵筆者,個人就覺得佩服他,這是一個負責任有操守的小伙子。

說這麼多,你會發現無論西醫也好、中醫也罷,在利益驅動下,很多人的做法是很值得推敲的,但也有很多還堅持著操守的人。在這樣的社會裡,如果自己完全沒有一點主意,到醫院很可能就會吃大虧,這就是現實。但這並非某一個大夫的錯,而是中國高速發展背景下,醫療需求增長過快和供給跟不上必然出現的結果。這不能怪任何人,只能說我們還在發展之中,這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就像印度,動不動幾十個兒童就死在醫院裡了,和誰說理去?李冰冰在澳大利亞最好的醫院,一個扁桃體發炎愣是差點要她的命,回來三天就治好了,和誰說理去?所以,這些問題要辨證地看。

說起吃大虧,也還要說另一件事。去年老爺子因慢阻肺住院(就是因為那一次做了五次核磁共振之後,感冒咳嗽一直不好,最終發展成了慢阻肺),住院醫生商量後用了激素,結果老爺子血糖極不穩定,半夜低血糖差點沒命,幸好白天一位朋友來看望,留下了一些紙盒的酸酸乳,有一盒酸酸乳恰好白天打開了就插著管子放在床頭柜上,老爺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喝了幾口,才有力氣叫人,保住了一條命。第二天,老爺子趕緊打電話問大夫朋友,得知糖尿病胰島素和激素不能混用,原因是兩種都是激素,發生反應血糖會劇烈波動,對生命安全會構成嚴重威脅。事實上,這個住院的地方,同樣也是當地頂級的醫院,但那個四十來歲的住院大夫,竟然不知道激素和胰島素不能混用,差點就出人命。真要出了人命,我們外行人恐怕也根本不知道原因。所以,這種情況說明,大醫院的大夫水平可能總體較高,但並非每個都高。

前面說了這麼多個人實際經歷,你會發現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有合格的大夫,也有不太合格的大夫,這種情況在各行各業都很普遍,中國醫療行業爆發式增長,當然水平也是層次不齊的。同時,醫術水平高也不代表其醫德就好。所以,真的要看病,還是需要自己有一個初步了解,至少知道醫生哪些說得是有道理的,哪些可以嘗試的,哪些是應該規避的。這裡並沒有貶低誰或抬高誰的意思。而且,如果到醫院體會一下會發現,其實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去年老爺子住院在急診室兩天,急診室的小姑娘們從上班都是一路小跑,大部分工作時候都是在跑步或快速步行,值一個班下來會多累?值班大夫也沒閒工夫,一堆病人都需要挨著照顧······只能感嘆,各行各業都不容易。

說了這麼多,想再談一下自己。過去20年,筆者沒有吃過抗菌素,沒有打過針。有病儘量用一些普通的藥去解決,事實上一方面沒有什麼大病,另一方面基本上有點小病一般的藥只要對症就很快解決了,至今身體各方面都還不錯。

事實上,在差不多20年前,只要感冒大部分人在醫院都是會被拉去打點滴的,筆者為了避免打點滴,自己查閱資料感冒了吃哪些藥,結果往往更加對症,比那些打針的好得還快。然而,十幾年後,當那些習慣打針的人不打針都治不好感冒的時候,筆者感冒頂多就是中成藥就解決了。在一兩年前,衛生部開始限制使用抗菌素,這說明筆者當時的認識是對的。

當時筆者為什麼這樣認識?原因是看過一個美國的報告,說抗菌素的抗藥性很強,如果長期使用身體產生抗藥性,這個抗菌素對自己以後就沒用了。然而,人可以用的抗菌素種類其實是有限的,所以要科學使用抗菌素。如果這麼用下去,以後真的有大病了,需要抗菌素的時候抗菌素可能就無效了,到那時又怎麼辦?所以,從那之後就儘量不用抗菌素了,結果就是20年沒用抗菌素。

筆者對西醫、中醫都沒有什麼成見,會根據需要去選擇。平時,一般情況下會儘量選擇中醫,因為這樣對身體傷害最小;但如果需要用西醫,也一定不會拒絕,因為在很多方面的確需要。譬如,得了病需要抗菌素的時候,那就一定要上抗菌素。所以,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是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根據需要去就醫,而不是盲目迷信。譬如,最近大半年老爺子因為身體長胖了幾公斤,胰島素打得不夠導致血糖不穩,這邊就找的西醫朋友去找專家諮詢,然後給出調整意見,現在還在調整過程中。同時,也聽了中醫朋友的意見,制定了調養方案,現在正在實施,效果不錯。

今天其實分享的重點是這兩天發生的事。

數日前,一位中醫朋友來訪。這位中醫朋友和廚娘交往多年,我們家人身體有恙經常向她諮詢,她給出的意見、開的方子有針對性,效果也往往立竿見影。這次來訪,除了她個人原因外,我們也是藉機讓她給我們家老人好好診診脈,制定個調養方案。她來之後,了解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制定了新的調養方案。數日後離開返家。

不幸的是,就在她返回在高鐵上時,老爺子有恙,發燒、心裡難受,我們在外邊辦事立刻趕回。由於老爺子有較長時間的慢性心衰,路上筆者就和夫人商量,如果有心梗的症狀,我們就立刻叫救護車送醫院,不能耽誤,因為有時候有心梗前兆不及時送醫,可能等真的發作就晚了。等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也坐車回到了家。

一進門,量體溫三十八度五,量血壓還算正常,但心率明顯不齊,老爺子有氣無力,就說心裡難受。當時就想,下午近5點醫院已經接近下班,如果送醫院就是急診,急診的嘈雜環境會影響休息,在不確診是否需要送醫的時候我們和老爺子溝通後暫時先選擇觀察。路上查了心梗前兆的症狀,又問了一下老爺子的情況,感覺並不像心梗前兆。而如果這個時候就送醫院,到醫院就會打點滴,心律不齊肯定上一系列心臟藥物,發燒肯定上退燒、消炎藥物。現在已經入冬,大量冰冷的液體輸入到一個八十六歲、有慢性心衰的心臟不好的老人身體裡,很難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考慮到中醫朋友在高鐵上,夫人覺得不好打擾,矛盾半天,筆者堅持讓其打電話諮詢,聽聽專業意見我們再處理。一打電話,當時朋友還在過山洞信號不好,好不容易了解了一下病情後,初步做出判斷,很可能是中午吃飯積食,原因是氣血不足吃多了消化不動,再加上體內寒濕嚴重,常年每天10多種要體內積壓各種毒素太多,抵抗力太低,導致積食後發燒。

趕緊問老爺子中午吃的什麼,吃飯情況。結果老爺子說有可能是積食,因為中午他那會很不想吃飯,但鐘點工做得排骨還有不少,他不想浪費就硬著頭皮吃掉了,吃完就難受。接下來,中醫大夫就只能遠程指導,由筆者操刀來對老爺子進行治療。

她首先讓筆者採取的措施有三步。第一步:在耳尖放血;第二步:在大椎拔血罐;第三步:在雙手除大拇指外的8根手指的手指縫放血。這麼做,主要是快速放出身體的淤毒,在不吃藥、不打針的情況下快速降溫,減少調理時間。

於是,筆者先用一次性醫用放血針給老爺子的耳尖放血。果然,如中醫朋友所說,最初放出來的是烏血,把烏血擠出來到鮮血結束。等兩個耳尖放完血,老爺子的體溫明顯開始下降,臉頰從燙手到開始轉涼。然後接著放大椎的血並拔血罐,令人驚詫的是,拔出來的都是烏血,大約有3毫升。大概四五分鐘,烏血拔出來了,取罐的時候竟然發現,拔出來的烏血竟像果凍一樣,非常黏。接著刺手指縫放血。等這些工作用了大約半個多小時做完,老爺子的體溫已經降到了37度以下。

再接著,繼續按中醫大夫朋友指導,吃了三包小柴胡顆粒以保證體溫不再起來,與此同時用2200瓦的大吹風機對老爺子的大椎、後背脊柱進行吹,用吹風機的熱度快速活血,激發身體的正能量。等這些工作都做完了,老爺子的體溫穩定在了37度到37度5之間。老爺子乏,於是就讓他睡了,睡前又按大夫的要求吃了兩袋小柴胡顆粒。半夜量了兩次燒,體溫都正常。

第二天早上,老爺子起床已經很精神了,聲音明顯洪亮,不再像頭天晚上有氣無力幾乎不能說話。然後又按照中醫大夫開的方子拿了中藥泡腳,中午筆者又趕過去用吹風機給他吹了一個小時的大椎和脊柱,一天多時間老爺子已經基本恢復,飲食也基本正常,這個病就被這麼給解決了。

我們常說,中醫治病慢,西醫治病快,筆者其實過去對這一看法並不反對。但是從這次筆者親歷的事件看,情況並非如此。很多人之所以認為中醫慢,是因為遇到急症往往中醫束手無策,然而這次筆者親歷的事件說明,中醫慢的印象是因為沒有採取有效措施。根據過去筆者的經驗,如果這次86歲、抵抗力很弱的老爺子被送到醫院急診,大概率會遭到重創,因為要大量輸水、使用抗菌素和其它藥物,本身身體就寒濕淤堵,再有那麼寒的液體進入體內,心臟負擔、身體負擔會大幅加重,血液循環會更加不暢,老爺子不可能這麼快恢復。但採取了有針對性的中醫措施,結果一天多就好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些時候並非中醫慢,而是沒有採取正確的措施應對。

可能又會有人因為這樣的經歷覺得筆者會貶低西醫,其實非也。試想,如果老爺子不是因為積食導致高燒,而是真的發生了心梗,那個時候正確措施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叫救護車送到醫院,讓專業的大夫來處理。

所以,在治病救人問題上,刻意去褒貶西醫或中醫都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哪種方法更有效、更妥當選擇哪種方式。譬如,大約十多年前筆者奶奶八十多歲得了癌症,西醫認為只有兩個月壽命,八十多歲已經不給收院治療了。筆者沒辦法又不甘心,帶著她的檢查結果跑了多家醫院,最後在腫瘤醫院找了中醫老專家開了個方子,老太太吃了中藥愣是沒怎麼疼地又延續了大半年的生命。所以,很多時候,中醫和西醫,需要取長補短。

在筆者看來,西醫的長處在於它在各個分科領域研究得細緻、深入、精確,有明確的現代科學邏輯和精確地測算。但西醫的問題在於,頭是頭、腳是腳,割裂、單純地看問題。但是,人是一個整體,很多種病是關聯性的,是由內而外的,如果不解決根源問題往往是解決了A出了B。現在,西方已經開始了系統科學研究,中醫的一些理論已經開始引起西方醫學的重視,並且正在借鑑從整體看問題並研究其中的聯繫。

中醫的優勢在於,擁有數千年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驗方,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中醫可以治未病,可以進行調養,可以通過食物、藥物等各種手段進行調理。中醫看整體兼顧局部,治病找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中醫存在的問題在於,思維上比較抱殘守缺,不太善於從理論高度去吸收西醫的優勢,特別是與現代生物、製藥科學結合得不緊密,這使得中醫在很多地方無法在現代科學領域獲得比較準確的解釋,在醫藥方面更多也是傳統手段,沒有與時俱進發展出更加符合現代人需求的高水平中醫藥等。在筆者看來,特別需要指出的還有兩點:

一、現在中藥的藥效普遍有問題。中醫靠藥,但中國大陸在中醫藥上邊沒有標準、沒有準確分級,這導致了醫生在下藥時無法根據相應的等級進行下藥,這也就嚴重影響了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同樣的中藥,其有效成分含量差距非常之大,這對中醫的發展構成了嚴重影響。在占豪看來,中藥材應該有標準,對中藥材進行分級,這樣才能更好、更準確地用藥,醫生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藥效。

二、很多所謂的中醫根本不太懂中醫,是西醫教學體系下教出來的「偽中醫」,結果是在用西醫的邏輯看中醫。這樣的結果導致了中醫不是中醫,西醫不是西醫,二把刀的水平又影響了中醫的形象。再加上近些年打著中醫的幌子的騙子層次不窮,這都影響了中醫的發展。

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要想實現突破需要兩者互相借鑑、互相融合,而不是抱有偏見。西醫是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有其劣勢和弊端但在醫療領域占據那麼大的主流已經說明它對我們的確有很大幫助;中醫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上萬年,世界上只有中華民族得以延續而不滅,歷史上出現那麼多瘟疫,老百姓各種病,在西醫傳到中國之前都是中醫治療的,中醫就是一個寶庫,有待我們深入挖掘。

中西醫,不應該是對立和對抗,而應該是互相借鑑和互補。對於每個人來說,多學一點醫學常識,多懂一點養生知識,有一些基本處理常見病的能力,這會大大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能更加保證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會被意識形態左右自己對醫學的正確認識的。

最後,希望這篇分享能給有緣的朋友以啟發。這不是一篇與人爭論的文章,而是根據自身的經歷與感受分享給大家的感受和感悟。如果覺得有用,留;如果覺得無用,棄。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占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19/102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