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陝西現國君級別春秋大墓 看看都挖出了啥…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2月12日發布消息稱,在澄城縣境內的劉家窪墓地,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等豐富遺蹟,以及大量板瓦建材與青銅器、金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

一個湮沒兩千七百多年的周代封國終於重見天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2月12日發布消息稱,在澄城縣境內的劉家窪墓地,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等豐富遺蹟,以及大量板瓦建材與青銅器、金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

劉家窪墓地位于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岸塬邊,北距黃龍山約10公里,去年底因被盜而發現的。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今年2月以來,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市、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墓地進行勘探與搶救性發掘;同時對墓地所在的魯家河流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占偉介紹,考古調查確認發現帶兩條墓道的高等級貴族大墓;發掘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等各類珍貴文物;發現了夯土牆、陶范、陶窯、板瓦建材等與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遺存;關中東部又一處周代封國或高級貴族采邑得到初步認定。

他表示,劉家窪墓地的發現與發掘,是繼華州東陽、澄城段家河、韓城梁帶村之後,關中東部乃至陝西、全國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經鑽探,確認墓地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56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發現了2座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編號M1與M2)。兩座大墓特別是M1,規模宏大,頗有王者之勢。考古專家判斷,劉家窪大墓墓主人身份當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

其餘墓葬皆為南北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與大墓墓向一致。墓口面積10平方米以上的墓有21座,其中5座墓口面積超過了20平方米。這些墓墓主人的身份相當於卿大夫或士一級的貴族。

從整體看,發掘的19座墓葬,4座遭到盜擾,15座保存完好。共出土銅、金、鐵、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類材質的文物300餘件(組)。這些出土文物中,主要包括青銅禮器、車馬器、兵器三大類。文化風格以周文化為主,也包含少量秦文化因素器物。

其他類文物數量與器類雖不及銅器豐富,也不乏精美或價值重要者。其中,M49出土了1件玉璧和1件玉琮。特別是玉琮,形制罕見,製作之精、紋飾之美堪稱玉器中的精品。M10出土一件漆盒,圓角方形,器形基本完整,黑色髹漆上繪以紅色雲雷紋。

在北方地區墓葬能發現如此好的漆器,非常難得。另外在一座小型墓M11出土1件五孔陶塤,實屬罕見。

金器共7件,包括出自大墓盜洞的1件虎形牌飾與2件牛首銜環飾,及其他素麵環與螺旋形金耳環。尤其是小墓出土螺旋形金耳環,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發現對於探討春秋時期關中與北方之間文化交流、族群互動、交融提供了新證據。

鐵器為出自M49的一銅柄鐵劍,這是繼三門峽虢國墓地、曲沃晉侯墓地、梁帶村芮國墓地之後中原地區又一年代最早的鐵器,對於探討中國冶鐵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資料。

除發掘所獲外,目前該墓地已追繳的被盜文物多達402件(組)。這些追繳的文物以銅器為最多,禮器有60餘件,包括一級文物12件。

在墓地北側700米處,魯家河兩條支溝間的溝梁兩側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發現長達500多米的斷續相連的夯土牆,其內夾雜少量的春秋時期陶片。在此溝梁的下端,發現一段寬12米南北向壕溝,試掘出土有大量春秋的繩紋板瓦和陶器殘片。夯土牆與壕溝大致將整個溝梁合圍構成一個相對封閉區域,總面積10餘萬平方米。

其內採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和板瓦等殘片,勘探發現有大量灰坑和板瓦建材堆。據採集標本特徵判斷,年代為春秋早期前後。另外,在墓地東側的台塬區,亦採集有春秋時期的陶片,勘探發現有灰坑分布。在與墓地隔溝相望的魯家河西的塬邊與坡地,也發現有春秋時期的陶窯、灰坑、板瓦堆積及陶片分布。

專家表示,由於墓地與居址空間上相鄰或靠近分布,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補,等級上匹配,當為同一聚落的不同構成部分。以大、中型墓為主的墓地,當是包括最高統治者在內聚落統治階層的一處公共墓地。

墓地的年代根據隨葬銅器與填土陶片特徵,結合秦滅梁芮的文獻資料分析,為春秋早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際。初步認定這裡是春秋時期某一周系貴族的封國或采邑,這也為認識一個不見於文獻記載的封國或采邑的歷史與文化提供機遇。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華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214/104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