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國最後一場科舉考試題目 看完感覺書都白念了!

三年一度的科舉,最後一關是殿試,皇帝親自出題。(資料圖片:wikimedia)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從中左門進入保和殿,歷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準備參加名義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試。

這是3年一度的全國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中國最後一場科舉考試。

保和殿是考生們的最後一站,殿試回答皇上的提問(資料圖片:pixabay)

考試要求:

上午10時,試題發下,是以皇帝名義提出的時務策問,題長大約五六百字。貢士們立即開始撰寫對策文,對皇帝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對策文不限長短,常例為2000字,規定字必正體、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為交卷時限。

能在科舉中遊刃有餘的人物,真的是人中龍鳳了。讀《四書五經》出身計程車子們可以做到經世致用,我們這些號稱系統接受西式教育培養的大學生,反倒陷進書本不能自拔,確實值得人深思了。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殿試考卷(網絡圖片)

第一場,史論5篇: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清朝末期主管外交事務的的衙門牌樓上題「中外禔福」(資料圖片:wikimedia)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

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台南明論堂所書《大學》(資料圖片:wikimedia/M. Weitzel)

第三場,《四書》《五經》義

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大家能答上來幾道呢?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曉野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30/103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