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22年不到2個繳費者養1個退休者

中國經濟北京1月5日訊(記者馬常艷)1月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5個人就有1個人不繳費,而到2022年則幾乎變成每4個人就有1個人不繳費;2018年全國將由超過2個繳費者來贍養1個退休者,而到2022年則需要不到2個繳費者贍養1個退休者。

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經濟新常態發展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降成本等多種因素合力作用下,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增速加快、部分地區基金面臨耗盡風險等問題疊現,社會各界對養老金這一「養命錢」的收支狀況和未來形勢越來越關注。

從這份報告看,2018—2022年各省制度運行情況差異較大,而且還有進一步分化的趨勢。2018-2022年「收不抵支」省份的個數約為13-14個。另外,基金累計結餘在各省之間的差距更為顯著,廣東、北京等東部高積累省份基金規模繼續升高,東北、西北部分省份結餘耗盡風險加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管局副局長湯曉莉在會上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和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增速加快,收支的壓力越來越大,需要靠「開源、節流」來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在開源方面,很重要的舉措就是把已經歸集上來的養老保險基金搞投資營運。

湯曉莉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九個省跟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了委託投資合同,委託投資的金額是4300億元,除了九個省簽訂合同以外,目前西藏、甘肅、浙江、江蘇也打算委託投資營運,可以增加投資金額大概是1500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副會長鍾蓉薩認為,通過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讓養老金投資更安全。養老金投資目標是保值增值,是為了保證退休生活品質不下降。這包括兩個問題,一是本金虧損風險,二是投資收益不足的風險。所以如何平衡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間的關係,是未來第三支柱個人帳戶安排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報告建議,要規範提前退休現象,並進一步探討適度提升最低繳費年限,以完善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資格條件,形成全國性的統一政策要求,從而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財務可持續性;建立中央調劑基金,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度調劑,以均衡地區間基金負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作為一種過渡政策,建議適時向全國統籌轉變;將參保者的繳費水平、繳費年限以及整個職業生涯期間的工資收入等因素更多地聯繫在一起,建立並明確退休後養老金待遇的指數化調整機制,使參保者能夠一目了然其中的精算關聯,既有利於明確對未來待遇水平的預期,也有利於增強對制度的信心。

作為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介紹,精算在制度選擇、人口老齡化、制度可持續性、降費、社會穩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第一,精算對於制度篩選具有決定性意義。社保制度需要與國情相適應,就需要預測,而沒有精算,制度難以模擬,模型也難以建造。第二,國家人口的生命周期需要精算「社保制度保的是人,沒有精算,就沒有基礎數據。」第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有賴於精算工作大量介入。第四,降費有賴於精算工作的引入,「社會保險大多採取DB型現收現付制,離開精算這個制度就成為不可知的制度了。」第五,精算的目的就是給出預期,對於政府來講可以及時調整參數,也可以給公眾一個穩定的預期。

「建議探索政府社保精算制度的可行性,開展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險精算,建立國家社會保險精算中心,推動更多專業機構開展社會保險精算,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綜合多家精算的成果作出研判和決策。」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07/1050903.html