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古人「夜觀天象」到底有多神秘?

長沙馬王堆漢墓(西漢初年/公元前168年)所出土的《天文氣象雜占》中的彗星圖(圖片:網絡)

有的人認為「夜觀天象」是封建迷信活動中的一種,其實不然。

在古人眼中,天與人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冥冥之中那股支配季節更替與群星運行的力量,同時也支配著塵世間的各種事件。星空是人間在天上的投影。天垂象,見吉凶,王朝更迭,國運興衰,帝王命數,蒼生禍福,皆可從星象中得到映射與預警。

在以農耕為主的古代社會,觀天象以辨自然災害尤為重要(網絡圖片)

人們通過觀察不同星象變化總結得出不同規律。比如預告旱澇災害等自然規律、農耕守則,在農業時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這個工作。

出現在貝葉掛毯上的哈雷彗星(資料圖片:wikimedia)

出現在貝葉掛毯上的哈雷彗星,這幅掛毯在此處描述的是在1066年在黑斯廷斯戰役之前,哈勒德二世國王被告知哈雷彗星的出現。

當然,無論是正史、野史、傳說還是文學創作,夜觀天象的這群人,在觀測、占卜到與眾不同的天象時,總能與政權更迭產生或多或少的關聯。

司天監工作之北京古觀象台上儀器陳設之白描畫(資料圖片:wikimedia)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這個部門的職稱也從秦漢南朝時的「太史令」一直演變到明清宮廷的「欽天監」,現在負責勘查天象的則叫「天文台」。

到底如何觀測天象?不同天象又有哪些「秘密」?要是一一道來,估計用幾年功夫都難以說清楚。今日與大家一起簡單了解一下彗星。在中國古代由於時代不同,慧星種類不同,所以慧星在史籍中的名稱也不相同。

近幾十年來在全世界各地也出現過多次彗星(資料圖片:wikimedia)

慧星最為常見的名稱是「慧」或「慧星」,其次也常稱為「孛星」或「星孛」;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名稱,如客星、天欃(chán)、星、蓬星、長星、異星、景星、蚩尤旗、天沖、旬始、天狗、白氣、含譽、格澤。

第一類:確定是慧星,稱作「慧」、「慧星」、或「孛星」、「星孛」;

一、慧

「壬申,彗出於張;甲戌,彗出靈台。」——《新五代史·司天考》

二、彗星

「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記·秦始皇本紀》

「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見東方,長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營室及墳墓里。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長六尺;癸未,昏見,西北歷昂、畢;甲申,在東井,遂歷輿鬼、柳、七星、張,光炎及三台,至軒轅中滅。營室者,天子常宮。墳墓主死。彗星起而在營室、墳墓,不出五年,天下有大喪。後四年,孝順帝崩。」——《後漢書·天文志》

三、孛星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見東方二十餘日,夕出西方,犯歷五車、東井、五諸侯、文昌、軒轅、后妃、太微,鋒炎指帝坐。占曰:『除舊布新之象也。』」——《後漢書·天文志》

四、星孛

「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

「有星孛入於北斗,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左傳》

「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孛者何?彗星也。其言入於北斗何?北斗有中也。何以書?記異也。」——《公羊傳》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於東井,踐五諸侯,出河戌北,率行軒轅太微,後六日度有餘,晨出東方」——《漢書·五行志》

第二類:可能是慧星、新星、或超新星,如「客星」等。

五、客星

「九年正月戊申,客星出牽牛,長八尺,歷建星至房南滅,見至五十日。」——《後漢書·天文志》

「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虛、危間,乍合乍離,相隨東行,狀如斗,經三日而二小星沒,其大星後沒。」——《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六、天欃

「孝文後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漢書·天文志》

七、星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見於西方。」——《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見於五車東北,發芒丈余。掃內階,入紫微宮,掃北極五星,犯東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陰雲不見。」——《明史·志卷三》

八、蓬星

「孝昭始元中,漢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吳莫如,見蓬星出西方天市垣東門,行過河鼓,入營室中。」——《漢書·天文志》

九、長星

「大業三年三月辛亥,長星見西方,竟天,干歷奎、婁,至角、亢而沒;至九月辛未,轉見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頻掃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參、井,經歲乃滅。」——《隋書·天文志》

「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長星於參下。其長亘天。長星,彗屬。參,唐星也。」——《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異星

「中和元年,有異星出於輿鬼,占者以為惡星。八月己丑夜,星隕如雨,或如杯碗者,交流如織,庚寅夜亦如之,至丁酉止。三年十一月夜,星隕於西北,如雨。」——《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一、景星

「開寶四年八月癸卯,景星見。」——《宋史·志卷九》

十二、蚩尤旗,或蚩尤之旗

「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史記·天官書》

「景福元年五月,蚩尤旗見,初出有白彗,形如發,長二尺許,經數日,乃從中天下,如匹布,至地如蛇。」——《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二月壬申,蚩尤旗見。」——《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三、天沖

「天祐元年四月,有星狀如人,首赤身黑,在北斗下紫微中。占曰:「天沖也。天沖抱極泣帝前,血濁霧下天下冤。」——《新唐書·志卷二十二》

十四、旬始

「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象伏鱉。」——《史記·天官書》

十五、天狗

「四年十月庚戌,天狗見西南。占曰:「有大兵,流血」。」——《晉書·志卷三》

「十三年閏月戊辰,天狗東北下,有聲。占曰:『有大戰,流血』。」——《晉書·志卷三》

十六、白氣

「至壬午,星復有芒彗,長丈余,闊三尺余,東北指,歷五車,白氣為岐橫天,貫北河、五諸侯、軒轅、太微五帝坐內五諸侯及角、亢、氐、房宿。」——《宋史·志九》

「元豐三年七月癸未,彗出西北太微垣郎位南,白氣長一丈,斜指東南,在軫度中。」——《宋史·志卷九》

「元嘉二十六年十月,彗星入太微。十一月,白氣貫北斗。」——《宋書·志二十六》

十七、含譽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己酉,含譽星見。其年九月丙戌,又見,似彗有尾而不長。」——《宋史·志卷九》

「明道二年二月戊戌,含譽星見東北方,其色黃白,光芒長二尺許。」——《宋史·志卷九》

十八、格澤

「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害。」——《史記·天官書》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新唐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213/103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